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同达创业大厦 源政创业大厦

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拯救一条生命就是帮助一个家庭。深圳AED自2017年安装以来,已使用99次,成功救助31人。在过去的7月份,深圳有4人在心脏骤停后使用AED成功获救。

胃痛一天没缓解结果竟是心梗

7月4日晚,家住福田区梅林的杨先生突然感到腹痛。“当时以为晚上吃了一个苹果,没消化。”第二天早上,疼痛并没有缓解。7月5日15时44分,家人看到杨先生疼得冒汗,便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深圳120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的犯罪记录就近派出。

16时03分,救护车到达杨先生家楼下。面对急诊医生,杨先生主诉疼痛发生在剑突下,剧烈持续,伴有大量出汗,并未主诉明显胸痛。16时11分,杨先生被转移到救护车上,急诊医生曾艺指导急诊护士王斌为杨先生做心电图,提示应立即通知窦性心律和前间隔心内膜下心肌损伤(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到医院准备接受治疗,并告知其家属杨先生情况危急,随时有心脏骤停和呼吸骤停的风险。从杨先生家到医院的路上,杨先生的疼痛并没有减轻,但一切如常。他的家人对曾医生的病危通知“视而不见”。

16时20分,救护车到达医院急诊科,正要将杨先生抬下救护车时,护士王斌发现杨先生突然失去意识,脸色发青,四肢抽搐,像是在叹气。曾艺医生和王斌护士立即投入战斗:一个做心肺复苏,另一个紧急打开救护车上配备的AED。16时21分,AED提示室颤,护士王斌立即按下按钮除颤一次。曾艺医生继续通过胸外按压抢救病人。一分钟后,刚去“鬼门关”的杨先生逐渐清醒,获救。

“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细节。杨先生以为是普通的胃痛,打算自行就医。然而,他的脚受伤了,他的家人拨打了120。如果他没有这个脚伤,他打算自己来医院。这非常危险。”曾艺博士说。

对于杨先生将心梗误认为“胃痛”的情况,医生补充道,“判断是普通腹痛还是心梗,首先要看年龄,其次要看疼痛的性质。一般来说,如果40岁以上的人有持续的、未释放的疼痛,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应该认真对待。但这不是绝对的。心梗早期的疼痛也可能是一时半会,比较难判断。”

在这一点上,你可能也认识到了。这一次,来医院就诊的120名急诊医生是6月20日在米香公园成功救人的曾艺医生。半个月救2人,曾艺医生说,“急救知识和AED很重要!现在深圳很多公共场所都配备了aed,非常智能。大多数人都能按照说明书操作。希望大家都能知道并使用。”

曾艺医生(左)和王斌护士(右)

65岁老人在地铁站厅晕倒 AED再起作用

一天后,7月6日,在富宝地铁站,AED再次被派遣。19时24分,富宝地铁站车控室值班员接到客服中心同事报案,称一名老人晕倒在b出口旁边的公共厕所,值班站长等车站值班员拿着药箱赶到现场,车控室值班员同时拨打了120。

到达现场后,

值班站长判断晕倒乘客当时情况,另一位站务人员立即拿取AED随时准备好对晕倒进行除颤。地铁工作人员立即拨打120、心肺复苏、拿来AED,“整个心肺复苏的过程持续了20多分钟,使用AED先后除颤三次。”福保地铁站站务人员陈挚韬说,“这也是福保地铁站安装AED以来第一次使用。”


19:43,中山大学第八附属医院院前科医护人员到达接手急救,约20分钟后转运至中山八院急诊科,此时老人的心跳呼吸已恢复。


深圳戏院AED首次上阵救回心梗患者


救人仍在继续。


7月9日11时许,罗湖东门某酒楼员工陈先生在深圳戏院三楼会议室开会时突发不适倒地,其同事马上拨打120并通知中海物业,经过急救培训的中海物业客服主任陈洁如马上赶到,检查后初步判断病人无呼吸无心跳,即刻开始心肺复苏,并叫保安员万景民去取戏院内的AED。


与此同时,在附近进行疫苗接种工作的罗湖中医院医生曹子一和东门社康的护士王欣也闻讯赶到,发现陈先生的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均无法测出,瞳孔已经放大至6毫米,对光反射基本消失,两位医护人员立即接替陈洁如对陈先生进行心肺复苏,并打开已送到现场的AED。这时,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急救医生余杰、护士孙睿立即接手急救,并按AED提示除颤一次。11:30,心肺复苏成功。目前,陈先生恢复良好,已经出院。


回忆起当天的抢救,陈洁如说:“当时按的时候,他还吐了几口气,就像是喘气的感觉。我好紧张,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更好了,一边按一边喊他先生加油、先生加油,大家看我喊他,也全场在喊他。这种场景,真的不希望下次再遇见了!”急救护士孙睿说:“院外抢救比院内抢救难多了,没有过多的仪器,没有更多地考虑时间。我们赶到现场,已经有医护人员在,我们是急救人员,马上接手,快速评估后,立刻按压、连接AED。现场很多热心群众都在帮忙,特别感人!三轮按压加一次电击后,患者恢复窦性心律,连接静脉用药……当时就一个目标,就是救人。现场的医护人员,我们大家都不知道彼此是哪个医院的,但我们配合非常默契。当我们说抢救成功后,身后的群众都在鼓掌说谢谢医生。虽然我们全身都湿透了,但那种感觉就像拿到奥运会金牌一样兴奋。”


万景民说:那天抱去救人的,就是这台AED。


“第一次用所学知识挽救生命”


“生平第一次用所学知识挽救生命!”这是龙泉体育园主管张南游7月15日发的朋友圈。


7月15日17时39分,56岁的市民刘先生在石岩街道龙泉体育园羽毛球馆运动后晕倒,球友判断其无呼吸心跳,无意识,立即呼叫前台工作人员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对其进行胸外按压。


体育馆主管张南游闻讯立即前往龙泉体育园游泳馆门口取安装在墙上的AED,“我第一反应就是想到我们场馆里面的AED,就快步去取来。”


张南游拿回AED后接手急救


很快,张南游拿着AED到达,见刘先生仍无意识,无心跳呼吸,面色青紫,接手胸外按压,随后打开AED,按照提示给予电击除颤一次,“用完AED以后发现患者胸口有起伏,能自主呼吸了。根据AED提示,我又对他进行持续的胸外按压。”张南游说,“这个过程中AED起到了主要作用。”


17:56,石岩人民医院石龙仔分站院前科急救医生黄景富等人到达现场,将刘先生转运至120急救车,车上给予吸氧,监护,建立静脉通道,随后刘先生恢复意识,经急救车转运到石岩人民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张南游告诉记者,体育馆的AED安装于2019年,他于2020年7月9日经过培训拿到了深圳市急救中心发的“初级救护员”证,这是他第一次用AED救人。


没有AED时把握“黄金四分钟”进行心肺复苏也能救人


深圳公共场所AED的覆盖率已经相当高,但对于AED暂时未覆盖的区域,心肺复苏也能起到“救命”作用。5月31日早上5:44,南山区西丽朗山路源政创业大厦路口,李先生骑车时突然倒地。


一分钟后,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急诊科医生张文强、护士刘攀、司机刘浩出车。在120急救车上,张文强医生电话联系现场,了解病情,远程指导现场急救:“继续胸外按压,保持气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情况,保持电话联系畅通,随时保持联系。”


第一时间在现场进行急救的,是清洁工李静霞。“我们家都是从事医疗行业工作的,我对这方面有了解。当时我在路口另一侧等红绿灯,听到有人呼救第一时间就冲过去,从听到呼救到我过去大概是2分钟。”李静霞回忆道,“到了以后我发现李先生为心脏骤停,呼吸脉搏都没有了,就对他进行心肺复苏。做了一组以后,李先生往外呼了一口气,之后我继续做了大概十分钟的心肺复苏,直到救护车来。”


5:52,救护车到达现场。急救医护人员接替李静霞继续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咽通开放气道,呼吸球囊辅助呼吸,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提示:室颤,立即给予电击除颤1次。2分钟后李先生恢复自主呼吸、心跳,随后被救护车转送医院。经医院进一步治疗,李先生于6月11日康复出院,目前已重返工作岗位。


当日出诊的急救医生梅雪琴、护士谈佳文、司机肖勇


遇到有人心脏骤停请勇敢出手


全自动体外除颤器,英文简称AED,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傻瓜式”医疗设备。


对突发心脏骤停的人来说,每延迟急救1分钟,成功率就下降10%,心脏停跳10分钟后,抢救的成功率几乎为0!如果在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大约有50%的抢救成功率,这被称为“黄金4分钟”,如果使用AED配合进行电击除颤,成功率高达90%。


2017年,深圳启动公众场所配备AED计划。深圳市委市政府自2017年起,在人流密集的公众场所陆续配备了5500台AED,覆盖率居全国第一。截至今天,这些AED已使用99次、成功救治31人。


深圳机场、地铁站、高校、体育馆、寄宿制高中、会展中心、社康等公共场所都可以看到AED的“身影”。这么多台AED,真要急救使用时,怎么才能找到最近的那台?


深圳市急救中心此前联合腾讯发布了覆盖全城、一键可查的深圳“AED地图”。打开“腾讯地图”或者微信小程序,在搜索栏中输入“AED导航”就会显示离你最近的几台AED,根据导航提示即可前往取出。


不过,即便有了AED,很多人也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认为这是很高深的方法,不敢轻易出手。其实,AED就是一台傻瓜除颤器,是提供给完全没有医疗背景的人士使用的。深圳市急救中心表示,未来5~10年内,深圳力争达到每10万服务人口配备300台AED的国际建议标准。


采写:南都记者李榕 南都深圳大件事智库研究院郑少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