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可被分为哪几种类型 创业动机类型

“这么多团队,年轻团队在选择创业项目时最常犯的问题是什么?”

在我看来,许多很多初次创业的人,会聚焦在自己非常感兴趣的方向上,却没有好好计算是否有足够的需求,可以让公司生存下去。人如此专注于他们的热情和梦想,以至于他们从未真正停下来问自己这个问题并做计算。

比如我遇到一个企业家,他说我们会在各个商场收到很多记分卡,但是我们经常找不到或者需要的时候忘记带,所以我们想做一个应用,帮助商家和消费者做好记录。这看似合乎逻辑,但到底有多少人真正需要这款产品呢?他们中有多少人会真正下载一个应用?每隔几天有多少人用?……

换个角度,创业真的那么难吗?创业对有些人来说很容易。我认识一个“90后”朋友,他在大学上完课,从不再需要书的学生那里买了课本,然后在网上卖。这个简单的操作让他一年赚了一万元。

这个过程足够简单。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能赚多少钱,在哪里卖书。基本上,除了包装和客服,他不需要花太多力气。

后来毕业后,他把所有东西都送到了物流仓库。只要他支付一点费用,就可以有人帮他处理包装和运输的问题。然后,下班后和周末,他下单购买各种物品,包括玩具、游戏、家居用品等。尤其是放假后,他每周花10个小时就能挣到月薪。

对他来说,创业只是结合了自己的优势、有利的客观条件、积累的经验和情感能量。

毕竟有创业的热情和个人兴趣是不够的。在定位创业方向之前,最重要的是有学会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创业,不要盲目创业。美国企业家协会有一套简化的企业家评价问题,可以作为自我评价的参考(详见书中内容)。除了这个学术标准考试,在我看来,还有四个自测供参考。

第一,你是否经常发现身边人的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这反映了你对环境和生活的意识。创业首先要培养我们的环境意识和生活意识。大多数用户无法准确解释他们的需求。因此,企业家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潜在的商机,因此对生活的敏感度变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意识可以帮助我们随时发现市场的可能性,进而挖掘出可能的商机。

第二,你是否把你创业的想法和很多人说过?

这反映了你分享想法的能力。很多准创业者都害怕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害怕一旦和别人交流,就会被抄袭和剽窃。其实创业初期的所有概念都是极其粗糙的。只有和别人交流,才有机会磨炼自己的思维,获得不同的视角,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如果一个人最初的概念可以复制并成功实施,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毕竟这样你就可以确认这个想法的可行性,而且因为你对这个想法是原创的,所以你有更好的机会进化出原创的概念,成功超越对手。如果你想创业,千万不要闭门造车。你必须从各种来源获得意见和资源。

第三,你是否想过创业中会遇到什么打击?

这反映了你分析事物的能力。其实这也是对你职业生涯脆弱性的一种考验,可能包括:哪些情况可能会毁掉你的职业生涯?可能性有多大?如何预测现有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的反应?有没有竞争对手有能力对我的威胁做出反应,立即对我的职业生涯造成重创?目前的竞争对手,他们为什么不回应我进入市场.这些想法越全面,你的分析和预测技巧就越深入,你就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第四,你是否想过创业最差的结果?


这反映的是你对风险的认知能力。创业最怕的不是“失败”,而是不知如何面对失败。创业前,一定要将最坏的结果也一并计算进去,并要好好地问问自己:是否能接受如此的结果?


创业者分有三种类型,一种天生具有天生灵敏的嗅觉,一种是虽然具备创业的基本条件,却缺乏非创业不可的强烈动机,还有一种其实并不适合创业,但是创业成功的故事听多了,有样学样。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辨别自己属于哪一类的创业者呢?根据我的观察,有几个指标可以用来检验。


第一个,是否足够“不安分”;


有种人在环境里总是能发现有比现有方法更好的选择,心里有些不安,开始酝酿一些变化。他的意见常比别人多,却不是光说不练,甚至有时候还没想周全,就已经开始采取具体的行动。


第二,是否喜爱“不确定性”;


创业路上没人可以预见后果,就算有万全的准备也不能完全控制。而焦虑具有传染性,创业者如果显现任何不安,团队难免因此失去信心。因此成熟的创业者往往具有十分强壮的心脏,能够负荷不确定的未来。


第三.是否容忍“模糊状态”;


创业公司分工不可能太细,任务又随时可能改变。有时候资源不足,完成一半的战略只好放弃。为了应付这些变化,模糊是必然的状态,往往令人不安,甚至感觉无所适从,因此创业者不但要管理“模糊”,还要在模糊状态下,激发出生产力。


第四,是否愿意处理“人的问题”。


创业必然有一个集体,而人与人间必然意见有分歧,轻者需要有效沟通,严重者必须调解冲突,组织中更免不了有一些难以约束、不注重团体纪律的伙伴。种种有关人的问题,本质跟创业的技术、创新或其他专业完全不同,如果不喜欢面对人的复杂,便只能安分充当个人贡献者。


这四种指标间有联动关系,例如不安于室的人往往较能接受未来的不确定性;习惯跟人接触的人较有同理心,不一定坚持自己的看法,因此允许了很大的模糊空间。当创业的机会敲门的时候,如果犹豫不决,不妨用这四个指标检验自己,做个自我评估:我属于哪一种创业者?


(本文内容节选自《创业实战笔记》,适当改编,作者:孙志超、郑可君。)


图源:网络


编辑:祁蕊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