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井山红军烈士墓周围,绿树成荫;竹子摇曳,像作揖。这里埋葬着130多名红军伤病员,纪念碑上镌刻着题写的汉字“烈士万岁”。
1929年1月,国民党军第三次“剿总”中,在小井养病的红军伤员不幸被捕,反动派放出话来:只要你说出红军主力在哪里,就可以保命。红军一百三十多人,没有一个人说话。130多人中没有一个叛徒,既说明了什么是坚定不屈,又说明了什么是团结统一。最悲惨的是,130多名勇敢的男女牺牲殉国,他们的国家唱起了悲歌,飓风为人民从天而降。
我们一群人敬畏地站成一排,慢慢地走着。没想到,领队并没有直接带我们到烈士墓前鞠躬,而是走到了烈士墓附近的一个小山丘上。踩着小石阶,我来到一个小小的墓室,墓室很小,只有三两尺见方,藏在灌木丛里,不蹲下很难找到。走近一看,上面镌刻的红色字迹有些漫无边际,有三行字,分别是:红军老战士曾治(1911年4月-1998年6月)魂归井冈。
曾治是中国共产党组织战线的杰出领导人,曾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上井冈山。她曾任红四方面军后方总医院党委书记、红四方面军组织科科长、红四方面军前委工农运动委员会民主运动股股长、妇女队队长。参加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
离曾治墓不远就是她工作和战斗过的红军医院,也是被敌人杀害的130多名同志的集体墓。曾治生前立下遗嘱:死后不开追悼会;不要为遗体举行告别仪式;不要在家里设立灵堂;不要来北京以外的家庭,不要通知北京的任何同志.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但不要公开,让别人不知道。我想这真的会拯救而不是传播.骨灰被埋在井冈山的一棵树下作为肥料.
曾治死后,她的一些骨灰被埋在井冈山的一口小井里。没有举行仪式。她的女儿陶斯亮送她最后一程,回到了井冈山。
她还有一个儿子,一生都在井冈山挥舞着锄头,过着普通的农民生活。一个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解决自己孩子的工作并不难。然而,曾治拒绝任何人为她儿子安排工作。这样的革命者真的让我肃然起敬。和队伍走了半英里后,我再次转身,再次来到曾治的墓前,虔诚地鞠了三个躬。
在井冈山,这样的故事和井冈山翠竹一样多。
老红军甘祖昌,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带着妻儿,回到井冈山当农民。他的孙女也因为下岗多次外出打工,最终选择自己创业,践行祖辈传下来的“自力更生”精神.
在大井,我听到了老革命何长工的故事。何长工曾经带兵攻打长沙,敌人逮捕了他家几十个亲戚,说:只要何长工撤军,他所有的亲戚都会被释放。何长工咬紧牙关拒绝了。后来他家里很多人都被杀了,杀人的方法残忍而无形.
二
不是第一次上井冈山,但每次都有不同的结果。
井冈山,一座红色的山。这是烈士的鲜血,4万多名烈士在那里悲惨地死去。山脊上长满了杜鹃花。杜鹃花为什么这么红?它被我们祖先的鲜血染红了。井冈山的红色山丘是红色的,井冈山的旗帜是红色的、鲜艳的,井冈山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红色的。
井冈山是红色的,井冈山也是绿色的。
初夏,井冈山树木生机盎然,绿意盎然;井冈山灌木,披络摇曳,错落刷刷;
翠竹,苍苍莽莽,郁郁葱葱;置身井冈山,如置身在绿色的海洋,山风是绿的,空气是甜的。“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当年,黄洋界是一座荒山,山上并无树木,现在走在黄洋界,依然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站在黄洋界上,看群山奔腾,万山叠翠,山,依然那么险要,然则,山,不再荒凉,乔木密密麻麻,翠竹亭亭玉立。井冈山不仅是革命圣地,也是风景胜地。井冈山随处可洗心,井冈山随处可舒身。
来到龙潭,我给朋友发了一组照片,惹朋友惊呼:井冈山瀑布这么壮丽啊。是的,井冈山故事是壮烈的,井冈山风景也是壮丽的。
禁不住李白的诱惑,我曾专程去看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想,李白若到井冈山看到龙潭瀑布其山与水的交响,我想,下笔就不是直下三千尺,是直下三万尺了吧。井冈山龙潭树林荫翳,鸟语花香,落九天的瀑布,水声震天,回响山林,飞沫溅在额头脸上,凉飕飕,清爽爽。我心生感慨:井冈山是心灵可以寄魂之地,井冈山也是生命可以寄身之所。
朱德将井冈山称为“天下第一山”,第一山上有天下难得兼备的两色:红色与绿色。而我,看到了井冈山另外一种亮色:金色。
来到了井冈山深处、黄洋界脚下的神山村。山叠山,山连山,村子居在万山丛中,群山环抱,众木环绕。红色是神山村的魂,“孤军奋斗罗霄山上……”革命战争年代,新四军军歌响彻罗霄山;黄洋界保卫战、筹备粮食、建设药库、制作草鞋……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流淌在神山村每个人的血脉里。
如今,从战火纷飞的前线一路闯过来的神山村,在精准扶贫的政策下,正发生着神奇的变化。
三
我看到村民家门口摆了很多农产品,老木耳,鲜蜂蜜,干竹笋,新茶叶,还有井冈山的特产和很多红色纪念品。
井冈山不再是贫穷叙事,而是大踏步走在现代化的路上。村民不再柴刀砍树,不再锄头挖土。像神山村,依托绿水青山和红色旅游资源,很多村民开设了“农家乐”,不仅卖土特产,还开小饭店。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来井冈山,农民住的是竹篱茅舍,二十多年后,我看到神山村,看到井冈山很多地方,已是仓廪俱丰实,小楼遍地。革命先烈,舍生忘死为的什么?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日月给谁换天,给老百姓换天。让人民富裕起来,让百姓生活好起来,是当年牺牲者的壮志。
且让我补叙一事。落脚井冈山,在一家小饭馆吃饭,我的茶壶空了,去找服务员大姐要开水,大姐爽快,给我提来热水瓶。这个不是事,到所有的饭馆吃饭,服务员态度都不错,让我心生感慨的是,末了,我说放点茶叶吧。大姐笑容温暖,说,这有两个塑料袋,给你两包茶叶吧。她一把一把,满满地给我抓了两大包,一包是绿茶,一包是红茶……这就是井冈山人民,这就是革命老区群众,他们始终保持金灿灿的笑容和金子般纯粹之心。
若说,红色是井冈山的初心色,不论走多远,不论走到何处,革命圣地初心不改。那么,绿色是井冈山的天然色。人类未生之前,绿色早在,人类消亡之后,绿色仍在。井冈山苍茫绿色,那是生命之色。而金色,象征着丰收,是革命使命之色,更是阳光映照下人民群众灿烂好脸色。(刘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