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我来到上海开展大会战,终于在1961年成功研制出新中国第一台万吨级液压机。历史证明,上海工业阶级一直在不断创造新的奇迹。”96岁的原航天工业部部长、万吨液压机副总设计师林宗棠在“上海工业百年经验者座谈会”上,通过视频连线讲述了与上海工人共克时艰,研发生产万吨液压机的故事,在现场引起阵阵掌声。
林宗棠通过视频连线讲述制造生产万吨液压机的故事
6月11日,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上海市经济组织联合会邀请上海工业不同历史时期的有经验人士齐聚一堂,回顾上海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百年创业、创造、创新的历程中所取得的成就。
“告别工厂里的纺织女工个子矮的时候,有种嫁女儿的感觉。”上海纺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总裁蒋光宇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上海纺织女工再就业的故事,至今仍感慨万千。“纺织是上海的母亲产业,但由于时代变化,原材料涨价,产品卖不出去,新工人招不到,老工人走不了,厂长也不好干。”蒋光宇回忆说,朱镕基当上海市长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抓纺织。他召开了为期三天的座谈会,印象深刻。为了重新雇用上海的55万纺织女工,她们变成了空的、巴基斯坦的和本地的,一周内留下了5000多人。蒋光宇感慨地说:“我们党在抓工业建设上,是非常有经验、非常有办法的!”
董,上海钟表业总经理,从事钟表行业44年。座谈会上,他带来了不同年代生产的“上海牌”手表,深刻讲述了“上海牌”手表在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下的65年创业历程。他说,一块“上海牌”手表某种意义上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工人群众当家做主人,发挥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书写民族老品牌励精图治的奋斗史,自我突破的开拓史。
SAIC原市委书记、董事长陈湘琳结合自己领导上海通用项目筹备、建设、发展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上海汽车人居安思危、屡克时艰,使上海汽车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实现中国汽车制造与世界同步的过程。
88岁的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公司原总裁关同贤,59岁创业,白手起家创办了上海振华重工公司。带领团队瞄准国外市场,宁愿做“赔本”生意,也要让中国制造走出国门。我一直工作到77岁。在他的带领下,通过18年的努力,振华港机在全球创造了80%的辉煌市场份额。关同贤说:“当年搞工业,就是在探索中找出路。我们很幸运生活在上海,上海是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此外,上海华谊(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张、上海家化原董事长葛等上海经济战线上的“老兵”也分享了企业发展壮大的故事。
上海工业战线老领导、CPPCC第十届全国委员会主席蒋以任在座谈会上说,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听党的话,跟党走,就一定能克服任何困难和障碍,创造一个又一个历史性成就。他也激励着每个人,十四五”时期上海工业应当肩负起新使命、新担当,通过共同努力,助力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全球卓越制造基地。
栏目编辑:刘坤文字编辑:刘坤标题图来源:受访者供图
来源:作者:聚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