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良好的软件产业生态,重庆市经信委近日宣布,将加快培育10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助力“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加快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研究制定的《重庆市十大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方案》要求,建立重点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库,从培育库中遴选出10个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打造成为有影响力的“重庆市十大软件公共服务平台”。
1 适配评测类
该平台具有CNAS实验室认可资质或CMA计量认可资质,或满足其他相关要求,主要提供软件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可靠性测试、安全性测试、压力测试、负载测试、配置测试、可用性测试、健壮性测试、文档测试和软硬件适配等服务。
基本条件:每年有不少于200个产品和不少于30个服务相关单位。
2 咨询规划类
平台具备软件工程项目咨询服务能力,可协助相关单位确定支撑业务目标的软件系统建设方案,确定软件系统建设所需的投资预算,明确软件系统建设的人员组织、技术应用、流程管理、资源利用等方案。或者有能力在软件工程项目的招标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对软件全生命周期的文档编制、配置管理、质量保证进行全程监督。
基本条件:每年咨询设计规划或实施监理项目(500万以上,含)不少于50个,服务相关单位不少于100个。
3 开发服务类
平台重点开发云平台、微服务平台、研发管理平台、需求对接平台等。它可以提供开发语言、软件框架、硬件平台、操作系统、源代码控制、代码托管、项目协作、测试管理、产品库、集成开发环境(ide)、性能优化等软件开发所需的服务。
基本要求:每年服务开发项目不少于20个,服务相关单位不少于10个。
4 技术标准类
平台牵头或参与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为相关组织提供标准化服务,开展标准研讨交流、标准应用推广、标准应用效果评价和标准符合性评价。几年前,CMMI、SPCA、美国国家环境与技术研究中心/美国国家环境与技术研究中心、DCMM和DSCA开展了这项研究。
基本情况:每年修订各级标准不少于30项,评估、评价、实施标准不少于60项。
5 人才培养类
平台以培养软件人才为目标,主要服务对象为本地软件企业及相关软件从业人员。软件技能培训、能力认证、相关人员认证、就业培训、实践培训正常开展,每年培养人才不少于1200人,其中软件人才培养比例不低于每年培养人才总数的80%,服务地方产业的企业不少于50家。
6 投资类
平台所属投资机构主要投资本地软件企业,应具备相应资质,主要开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业务。这类平台进入培育库的基本条件是每年组织软件企业开展项目推介、资金对接等活动不少于20次,每年投资软件企业不少于5家,年度总投资不少于2000万元。
《方案》还提到,申请培育重庆市十大软件公共服务平台的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平台建设运营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地、税务登记地均在重庆市行政区域内。
平台具备开展软件公共服务的相应资质和能力,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主要服务于重庆市软件产业及相关企业,财务收支状况良好。有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和必要的服务设施设备,有健全的管理团队、人才队伍、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服务流程。平台建设运营单位信用良好,自相关信用信息查询之日起两年内未在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发现行政处罚函
息,并按照工信部、国家统计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规定在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大数据应用平台—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监测平台填报信息。据了解,重庆市经信委每年将适时发布征集通知,经区县经信主管部门审核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环节,发布全市重点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库名单。培育库名单发布后,将通过“揭榜挂帅”方式,按照“一平台一方案”遴选出“十大平台”,并对“十大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开展年度考核,根据考核情况适时进行调整。重庆市经信委还将积极引导全市软件企业享受“十大平台”提供的各项服务,优先推荐“十大平台”申报国家级项目、承担市级重大项目,集约各方资源支持平台发展壮大。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刘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