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魏桥创业张波 小范创业

作者|市界秦

编辑|老娜

魏桥集团告别了张士平时代。

9月26日,魏桥集团完成工商登记变更,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董事、法定代表人由张士平变更为其子张博。城市社区(ID: newsseeker)注意到,截至9月30日,魏桥集团官网并未更新领导信息,但在26日“魏桥创业”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发布的《2018中国(滨州)国际铝工业博览会盛大启幕》报告中,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变更为张博。

作为张术平的独子,张博一直被认为是魏桥创业集团的接班人。这一次,魏桥集团正式进入张博时代。

张士平

富有传奇色彩的山东首富

山东首富,这是张士平的一个重要标签。

根据《福布斯》 2018全球亿万富豪榜》,张士平家族以55亿美元(约人民币)排名全球第334位,中国富豪榜第28位,成为齐鲁最富有的家族。据悉,张士平家族持有魏桥集团48.79%的股份,其中张士平持股36.27%,张博持股3%。

根据美国杂志《财富》 4月发布的2018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72岁的张士平排名第25位,他管理的魏桥集团在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华为和苏宁。

从1981年一个只有61名员工的小油棉厂,到世界上最大的棉铝企业魏桥集团,张士平经历了一段传奇的人生。

1946年,张士平出生在山东省邹平县魏桥镇的一个偏远村庄。他的父母只是背对天空面朝黄土的贫苦农民。张士平说,他最早的记忆是“饿肚子”。作为家中长子,张士平初中毕业后辍学打工,直接面对生活。文革期间,张士平受到处分,被送到山东德州庆云县进行劳动改造。回忆起四个月的劳动改造经历,张士平认为自己已经把“人间苦难”吃光了,于是张士平去了邹平县第五油棉厂工作。

1981年,能吃苦、最努力的张士平被提拔为厂长,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在此之前,他熬过了推大车、扛棉花工人十几年的“艰苦”岁月。

张士平,第五油棉厂厂长

张士平上任时,整个油棉厂几乎没有完整的玻璃,工人们在车间大小便。生产停滞,纪律混乱,工厂在过去动乱的余波中奄奄一息。张士平先用“铁拳”扭转了散漫工厂的“乱象”,后张士平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实行厂长负责制;同时,在没有上级“红头文件”的情况下,率先落实企业

date-entity-word" data-gid="6859497" qid="6667193436833060107" mention-index="0">承包经营责任制。这一举措比1988年国务院颁布《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整整早了7年。


时年,张士平决定从外省调种子扩大生产成就了油棉厂的“第一桶金”。看着厂子慢慢复苏的张士平,并不满足于现状。1989年,他利用企业的600万元积累,共筹资1000多万元,建成1.6万纱锭的纺纱厂;随后,又想办法募来6000万建成了拥有3万多枚纱锭的棉纺厂和336台织机的织布厂。油棉厂完成了进一步野蛮扩张的基础。


日渐壮大的油棉厂,在1991冲破“一大二公”的所有结构,完成关键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魏桥日后的发展壮大解除了后患。


1993到1997年,全国纺织业遭遇寒潮,整体陷入亏损,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棉企的日子愈发难过。行业动荡中,张士平看到了机遇并果断出手,四处收购破产企业的设备和厂房,扩大生产规模。


在扩张过程中,张士平于1994年创建了邹平县魏桥棉纺织厂;1998年,改组为魏桥纺织集团;2003年更名为魏桥创业集团,这一年,魏桥纺织率先登陆港股。


自建电厂的山东魏桥

就在魏桥纺织大规模扩张发展之时,遭遇热能、电能严重供应不足的困境。当时,整个中国处于电力供应紧张的时代,拉闸限电屡见不鲜。 此时,国家出台政策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发展自备电厂。


张士平在当地政府支持的5000万元公债支持下,又自筹资金5000万建起了企业的第一家电厂,不但解决了电荒,还产生了大量剩余电量。因此魏桥纺织才开发了印染项目,项目开工后,电又不够用了,于是第二家电厂又开工。如此反复,魏桥的棉纺产业链越来越长,直至张士平看上了电解铝项目。


2001年,张士平成立了铝材铝电联产公司“魏桥铝业”。在发展棉纺织业的基础上,以热电为纽带,魏桥铝业向海洋化工和铝材深加工领域拓展。两年后,铝业、电业的利润大大超过纺织业,魏桥集团用铝电业反哺纺织业,保证了十几万职工的就业。


不得不提的是,本因实属无奈而自建的电厂“电”到了张士平。无论商业用电还是居民用电,魏桥集团的电价都比国家电网要低。经媒体报道后,张士平成为全国焦点,社会舆论分成“挺张派”和“反张派”,争议空前。有关政府部门要求魏桥电网与国家电网解列。


从此,再也没有用过国家电网一度电的张士平,反而不受其乱,因自建电厂而使魏桥集团生产成本大大低于同行业,魏桥集团日益壮大。


魏桥电厂


“从纺织到电厂,到印染,再到扩建电厂,最后到电解铝项目,我们就像和面一样,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最后发展到现在的局面”,张士平曾对媒体说。


现在什么局面?全球规模的最大的纺织企业是魏桥纺织,最大铝企业是魏桥铝业。 “魏桥能走到今天,是我和大家抓住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机遇,充分用好了改革开放政策,每个节点都跑在前面!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魏桥创业集团!”


张士平认为,是时势造成了传奇。如今,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不惑之年,可能正经历着又一轮巨大困难。魏桥,还能续写传奇吗?


魏桥帝国新掌门人的挑战

48岁的张波接棒后,魏桥正式进入张波时代。


公开信息显示,1996年8月,张波从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后回到魏桥。两年后,被任命为魏桥副总,此后,又担任了当时魏桥集团旗下最主要的产业——魏桥纺织的总经理。其后,张波又被任命为魏桥铝电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打理这一集团的铝电板块。随着魏桥旗下铝板块以中国宏桥的面貌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张波也出任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


媒体报道显示,除张波之外,张士平之女张红霞从1988年进入魏桥纺织,从基层做起,长期担任魏桥纺织董事长;张士平小女儿张艳红则跟随姐姐在纺织板块,具体负责威海园区。


张波从父亲手中继承的是一个庞大的魏桥帝国:2017年,魏桥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590亿元、利税208亿元、利润131.5亿元,上缴各级税金96.31亿元,同比增长19.31%。集团连续6年入选世界500强,跃居第159位,6年提升了281个位次。


然而,张波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小。2017年3月1日,中国宏桥遭遇国外机构沽空,被指财务造假,称其显著高于同业的利润实际上是虚报;2017年8月,魏桥集团旗下中国宏桥宣布关停268万吨产能;2017年11月26日,环保部官网公布了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山东省反馈督察情况,魏桥集团被点名批评。


外界注意到,魏桥集团或在电解铝业务上最重的比较优势来自于成本,特别是自备电厂,让魏桥电解铝生产生产成本大大低于同行。然而,因与现有电力体制有所冲突,魏桥模式备受争议。而在国家鼓励跨省区电力交易和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的背景下,魏桥集团赖以生存的自备电厂如今正面临优势殆尽的局面。有媒体认为,在当下经济发展方式变革中,山东传统工业龙头——魏桥创业集团已开始出现发展的颓势。


如今,一代工业大佬、山东首富张士平的隐退,也似乎宣告着那个粗放式发展时代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