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独特的队名全是女生,一群女人创业团队群名

她被家乡人称为“就业红娘”,为5万多人实施就业政策,创建了28个求职招聘群,覆盖1万多名求职者和1000多个家庭单位。

她是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就业服务局副局长。人们喜欢叫她“余姐姐”。今天,余燕华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党员代表之一,走进中共宣传部中外记者见面会,分享她的一线故事。在严华看来,被录用者所做的,是为企业和求职者之间的桥梁铺路。她愿意一直做求职者的“家人”。

于艳华。

甘做求职用工者的“娘家人”

余燕华从事基层就业服务工作30余年。她一直与求职者面对面地工作,挨家挨户地检查数据,在每家每户进行研究,专注于咨询和培训,举办各种招聘会,拜访雇主,为求职者和雇主牵线搭桥。

今天,于艳华带着她的新“武器”——二维码来到中宣部新闻发布会。每次招聘会,她都会拿着这个二维码讲解就业政策、推荐工作,让求职者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居家就业、指尖就业、灵活就业。现在,她已经创建了28个求职招聘小组,涵盖了1万多名求职者和1000多个家庭单位,这些小组每天都在互动。

于艳华告诉记者,为了让群众少等一分钟,也为了随时解决求职者和企业在求职招聘中的问题,她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现在,她已经为5万多人实施了就业政策,被客户亲切地称为“就业红娘”。名为“余燕华六步工作法”和“余燕华基层就业志愿服务队”在当地推广成立。

对于每一位求职者来说,她都努力做一名“保姆式的服务者”,从推荐合适的工作到跟进,再到回归稳定就业。

这些年,她经常听到“余姐姐,我找到工作了”、“余姐姐,我在这里干得不错,这个职位很适合我”这样的话。“这些简单的话语也印证了求职者的认可和信任。”于艳华说。

除了个人之外,她还撮合企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解决紧迫而困难的招聘问题。

于艳华印象最深的是园区一家大企业,接到了一个大的生产订单,希望在4天内招聘300名员工。虽然这件事前所未有的艰难,于艳华还是答应了。

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她和同事们把所有的招聘信息分发到了全市所有的街道、城镇和社区,并联合了7家私人机构为企业寻找工人。面试当天,公司经理如约而至,看到黑压压挤满了500多名求职者,他激动地叫姐姐“给力”。

“所谓的媒人,其实就是一座牵线搭桥的桥梁,我们就业的人做的就是为企业和求职者铺路。”余玉华深谙“就业红娘”之名。“就业是民生之本。我愿意永远做求职者的‘家人’。”她说。

建议年轻人立足当下,“只要心中有光,不怕路长”

在严华看来,现在年轻人找工作难,企业招人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期望值不同。

她认为年轻人在找工作的时候变化很大。他们更关心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太关心自己是否有相应的能力。而企业更注重求职者是否适合现在的岗位,是否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对员工的个人发展和福利关注较少。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余燕华给了她答案:第一,开放渠道。借助信息技术,求职者可以及时找到工作,促进就业。二是加强配套。利用大数据平台分析求职招聘市场供需情况,提高匹配准确率。三是做好延伸工作。要加强对年轻人的职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规划求职方向,提高技能,促进就业。同时为企业提供就业指导,引导企业给予员工更多的人文关怀,筑巢引凤,留住人才。

她建议年轻人调整求职心态,找准人生定位,掌握实用技能,崇尚手艺。只要做得好,做得仔细,无论是从事航天还是流水线,都会取得令人羡慕的成绩。

“人生不看起点有多低,只看你飞得有多高。所以,希望年轻人站在当下,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只要心中有光,不怕路长,坚持下去就一定会赢得光明的未来。”于艳华说。

南方新闻记者吴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