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然是法学博士,称得上高级知识分子,但是言谈充满了世俗的语言,然而表述非常富有哲理性。他身上有着江湖气息,大脑里却有着知识分子的理性思考。
看到离家不远的万通牌匾轰然被拆,我的心里很失望,只因为这里曾经是第一好区的“私人”市场经济,也是普通人居家买针买脑的购物天堂。关一次真的不方便。然而,附近的“天意”小商品市场也导致了同样的目标。将迎来怎样的城市面貌和环境?据悉,管理部门“将选择优质批发商户落户人民生活服务中心”。然而,在北京生活50多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北京的面貌改变了18次,变得越来越美”。然后,举一反三,突然想起冯仑先生毕竟是万通的“发起人”。他曾经对万通过去的转型有过精彩的评价。“吃软饭,戴绿帽,赚硬钱”之后,万通将“努力奋斗,争取上游,赢得未来”.于是,他安下心来,读了冯仑先生的《岁月凶猛》,以寻找万通的下落,释疑解惑,解除焦虑和烦闷。
《岁月凶猛》 因缘析
冯仑“在一周内接连收到消息”,称他以前的朋友已经出狱多年。这一刻,他反复思考了一件大事,——。“过去二三十年,民营企业不仅战胜了人性,也挑战了商业技能,也挑战了企业家在制度转型中理解和把握一些法律政策的能力。”经过冷静思考,冯仑先生得出了一个结论——:“人一旦历经磨难,就能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成败转空’,就能看淡是非的绝对性,同时也会对是非的相对性有更深刻的理解:‘是’不一定意味着‘是’,‘不是’不一定意味着‘不是’,昨天不是今天,今天也不是昨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想这就是冯仑先生伏案编著《岁月凶猛》的初衷。永远不要变心,希望第一。试想一下,“一个人经历了无数次的蹂躏和摧残,或者已经走出了孤独悲惨的监狱生活,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淡然从容,而不是愤怒激昂”,这应该是入狱十年后最大的收获吧!这让我想起了年轻时入狱的褚石坚、孙宏斌和即将出狱的黄光裕.按照党纪国法,“犯了错误,就是好同志”。冯仑先生的《岁月凶猛》非常认真,鼓舞了企业家。他要经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炼狱考验,绝不是鸡汤般的“泥步修炼”把你引向空网。如果说冯仑先生的《理想丰满》是“革命理想高于天”,《野蛮生长》是出于无奈而被迫挣扎,那么《岁月凶猛》则告诉我们“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在冯仑的序言中,—— 《岁月凶猛》就像一个中年人捧着一杯温暖的老酒,有苦、有香、有甜、有沉淀、有浮动、有过去、有未来。正因为如此,看完之后,我很欣赏冯仑先生幽默的总结。——在推心置腹的“拔东葫芦,拔西葫芦”的谈资中,激发你做人创业的智慧。
书中自有“解忧药”
业内众所周知,冯仑先生喜欢读书。古人说,书中有自己的“金屋”、“颜如玉”和“千铃之粟”,这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众所周知,冯仑在阅读——中还有另一个妙用。“我的解压方法比较简单。压力大的时候,我就一个人呆在公司的书房里,找一些稀奇古怪的书,比如说关于殡葬的书,搞清楚什么是殡葬。在殡葬行业,‘葬’指的是埋和烧,是制造,不赚钱;而“葬礼”是“土葬”之前的事,但却更赚钱。当我研究完这些尴尬又不被人注意的东西,焦虑就会过去。”看完这篇文章,我由衷地拍手。“书中自有‘解忧之药’”被视为对古人读书——定义的继承。“创业的不确定性”必然会导致创业者经历很多“坏事”。借用王石的话来说,“创业就是发现不舒服,习惯不舒服,把不舒服当成舒服”。冯仑意识到,“因此,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创业的过程很苦,但不要拒绝吃亏。我们可以把葬礼当作喜事,把喜事当作平常事。”。“坚持青山不放松,根在破岩”,挺过来就好!冯仑提供了一组资料:“100家民营企业中,能活5年以上的只有7家;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民营企业,那么只有两个;如果你想成为一家优秀的民营企业,可能是几十万中的一家。”。可见“岁月凶猛”,意思是“活着就好”。我知道冯仑和
"1">王石是挚友,他在码字时经常引用王石的语录。王石看褚时健先生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一个人的高下,不是看他成功还是失败,而是看他失败后的反弹力”。冯仑读书的体会是,“历史是管长度的,从过去到未来;哲学是管宽度的,世界的普遍性”。冯仑先生每每畅谈人生时,都把“价值观的指引”看得万分重要,然后再讲“方法论”。优秀的企业家要有“三种本事”:一是必须要有一个明确而坚定执着、正确的价值观,因你而改变环境,因你而使别人更幸福。二是要掌握一些非常有效的科学技术。三是要具备洞察力,必须掌握历史演进的规律,从过去的得失和教训当中,预见未来可能发生的故事。愚以为,冯仑是善于洞察世事又是读书读醒了的聪明人。请听他与朋友语——我们不应该再发牢骚了,因为和过去100年相比,今天民营企业的地位不是不高,而是相当高。……所以我觉得,在“黄金十年”中,市场会更大,规则会更公平,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也会发挥得更好。
冯仑和王石是挚友,他在写作时经常引用王石的语录
说房价切脉探源
国人尤其是“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草民说起房价,多是一脸无奈。而对房价走势的判断多以“任大炮”的说法为话题,信之者买房,赚了高兴;不信者等待,后悔莫及。无论怎样的结果,任先生的“百发百中”却是不争的事实。知其然者众,不知理当然者寡。冯仑先生和“任大炮”都是网络中国的名人,也都是草民眼里性情中人。我们若静下心来听冯仑先生关于“是什么左右住宅价格”的分析,却有一种“知其所以然”“更知理当然”的认知。冯仑先生分析房价,收敛经常的“调侃”而用学者的语境告诉我们研究方法:先是“看当地的GDP”。再是“看一个城市卖的新旧房比例”。按照这个思路继续下去,“三增长”就是房价涨落的定量分析依据,即“人口的增长”,“积极人口增长”,“经济的增长”,是房价升降的动因。尤其是“经济增长”中的“五大美女”——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和大娱乐大健康,哪里发达哪里房价必看涨。这一理论分析的结论,“学者”冯仑提供了数字依据:互联网的发展高度集中,光看前2000家互联网公司,北京占60%,深圳占30%,杭州与上海各占10%。娱乐行业特别火,差不多有100亿美元的市场。时下“五大公司”控制90%的电影行业,都在北京。可以说“五大美女”都在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宜赚钱”“宜居住”的“天时地利人和”之“首善”或“次善”地区,“美女”定然是购房购物的先行者。这就是市场!此外,冯仑先生还对影响住宅价格的次生因素提个醒——税收、汇率和对社会发展的长远预期。一位数学家对学生说,“我不能帮助你作出每道习题,但我可以教会你作出每道题的方法。”冯仑先生论房价,即属于后者。由此联想开去,冯仑先生对“性感十足的商用不动产”也有精彩的描绘,试举其一:有能力做写字楼的,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几个城市。写字楼如果做得好,比住宅还能赚钱,但是需要长线的算账方法。“对中国来说,商用不动产发展的好时候其实刚刚开始。在这个行业里,我们还需要进行长期的深耕经营。”
冯氏“价值观”妙论
在“岁月凶猛”的年月,20岁出头已经成为“中共党员”的冯仑同志特别重视“价值观”。“人生最重要的还是应当在价值观的培养上下工夫。在价值观上的投资相当于给人生装上一个GPS,人生观就是人一生的卫星定位导航仪,有了它,在人生的任何时候都能找到方向,找到了方向,一个人就有了生存能力。”冯仑如是说,更是如是做。在谈到优秀企业家的财富源泉时,冯仑提出提出“3个1/3”的立论。即穷其企业家一生所拥有的财富,其中只有1/3是通过现金利润挣来的,而这1/3又只能是在专业领域懂得“商道”的杰出人才奋斗砥砺的结果。另一个1/3是随着国民财富总量的增长,由全国人民努力奋斗创造的。“因为随着财富总量的增长和本国貨币的升值,你所拥有的财富将自然升值。通俗地说,“大河有水小河满”,“水涨船高”,唯有国富才能民富。最后的一个1/3则是“由全世界人民颁发给你的一份奖金”。“当你在海外上市之后,就能站到国际的领奖台上,未来的收入就是你所拥有的股份。为此,对事业的辉煌,冯仑极其看重企业家的胸怀和品德。例如,“企业行事时不仅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也要从更广泛的公众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冯仑善于旁征博引,用康有为老先生的话说,“德成言乃立,义在利斯长”。再往上追寻,就是道家祖师爷老子所言,“非以其无私邪,故以成其私”。再如,“民营企业要自觉约束自己,将私财私德与公财功德很好地融为一体。”冯仑用社会学的视野看当今民营经济的发展,“一个利益阶层的崛起,必然表现为钱多、理大、声高、责任重”。由此推想开去,共和国的“长子”和“次子”,乃至“儿子”和“孙子”……是手足情,“一奶同胞”,是国脉的延续,身在神州,炎黄子孙,何必论“国企”“民营”!冯仑先生又用哲学家的智慧告诫创业者,“千万不可复制自己的成功”,只因“环境在变,竞争对手在变,企业必须不断超越自己”。在冯仑“思辨”的眼里,“95%的企业应付市场、维持门面,只有5%的杰出公司才能创造市场、改写规则。”于是冯仑先生开始“布道”——杰出的企业“它们是自己宗教的教主,也是创新的自恋狂,它们用自己特有的创新方式改写着人类商业的文明史,使自己在旧的主流方向改变之时,自动承续其力量,成为新主流中的最前端,永远创造,永远活着,永远是主流。……读到此,在我脑海里乘风破浪的是“阿里”“百度”“腾讯”和“华为”……

冯仑心仪特朗普
冯仑先生善读书,知识渊博,在业内是有名的。冯仑先生15年前读特朗普撰写的《东山再起:投资界的不死鸟》并最早向中文读者推荐,即是生动的一例。顾名思义,“东山再起”定然是经历过多次失败再创辉煌;“投资不死鸟”自然是商家有凤凰涅槃的经历。成功的秘笈,一要“勤奋”自不必多说;二靠“运气”则要注上一句“幸运精子库”,简言之“继承财产的人”,即时下国人中子承父业的“富二代”。三是“执着”含“偏执”,文字通俗然而内涵最富有新意。“世界上伟大的人大多都有这种执着,执着的一面是意志顽强和坚定,另一方面就是偏执”。我们对一些企业家“特立独行”的性格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和理解。冯仑从特朗普的著作中悟出了衡量企业家通常的“生活道德标准”外的“历史道德标准”。“风物长宜放眼量”,“辨材须待七年期”,“很多人的成功一定是能站在历史的道德观上,而不是站在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简单善恶标准观念上,因为简单的善恶标准可能使你在一些伟大的历史关头丧失机会”。“只有偏执狂人才能生存”,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有这样的胆识和含泪的心路历程。“对中国企业家来说,就是要不拘泥于现实中各种各样的道德评判”。“我们要遵守的是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而不是常人的道德评价,要把自己放在历史坐标中寻求我们的正义、真理的价值”。……就我所读过的中国企业家的著作,多是成功者的“心灵鸡汤”,抑或失败后的“苦口良药”,鲜见写出特朗普那样的内心坦荡、酣畅淋漓的“真情道白”心语之作。时势造英雄,倘若一个市场经济的国度不是法治的,那么这个人就必须跟权力交易,他一定会暗箱操作不敢如此坦荡荡。特朗普为了东山再起,竟然签订一个“婚前协议”,否则一旦失手,财产被分走一半,也就失却了“再起”的要素。特朗普“偏执”的“特立独行”还表现在对媒体的“讨厌”,国人的媒体多善于把企业家包装为“道德圣人”,自古就有“儒商”的美誉。晋商也好,浙商徽商也罢,都要和儒家挂钩。美国媒体则相反,“哪壶不开提哪壶”,总想把川普说成“坏人”“不守规矩”的掌门人。特朗普与媒体的芥蒂,是很值得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制定者反思的“大课题”。冯仑先生还提及特朗普的另一部《交易艺术》的著作,是完善市场经济语境的讨巧方法,有别于时下一些让商贾痛苦不堪的“勾兑的艺术”——“在无规则的灰色地带应对人际关系、应对官员和银行高管,乃至玩江湖手段”。不过还是要说句实话,“决定美国命运的不是总统,而是制度”。“选举商贾做美国总统的,仍然是制度”。至于“川普能否带领美国再辉煌,也还是制度”。
原本简单的世界
冯仑先生是“50末”问世人中的佼佼者,人生经历尤其丰富。自云“上了很多学,从小学、中学、大学、硕士直到博士;经历了很多工作岗位,当过老师、做过公务员,又做了生意;认识了很多人,伟大的、卑微的、牛的、有学问的;去了很多国家,远的、近的、大的、小的”。可谓是古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践行者,令人好生羡慕。这样的人生历练促使冯仑成为“蒙童的早慧者”和“而立之年的觉悟者”。古人云“误尽平生是一官”,冯仑辞官经商,是一“英明”决定。“人情练达皆文章”,“伟大是熬出来的”,冯仑是“喜欢读书又独有见解”的“三好生”。冯仑说,“原本简单的世界,被一系列理论、圣贤、说教、被一些大人、一些了不起的人涂抹花了”。于是冯仑不惑之年的学习方法有“入太庙,每事问”的虚心,有“逐臭之夫”的勇气,因之他在业界殊荣“理想丰满”之“商业思想家”的赞誉名副其实。“冯仑这个人,聪明绝顶,侠义肝肠,嬉笑怒骂皆文章,百计千心成万通”,最知音者王石如是说。“冯言冯语,有情有性,无忌无讳,见仁见智”,柳传志挥笔点评。在冯仑的笔端,解决复杂问题的非常简单的应对方法就是——“价值观”。诸如冯仑生对“老板”生涯的概括——“人生穷达孰能料”,做好胜败两准备;“快乐痛苦常相随”,祸福相依是规律;“生命周期本天意”,结果经常出预期。因之视“老板做到不忙”乃企业家最高境界。“社会在进步,制度越来越完善,我们对未来预期就越清楚,就越容易把控自己的行为。时间就变得充裕,生命就变得更加从容,而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享受自己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时间是可以消费的,“当温饱不成问题的时候,时间本身就变成了特殊的消费品,甚至是奢侈品”。“人老谢事古之礼也”,“人到底能走多远?心知道,脚知道”。“对中国老一辈民营企业家来说,最大的考验是如何‘收场’,而不是开场”。创业时善于华丽转身,退出历史舞台时更要“谢幕优雅”!
外面世界很奇怪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中国几乎所有的县我都去过了,县以上的省会城市更是去过多次。”冯仑如是说,也如是践行。心很大,胆却小,但“狂野”,“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多年来“逛”过70多个国家和地区。冯仑先生在美国造访并体验了世界闻名的公益机构——梅奥。不仅因为这是奥巴马推行美国医疗改革的样板,确实有其特色——“收费不高,医术极好,管理高效”。“抽血扎针不痛”,痛则视为失职;“流程科学合理”,节省时间;“十分尊重病人”,可签隐私协议。最让人难忘的是“先来后到”无论是谁都要排队,绝没有元首、名人“权钱通神”优先服务的“国家特色”。梅奥的理念是,“只要在医院,进来的都是病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命价值”,这就是美国文化!澳大利亚的“圣诞岛”,是“一个难民比居民还要多的小岛,却最讲人权”。“圣诞岛”有一条海上国界线,澳大利亚的军警和海警不断地驱赶企图入境的难民船。有趣的是,只要难民船一旦冲过封锁线进入澳国海域,就自动享受了“人权”,立马“毛毯、香烟、牛奶、衣服”好招待。如果招待不周还可向政府部门提出“抗议”。可见主张人权是要“买单”即花纳税人钱的。冯仑先生“曾在海上漂了半个月,从加勒比到迈阿密”。姑且不谈海上风景,最有意思的是“自由世界”美国和古巴难民的故事。当卡斯特罗红色革命成功的时候,美国为彰显“自由世界”的大旗,接纳几十万人涌入迈阿密,正在欢呼得意之时,忽然发现卡斯特罗把社会的老弱病残一股脑地都送往美国……这些移民在美国盖起一栋黄房子,名曰“自由塔”。这些“自由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沐浴着自由之风,如今迈阿密已然成为美国第五大城市。冯仑先生用“第三只眼”看世界,解释了“自私令人肃然起敬”的房地产商拉里·希尔弗斯坦——“抠门”、“自私”但“精明”……在做公益事业时却从不吝啬。冯仑假装彷徨地设问:美国式的自私,是不是就是我们企业家应该坚持的立场呢?如果把这种立场带回中国,又会被如何解读呢?冯仑先生十几年前前往北方的一个邻国,用“饥饿是没有乳房的”比喻来形容那个国家勤劳的老百姓——男人的脸开始有凹陷,女人的胸脯越来越扁平——读后让人无语。这个比邻何时能让“女人的胸脯挺起来”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制度问题。在冯仑的笔端,我们西南方一个“小国”邻居,一个月薪只有2100元人民币的公务员,却热恋自己的祖国,只因感到自己活得“有方向感”,因之这个国家的900个政府人员,60%以上都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学习过的,学业有成,竞相回到“诗与远方”的祖国。殊不知,正是不丹国王最早提出政治经济学中“幸福指数”的概念,被世界经济学家和政治领袖所认可并应用。“他们为什么那么幸福”?这将是见仁见智的答案。
“大作读毕,是我看过读物中最好的!”——借用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的评语作为拜读《岁月凶猛》学习札记的书眉箴言。

中关村杂志——新经济·新科技·新文化
关注我们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请关注近期:
“校园贷”的脱缰与收治
产业需求是技术到产品的主要驱动力
陆天明诠释“文学与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