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王木生 王木生对象

提到魏凡,你会想到哪个角色?

应该很多。

但给大家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和赵本山合作的“接地气”这个角色了。

就像《刘老根》里的“药箱”。

《乡村爱情》中的“王木生”。

不过,范德彪——《虎兄》在《马大帅》恐怕影响深远。

这个“社会人”派系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说法,至今仍被大家津津乐道:

“论成败,人生豪迈,重头再来是大事。”

“我是一个人,我的名声还是很好的。你慢慢跟着我,你自己会找到原因的。”

银幕上的魏凡可以说是非常“张扬”的。

与之相反的,生活里的他,却是一个很拘谨和安静的人。

这和范伟的童年有很大关系。

01

魏凡1962年出生于沈阳。

父亲虽然是工人,但对文艺特别感兴趣,也是厂里的宣传干事。

平时喜欢写点东西,到处投稿。

然而,魏凡认为他的喜剧天赋是从他的母亲那里继承的,她是一名店员。

因为有些话是通过我妈的嘴说出来的,往往很幽默,让我家笑了,抖了抖身上的担子。

魏凡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前面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32e31a2b4a054a8f82e1f33ffc2fa8d4" />



父亲从小就对孩子们非常严格,和孩子们交流不多,大不了回家问一句:作业写了吗?


家里的规矩很多,比如:在家呆着不允许躺在炕上,来客人不能一起和大人吃饭,等等。




所以这样被“管”出来的范伟,从小就很守规矩,老实,甚至有一点自卑。


范伟小时候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父亲亲生的。






时间长了,老实的范伟也会有“反抗”,但性格使然,也不是大张旗鼓。


有一天,范伟和哥哥“打架”了。


其实哥哥也一样很憨厚,不会真动手打弟弟,比范伟高出一头的他,只是架起范伟的肩膀,晃了几下。




可范伟觉得很委屈,加上从小就被父亲管的厉害,就想起了“离家出走”。


他开始就想到周围同学家里呆一阵子,但是同学不敢收留。


因为这件事被大人知道了,怕是少不了被收拾。






最后没有办法,范伟躲进了家后面的一家鞋厂的材料仓库里。


那里面有一大捆卷起来的材料,像桥洞子一样,正好可以躲在里面。


当时已是深秋时节,沈阳的天气已经很凉了。


范伟找了个绳子系在腰间,这样会更暖和些,就躺在那大卷材料里睡着了。




这中间他醒过来好几次,都会到附近的一家商店里去转转,却也并不买东西。






给商店的店员看的直愣,也不知道这孩子来来回回的在干嘛。


其实,范伟那时候在一直关注商店里的挂在墙上的钟。


因为天已经黑了,他想去看看几点,以便决定是不是停止这种对家人的“惩罚”。




后来,他还偷偷的回到自己的家里,那时候他家是平房,他就透过窗户看家里人的反应。


其他人都不在,只有母亲一个人在哭。


范伟的心里有一种胜利的喜悦。






他决定再溜一圈,然后就回家。


正当他一个人在街上闲逛的时候,碰到了一个推着自行车的人,但看不清对方是谁。


只听见来人问他:是小伟吗?


范伟回答:嗯。


那个人一下子把他抱在怀里,哭得泣不成声,正是他的父亲。


从那以后,范伟说,知道了自己是亲生的。






02

虽然很严厉,但父亲对这个小儿子的发展,其实挺上心。


范伟从小就对文艺感兴趣,很积极,是校文艺队的一员。


那时候流行的样板戏,他唱得有模有样。


父亲就有意培养范伟向艺术方向发展。




范伟的老舅那时候是沈阳二轻局文艺队的,在文艺的圈子里认识一些人。


有一天,就给范伟找来了音乐学院的老师,给看看这孩子是不是搞文艺的料。






老师先让范伟唱了首歌,之后又问他会不会别的。


范伟就又给老师讲了一段故事,讲的是袁阔成的评书《智取炮楼》,这在当时是很流行的。




后来老师说,你唱歌恐怕永远是业余的,倒是表演还不错。


在这里想说,很佩服这位老师独到的眼光,一下看到了影帝的表演天分。




可是那个时候的范伟,还不知道所谓表演是什么,也不知道去报考电影学院什么的。


但是他从小喜欢相声。






几经周折,拜了沈阳曲艺团的相声演员——陈连仲为师。


从此,开始了自己相声演员的生涯。


是的,你没有看错!


范伟在之前很长时间里,一直是一名相声演员。


而且,当时算是相声行业里说的相当不错的,很早就凭借《一个厂长的日记》崭露头角。


他不光说相声,还会创作,参与脚本的撰写工作。


1993年的时候,他就获得了首届相声表演艺术节的表演一等奖和创作二等奖。


年长一些的人可能会有印象,他那时候表演的相声叫《要账》。






也正是因为这些,他后来还在辽宁电视台主持过一档节目《愉快周末》。




后来,作为辽宁老乡的赵本山,发现了范伟,也看到了他的能力。


于是开始主动联系范伟,两个人开始了春晚小品的合作。




1995年的春节晚会上,赵本山和范伟合作了小品《牛大叔提干》,这也是范伟第一次登上春晚的舞台。






那时候的他,还是没有人太多关注,在观众的眼里,还只是赵本山的一个配角。


后来,随着高秀敏的加入,与范伟和赵本山组成了小品“铁三角”,范伟才算在全国有了一些知名度。


再后来,随着参演《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系列的电视剧,范伟才以出彩的表演走进了千家万户。






不得不说,赵本山的小品和几部热播的电视剧,确实成全了范伟。


不然,他至少是不会这么快地起来。


当然后期他选择了自己发展,其中原委外人不甚了解,我们也不好评价。


但不得不承认,范伟确实有着自己的才华,能很快的转型成功,由一个笑星,一个喜剧演员,转变为了一个实力派的正剧演员。


如今他的成绩,已经有目共睹,不再多说。






03

事业上的发展,并没有让范伟飘飘然起来。


他并没有像有些演员那样,人红了以后,房子、车子、老婆,都换掉。


相反,从结婚到如今,范伟已经和妻子低调恩爱的相守了30年。




范伟是和妻子相亲认识的,那已经是他第3次相亲。


在26岁开始相亲以前,他并没有谈过恋爱。


按理说走文艺路线的男孩,好像都会有很多恋爱史,可范伟却真是一个例外。






这或许是和小时候家里管的严,人老实有关系。


反正初中毕业,到了曲艺团之后,帮别人传了不少小纸条,但自己却从来没有恋爱过。




随着年龄大了,家里开始着急,催着范伟该找女朋友了。


在认识妻子之前,范伟还先后看过2个女孩。


一个商店的营业员,还有一个是工厂的技术员。


但是接触一段时间之后,觉得对方虽然都挺好,对自己也不错,但始终没有那种恋爱的感觉。






为此,范伟还专门和自己的老师谈过:没什么感觉,不见面也不会觉得想对方,这样以后结婚行吗?


老师作为过来人,也不是外人,回答的很直接:现在都没感觉,那结婚之后更谈不上什么爱情了。趁现在相处时间还不长,再找找别的,别耽误了人家姑娘。




老师的话也说进了范伟的心里,就跟人家摊了牌。


对方还莫名其妙,问什么原因,但是范伟却很坚决:没什么原因,咱俩就别处了。






感情这东西,可能真是讲究缘分,等到范伟遇见第三个女孩儿的时候,就有了感觉。


可是对方当时却并不看好他。


范伟虽然是沈阳曲艺团的相声演员,但那时并没有什么名气。


而且相亲那天,范伟的打扮也很不靠谱。


按照姐姐包装设计的,范伟那天理了一个和费翔同一款的“爆炸式”头型,而且身材魁梧的他,为了赶流行穿的裤子却很瘦。






这些搁在范伟身上显得很别扭,气质特别不搭。


见面后,他还把女孩儿的姐姐错当成了相亲的对象,上去和人家握手,人家姐姐那时候已经订婚了!


后来发现是姐姐身后的小姑娘,场面当时一度很尴尬。




相亲回去之后,范伟曾认为这次肯定没戏了,准备找下一个吧。


后来,在媒人的撮合下,对方才肯单独和范伟见一面。


而这次,范伟靠着自己的实在,才扳回了一分,但他当时并不知道。






两人吃饭的时候,姑娘吃的东西很少,最后范伟把剩下的菜全部打扫干净了。


不能浪费!这是范伟那时候的一个习惯。


而姑娘也看到了范伟真实的一面,觉得他不装,很真实。




就这样,两个人开始慢慢相处起来。


这次,范伟找到了恋爱的感觉,1990年4月,在相处2年后,两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前是范伟 师傅,后面是范伟和妻子




婚后,两个人一直很低调,30年来,妻子几乎从没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


而屏幕里那个放飞自我的范伟,其实生活里也是一个很喜欢安静和“宅”的一个人,从这点上两个人性格确实很合拍。




1992年,范伟和妻子有了自己的儿子。


当了父亲的范伟,在总结了自己的童年之后,决定再也不能那么严厉的对待儿子,不给他定那么多规矩。


如今,儿子已经长成了一个帅气的小伙子,但和父母一样低调,只知道他之前一直在国外留学。








范伟这些年,带给了大家很多的欢声笑语。


他演的角色,很多都很“飘”,稍不留神就放飞自我。


但范伟本人,私下里却完全是另一种人,与屏幕上的角色迥然不同。


这么多年,一直保持本心,没有和自己所演的人物一起飘起来,让自己的家庭恩爱美满和幸福。


很难能可贵,算是娱乐圈的一股清流了。


希望这样的演员越来越多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