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上的“文化输出”现象引起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其中有网友表示,韩国在影视剧、文化创意产品、文化IP、乐器等多个方面“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
来看看网友们的对比图。
图片来源:微博网友
从2005年开始,“韩国端午节、儒家文化、汉字、活字印刷术”等消息频繁出现在社交网络上,甚至有消息称韩国将申请中国结。
韩国会申请中国的遗产吗?
据了解,韩国并没有带着“中国结”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但却被列入韩国官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韩国文化遗产办公室官网的介绍中,他们称这种编织工艺品为“结”。
这一事件是因为韩国传统文化大学的学生发起了一个名为“Soom”的保护和弘扬韩国传统文化的项目。
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组宣传图片,其中就有这个“心结”。
图片来自“soom _传统”社交媒体
虽然韩国官方承认绳结起源于中国,但韩国大学生制作的宣传资料中并没有提及,只说绳结是通过三国时代、韩国时代、韩国时代发展起来的。
图片来自“soom _传统”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soom _繁体”在一份回应中国网民评论的声明中表示:
“在一个高度互联的现代社会中,文化仍在积极共享并相互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东亚历史上也存在着文化共享的现象,因此国际社会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归属和文化本身并不是一种恰当的态度。”
而且,这个大学生组织甚至“吊死”了指责他们窃取中国文化的中国网友的言论,说这些言论是“污蔑韩国文化”。
为了中国网友,他还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例,声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分时空共享,不能主张所有权的排他性。他还著名地声称,国际社会承认文化属性的“共享”,以确保文化多样性。
左边是被吊死的中国网友的评论,右边是声明
Soom对结的官方宣传和表述,不仅模糊了中国结文化的属性,还将其解释为“文化共享现象”,进而转化为“韩国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这是媒体所承载的乌龙事件,51年前韩国留学生引进后得到了韩国官方的认可,但实际上并不是遗产的申请。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掉以轻心,因为还有一种隐性的“文化挪用”,需要我们提高警惕。
观察韩国向联合国申请传承中国文化,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利用传播中国文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些形式变化,以及我们自己民族对它的改良,把它起源于中国。
文化说成是自己民族的创造,是一些韩国人将中国文化“韩国化”的最主要的手段和形式。我们用这个逻辑回顾一下“泡菜事件”。
“中韩泡菜起源的争议”
2020年1月,美食播主李子柒在个人账号上发布视频《萝卜的一生》后,韩国网民和媒体斥责其“抄袭韩国泡菜文化”。
在这一带有“中国美食”标签的视频中,李子柒展示了两种中国传统的白菜腌制方法。一种方式是只加水和盐,而另一种则是在白菜上涂抹了辣椒腌制泡菜。

美食博主李子柒视频截图
这条在我们看来再普通不过的视频,却一下让韩国网友“炸了锅”,表示在白菜上涂抹辣椒腌制泡菜是韩国泡菜的制作方式,是李子柒抄袭。
大批韩国网友涌入视频评论区,留言围攻李子柒,斥责她“抄袭韩国文化”“千万要懂得羞耻”。

“偷窃其他国家的文化,还假装不知道,就算获得了精神上的胜利,就能成为你们国家的了吗? 别逗了。”

“我们的文化由我们来管,你们的文化由你们自己来管,争别人的文化干什么?”

“泡菜是韩国的。”
这个时候的韩国网民却没说“宣传非遗和文化本身的所有权对于国际社会来讲不是一个恰当的态度”、没说“文化共享现象”,而是一再强调“泡菜是韩国的”。
而对于“中韩泡菜起源的争议”,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女士在回复记者提问时表示:
“我不是食品方面的专家。在我看来,泡菜作为一种腌渍发酵的食品,并非仅存在于少数国家和地区。中国称之为‘paocai’,朝鲜半岛及中国的朝鲜族称之为‘kimchi’,凡此种种,它们有相通相近之处,但在用料、口味、制作方法等方面又各有千秋。我们支持从美食角度对泡菜相关学术问题进行有益友好的交流,但不应带入偏见,以免引发对立,影响感情。”
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官方微信也发文对“李子柒泡菜视频事件”进行了评论:“归根到底,事事要争的不安全感是对自身的不自信,这种不自信会使人变得多疑,从而产生各种被迫害妄想。”
“江陵端午祭”申遗
再看曾经在中国引起巨大争议的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
中韩两国的民间风俗节日中,都有“端午节”。
从时间维度来说,中国的端午节较早,而韩国的较迟。从活动内容来说,韩国的端午节仍有许多方面是延续了中国的实质内容的。
中国的端午节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各种活动因地域差别而略有不同。
据《东国岁时记》记载,韩国风俗有“按汉制”一说。
在古时,韩国的端午节是按照中国的端午节引入的,其端午节日活动从汉朝开始基本上都是按照中国的习俗来进行。
被引进韩国后的端午节虽然承袭了中国传统,但是为了更好地让端午节在韩国这片崭新的国土生根发芽,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传说也随之改变。
中国的端午节带有早期的祭祀色彩,而韩国的江陵端午节则带有很强烈的巫俗色彩。

韩国江陵端午祭,图片来源:kampoo.com
比较中韩两国的端午节,确有不同之处,但两者并不是完全没有关联,韩国端午节祭不是全然本土性的,是由中国传入,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逐渐转变为节日庆典。
一个国家申请了某项非遗并不等于它拥有了该项目的所有权。
根据《公约》相关规定,对于两个国家共同拥有的同源共享的非遗项目,每一个国家均可以单独申报,如果列入代表作名录,也不妨碍其他的国家再次单独申报。所以在2005韩国江陵端午祭非遗申报成功后,我国的端午节也于2009年成功申遗。
团团有话说
韩国将中国文化“模糊化、共享化”,不断提升韩国文化的话语权,同时为自身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我们对此感到气愤的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应该更加重视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来就对周边地区与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也树立起了我们坚定的文化自信。
我们非常乐于将文化不断发扬,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但尊重是前提,如果无底线地污化、侵占我们的文化,这是不可接受的。
作者 | 孙小千
来源:共青团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