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HKEx宣布,自2020年1月1日起,上市委员会将正式撤回此前授予上市部的创业板上市申请核准权。
今年6月底,HKEx上市部腐败案曝光,一名前上市部联席主管涉嫌发行新股。事实上,新股在港上市的审批权长期以来饱受诟病,HKEx近年来在批准公司上市时强调的“合适性”是主观判断,容易导致腐败。
但由于进入门槛较低,香港创业板被很多公司利用,其上市纯粹是为了获取附带溢价和壳本身的价值,而非发展自身业务。因此,香港创业板多年来发展成为空壳股和老派股的温床,严重影响了港股市场的声誉。
上市部门移交创业板上市审批权限
10月18日,HKEx宣布撤销创业板上市部审批创业板上市申请的权限,自2020年1月1日起生效。这意味着,在下放10年审批权限后,上市委员会将再次负责审批创业板上市。
2007年,HKEx建议将创业板上市的审批权从上市委员会下放至上市部,主要考虑节约时间和行政负担。不过,上市委员会仍保留监察创业板、处理上诉及制订政策的职责。该建议最终被市场接受,创业板上市审批权限于2008年7月正式移交上市部。
2017年6月,HKEx在《创业板审核及《创业板规则》、《主板规则》咨询文件修订》中提到,准备将上市部的上市权交还给创业板上市委员会,主要考虑以下因素:2008年后,上市部要对创业板进行处理。上市申请大幅增加,创业板申请人上市时间可能不会缩短。另外,针对当时《创业板上市规则》的滥用,相信通过创业板上市委员会,
然而,HKEx近年来在批准公司上市时强调的“合适性”是主观判断,容易导致腐败,也长期受到批评。
近日,HKEx上市部部分高管因涉嫌在新股发行审批中放水被查。6月26日,廉政公署(ICAC)与香港证监会展开代号为“寒山”的联合行动,拘捕香港联交所上市部IPO审核组前联席负责人及另外两名相关人士,怀疑他们在审批两家公司上市申请的过程中涉及公职人员的贪污及不当行为。
随着HKEx最高管理层在上市审批方面“放水”的曝光,证监会在新闻稿中也提到将“专门考察HKEx实施或处理上市等事项的方式”,这也早就暗示了撤销上市部的审批权。HKEx首席执行官李小嘉在回应高级官员腐败指控时表示,无论制度多么完善,都不可能彻底消灭蛀虫和烂苹果,一旦发现,必须毫不犹豫地清除。
e:15px;">贪腐案不久后,2019年7月5日,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设立上市复核委员会,对上市委员会就有关纪律或非纪律事宜的决定作出独立及最终的复核,上市复核委员会由至少20名成员组成,全部为外界的市场参与者。
河东资产创始人傅刚向时报君表示,此前上市部又做审阅又做审批,使得创业板上市没有难度,现在收紧权力,也是为了能够改善创业板造壳风气,目前创业板壳价(包括主板)已经下跌很多。对借壳上市行为也加强了监管,未来也会越来越紧,壳价将进一步下跌。
Wind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以来,赴香港创业板(GEM)上市的企业越来越少,截至10月18日,仅有9家上市,去年同期上市有71家,同比下降87%。
此前时报君已经报道过香港壳价下跌具体情况,详见《港交所“清壳”大扫除!香港主板壳价暴跌5成,创业板无人问津,部分被摘牌公司反映强烈》,其中方正证券(香港)互联网金融部董事林子骏透露,“创业板目前就是海鲜价,我已经很少听见会买创业板的壳了,很多买家都表示创业板的壳就算送都不会要。上市成本高,每年会计审核要钱,负责财报会议也要请秘书,股东会总要开吧,业绩会总要准备吧,香港得请人吧,或许还要加一个办公室,这些都是成本支出。香港人工,租金都很贵。如果换来的是一个很难转主板、市场认可度不高、融资也不是太方便的壳,价值和意义都不大。”
百余只个股将面临除牌退市
创业板为港交所1999年11月正式推出,主要为新兴公司提供集资平台及作为主板以外的另一个市场选择,为鼓励新兴及成长性公司上市,当时创业板上市规定较主板宽松,其监管理念以“买者自负”为主,推出期正逢互联网热潮,但凡有增长希望的公司,市场上无不趋之若鹜,然而随着科网泡沫破灭,当时很多创业板发行人的股价大挫,股票流通量极低,市场普遍对创业板失去信心。
为改善这一情况,2008年7月,港交所再次修订《上市规则》,将创业板重新定位为到主板上市的“踏脚石”,即是说,新兴成长企业可先到创业板上市,日后若有条件满足了主板上市要求,可以转板到主板,而且转板要求相较于直接主板上市要更容易。
然而,不少公司滥用创业板较主板上市门槛底的规定进入香港资本市场,仅仅为了得到上市地位所附带的溢价而非发展本身业务,导致创业板上市公司潜在壳股的数目持续增加,从而影响了香港市场整体质量。
对于这一问题,港交所在2017年“检讨创业板及修订《创业板规则》及《主板规则》咨询文件”中就已提及,并称创业板可选择只作配售的发行机制及上市时最低公众股东人数规定门槛,或导致该板公司出现股权高度集中,股份流通量甚低及上市后股价波幅加剧等情况。
例如,2015年及2016年在创业板新上市的发行人股价首日平均升幅(与发行价比较)分别为743%及530%,但同期主板新上市发行人的首日平均升幅只有5%及15%。另外,45家创业板新上市发行人中,有36家只进行配售:当中有30家发行人首日收市价上升了至少1倍,其后其中19家的股价下跌一半以上。
时报君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港股创业板股票合计383只,其中总市值在1亿港元以下的有139只,市值低于5000万港元的有35只,最新股价1港元以下的达到354只,占比92.4%,股价处于0.1港元以下的有113只,占比30%,若剔除18只停牌个股,10月18日全天0成交个股102只,占比27%。
此外,这些383只个股中,2019年中报业绩其中营业收入在1亿港元以下的有170只个股,归属股东净利润在3000万港元以下的有227只,其中净利润亏损的有136只。
根据港交所现行除牌机制,对于业务运作规模极低的上市公司,包括近期业绩报告显示公司业务活动季度低迷,营业收入极低,业务入不敷出,出现亏损和营运现金流为负,业务长期极度低迷和亏损,以及公司无法证明其拥有足够价值的资产维持上市地位等情况,港交所有权令上市公司短暂停牌或将其除牌。
根据规则,上市公司被除牌的流程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最短六个月,其间公司可提交复牌建议予港交所审批。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如果没有一个可行的建议,港交所会将公司置于下一个除牌阶段,直至取消上市地位。
傅刚认为,香港市场的一个问题就是退市机制不顺畅,造成大量低价且无成交个股留在市场里,也没有融资能力,从而造成老千横行局面,也严重损害了香港股市形象。纳斯达克每年股票退市比例大约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香港监管层早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但不想造成突变,因此收回权力只是其中一步,还有较早之前修改创业板上市规则,也是为了提高股市质量。
对于创业板《上市规则》修订主要在以下几点:
取消创业板发行人转往主板上市的简化转板申请程序;
由创业板转往主板上市的申请人必须委任保荐人,并须于递交上市申请的最少两个月前委任;
将创业板上市申请人于上市时的预期最低市值由1亿港元增至1.5亿港元,并将创业板公司于上市时的最低公众持股价值由3,000万港元增至4,500万港元;
将主板上市申请人于上市时的预期最低市值由2亿港元增至5亿港元,并将主板公司于上市时的最低公众持股价值由5,000万港元增至1.25亿港元;
将创业板上市申请人的现金流规定由最少2,000万港元提高至最少3,000万港元;
规定所有创业板新股上市时,其公开发售部分不少于总发行量的10%;
将创业板公司控股股东的上市后禁售期由一年延长至两年,而主板公司的上市后禁售期规定则维持不变。

中泰国际(香港)分析师颜招骏表示,修改后的创业板上市规则让创业板公司转板难度加大,目前转板就像新股上市,成本很高,而且盈利要求提高,只要是有能力的公司都倾向在主板上市。股市最重要的就是融资能力,创业板指数10年来有跌无升,最近还创下新低,无成交量無流通量,基本上都是一个“死板”,未来有些公司可能会被私有化,另外一些公司可能会被除牌直至退市。
一位接近港交所内部的消息人士向时报君透露,未来对于那些年报都无法发出,营业收入极低,业务入不敷出,甚至无法持续经营的公司,都可能被港交所除牌,一个正常的市场就应该有进有出,才能保持市场质量和活力。
本文源自证券时报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