在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了广东省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据悉,广东高校毕业生执行率为70.9%,比全国高出约30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明显好于去年。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经济平稳巩固提升。为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广东坚持每季度召开经济形势研判会,每月调度工业外贸和外资运行,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缺芯、缺柜、供电紧张等突出问题,促进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上半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2万亿元,同比增长13%,两年平均增长5%。
确保就业总体稳定是广东的当务之急。以稳就业为重中之重,广东印发实施“促就业九条”3.0版,持续加大帮扶企业稳岗力度,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以“小切口”解决就业“大问题”。
据统计,广东第二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控制在5.5%左右的目标范围内;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0.81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64.4%;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70.9%,比全国高出约30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明显好于去年。
为增强市场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广东出台《减轻企业负担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实施减税免税等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1-5月,全省共新增减税降费257.46亿元;上半年,各银行机构延期发放普惠小额信贷1571亿元,进一步发放普惠小额信贷3337亿元。新注册市场主体138.97万户,同比增长32.8%。
基础设施投资两年平均增长5.9%
随着扩大投资和促进消费的努力,内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广东出台并实施了多项加快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的措施(“制造业十大投资”)和多项支持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设立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制造业投资激励力度,加强内外资一体化全产业链投资,按计划有序推进巴斯夫综合基地、埃克森美孚化工总厂、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等优质大型项目建设。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4.5%,两年平均增长7.2%,增速首次快于“十三五”以来投资总体增速。
加快弥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不足。广东把重大项目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每季度召开一次集中开工活动,召开省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指挥部会议协调推进,贯彻“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原则,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出使用进度,在“重大项目开工年”初见成效,完成省重点项目4921亿元,完成进度61.5%。基础设施投资两年平均增长5.9%,教育、卫生、文化投资年均分别增长39.7%、17.1%、8.7%。
强化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广东制定了汽车以旧换新专项行动计划,促进二手车交易。
一是加大力度补齐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短板,做好深华、黄茅海、狮子洋和大湾区、粤东城际铁路建设,加快广湛、广汕、深江、深圳等铁路项目建设,确保赣深高铁、南沙港铁路年
内建成通车。二是推动陆丰核电、廉江核电以及一批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谋划启动一批天然气调峰气电和热电联产项目,力争今年底累计建成投产海上风电400万千瓦、光伏1000万千瓦。三是优化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设计方案,推动工程早日全线开工。四是继续抓好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推动三江连通、引韩济饶工程早日建成通水。加快推进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挖掘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复苏升级,广东计划推动实体商业创新和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帮助餐饮住宿、旅游、展会等接触性消费恢复,重点推动广州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发挥好扩大引领消费功能。深入实施汽车“以旧换新”行动。加快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和广东供销社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持续运用“互联网+”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有条件的县镇建设一批农文旅深度融合型产业园区,打造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在广州、深圳等地布局建设一批电商产业基地,支持大型本土电商平台做大做强,进一步挖掘远程医疗、智慧旅游、智能体育等消费模式。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推动商贸流通设施改造,培育现代流通领军企业。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何道岚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刘春林 苏赞 廖雪明 邓莉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赵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