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三月二十五日电(记者题:未来五年,注册制稳步向全市场推进将带来什么?)
新华社记者姚刘辉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全面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也被列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科创板和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之后,注册制在全市场的实施被提上了未来五年的日程。
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将给资本市场带来深刻的结构性变化。注册制下,市场化机制作用更大,股票发行上市便利性提高,资本市场覆盖面、包容性和吸引力有望持续增强。退市制度同步改革,将畅通出口,强化优胜劣汰。以注册制改革为导向,加快完善一系列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
从科创板到创业板,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经历了增量市场“破题”到“存量增量”市场“啃硬骨头”的过程。下一步,注册制向全市场推广,是注册制“三步走”改革布局的关键一步。
那么,关键的一步“靴子落地”是什么时候呢?一直是市场的热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日前表示,将坚定注册制改革方向,做好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试点评估工作。他还指出,“改革条件要准备得更充分,这一重大改革要顺利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注册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试点过程中出现的局部不和谐、不适应的问题,要以改革的方式解决改革中的问题。
易会满认为,重点是把握好实施注册制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保持市场平稳运行、明确交易所审计职能、加快证监会发行监管转型、加强诚信风险防范的关系,为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积极创造条件。
注册制增强资本市场覆盖面、包容性和吸引力
此前,国内部分优质科技企业在上市条件的约束下选择了海外上市,“肥水之流过人民之地”的情节屡屡上演。
注册制的引入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从科创板和创业板的试点效果来看,在发行上市多元化、普惠化的条件下,“硬科技”企业和创新创业企业获得了更多的上市机会,带来了更多的活水来源。无利可图的企业、红筹结构的企业、差异化投票权的企业都可以登陆资本市场。
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共有275家企业在注册制上市,占所有新上市企业家的56%,融资3395亿元,占所有新上市企业的62%。
业内人士认为,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将增强资本市场的覆盖面、包容性和吸引力,更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来华上市,推动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稳步提升。
从试点情况来看,IPO出现了较多破发、定价中心回归等积极现象……这得益于注册制下市场化的IPO承销机制。这一机制有助于推动定价机制市场化,引导市场回归价值投资理念。
总的来说,注册制下审核周期大大缩短。以科创板和创业板为例,注册审核平均周期缩短至5个月以上。
关于IPO排队
tyle="font-size:15px;">注册制改革带动基础制度完善注册制将推动市场各方归位尽责。注册制将核准制下发行条件中可以由投资者判断事项转化为更严格、更全面深入精准的信息披露要求,要求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做到这一点,既需要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培育合格投资者,也需要交易所和监管部门做好审核注册,把好入口关。
易会满强调,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审核要求。他同时指出,从目前情况看,不少中介机构尚未真正具备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还在“穿新鞋走老路”。要进一步强化中介把关责任,督促其提升履职尽责能力。
同时应看到的是,注册制改革不仅涉及发行上市制度改革,还将带动资本市场承销、交易、退市、投资者保护一系列基础制度完善,需要协同推进。注册制改革效果也要看其他基础制度的实施成效。
近期康得新退市牵动市场神经,显示投资者对强化监管威慑、净化市场生态的期望和关注。
针对市场顽疾,监管制度正在加速完善。新证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等陆续发布实施,将显著提升证券违法违规成本,大幅提高惩戒力度,增强监管威慑力。
2020年末推出的新一轮退市制度将畅通“出口”,加速市场“扫雷”,和注册制一道共同促进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加速形成。
可以预见,以注册制改革为引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基础制度体系将加快构建。
【纠错】【责任编辑:刘笑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