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矿泉水瓶子拖鞋图片 塑料瓶鞋

如果没什么事,陈英今晚可以回家了。不知道他会不会记得小时候学过的东西:“小的时候离家,家乡口音没变。”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可以坐在家里看世界杯决赛。他上学时喜欢运动。前几天,他凭着对足球强国的记忆,预测了今年世界杯的四分之一决赛。

198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现年51岁的陈颖,毕业后因为各种不尽人意的工作和性格问题,在东莞流浪了16年,天桥下的水泥墩成了他的家。流浪期间,他还每天学习英语,义务打扫卫生,与周围无家可归的人相比,颇具特色。

最近,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帮助下,陈颖与家人取得了联系。7月13日,他踏上了回家的路。

名牌大学毕业生

1985年7月,经过一年的复读,陈颖拿到了成了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黄梅镇张湖村的第一个大学生.华中师范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在那个年代,当大学生的毕业礼包分发时,进入大学意味着有足够的食物和衣服。不仅家人为他在龙门潜水感到高兴,村民也为他感到高兴。当他到大学报到时,村民们放鞭炮,敲锣打鼓为他送行。

陈英从小就很聪明活泼。他家里有三个孩子。最大的一个因为学习成绩好,总是拿奖而受到父母的青睐。

陈颖的弟弟陈记得,夏天炎热的中午,经常有人请他去地里干活,而陈颖却可以打着作业的名义在屋里吹风扇。为此,他年轻的时候总觉得父母有偏见。

彭是陈颖在华中师范大学读书时的同学。闲暇时,他们经常一起打排球和足球,关系特别好。在他的印象中,陈颖上大学的时很有上进心,尤其喜欢学习英语,单词词汇量过万了,当年也参加了考研,因为专业课差没有被录取。

大学毕业后,陈颖和彭被分配到黄冈师范学院(当时叫黄冈师范学院)工作,他们住在同一个宿舍。然而,在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呆了没多久。陈颖因为工作不佳离开了学校,趁着当时的退潮去了福建。

在福建受挫后,陈颖回到学校,被分配到化学系工作。没多久就工作了,由于工作的不顺,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陈颖再一次选择离开了学校,开始辗转多地闯荡.也是

流 浪

7月13日中午,一位好心的志愿者给陈带来了丰盛的牛排午餐。因为刚啃了几个馍,陈英并不急着吃牛排。相反,他先把他放在自己的“家”里,说“家”其实是一个开放的混凝土桥墩。

东莞管城人民医院附近有一座巨大的圆形立交桥。天桥下有一些混凝土墩支撑公共通讯设备,其中一个就是陈颖这几年定居的地方。

两块折叠了的纸箱,几个矿泉水瓶,一个拖鞋,一个装着肥皂和毛巾的塑料袋就是他全部的家当.

暴雨来袭时,陈英用塑料布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陈颖没有短袖,光着膀子,胡子满是脸颊和嘴唇。东莞夏天又热又多雨,晒太阳有毒

时候,他用纸箱盖住身体遮阳,在大风夹杂着雨水来袭时,他则拿一块塑料布将自己完全包裹起来。


任凭天气变化莫测,任凭附近车水马龙,陈颖总是低着头,很少把目光注视到远方。碰到前来搭讪的陌生人,他心情好的时候会聊上几句,更多的时候,一言不发。


2002年,陈颖就来到了东莞,成了一名街头流浪人员,先后在虎门、厚街的多个地方待过,还曾因为误服了一些不健康的食品而连续25天跑肚拉稀,差点丢掉了性命。2008年,他来到了现在“居住”的地方后安定了下来。


陈颖固定待在在东莞莞城一天桥下。


陈远鹏记得,陈颖在2008年的时候曾给家里打过一个电话,这是他和家里最后的联络。在电话中,陈颖说自己是在外面捡瓶子了,但电话打到一半的时候就挂了,家里人也无法获得他更多的信息,只是猜测他用的可能是捡来的电话IC卡吧,费用不足了。


爱学习的“帮主”


因为上过大学,接受过高等教育,这让陈颖的流浪时表现出来的行为也带有很明显的“学院派”气息。


在流浪期间,他把自己爱学习,尤其是爱学习英语的习惯保留了下来,不停的写单词是他的一大嗜好。没有笔,他从绿化带上剪了一个树枝,把树枝的一端削的尖尖的,握在手里就变成了永远不需要加墨水的笔,写到纸上也只有印痕,没有笔迹,可以反复的写。


在写单词的时候,陈颖使用的是首字母联想法,想到一个字母,他就会尝试着把自己脑子有的以这个字母开头的所有单词都写出来。曾有在附近居住的人发现他爱学英语后,还带着自己上小学的孙女来和他用英语沟通。


陈颖还喜欢谈天论地,胡侃一番,话匣子一打开,就能把自己上学期间储存在脑子里的知识都倒出来。他曾经和志愿者一起聊过经济学理论,谈过古诗,还知道武汉大学的图书馆专业排全国第一,华中师大有好多历史学专家,并能一一说出这些专家的名字来。


他身边有一张纸,上面就写满了三国英雄人物的名字和足球强国的名字。前些天,有记者采访他,聊嗨了,他还尝试着预测本届世界杯的8强。


陈颖身边有一张纸,上面写了各种三国人物和世界足球强国的名称。


除了在一帮流浪汉中显得很有文化外,陈颖还有一副热心肠。“他总是帮助别人,所以大家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帮主’。”杨艳芳是东莞市救助站“街角曙光”爱心救助项目的社工。这几年,杨艳芳经常给陈颖送吃的、喝的和衣服,在打过多次交道后,他从其他流浪者口中得知陈颖因为爱帮人而被大家称为“帮主”。


陈颖脾气很古怪,面对陌生人,他心情好了开以聊上几句,心情不好时则一言不发,甚至表现的很凶。杨艳芳起初和他接触时,就被他用石子砸过。不过,陈颖和同样“居住”在附近的流浪者的关系比较好,有着很好的人缘,经常主动将食物分享给大家


社会爱心人士为他送的食品。


有一位年轻的流浪者患上了肺结核,身体状况特别不好,但就是不愿意去救助站,杨艳芳也没有办法,陈颖看到后就以老大哥的身份主动帮着说服。杨艳芳曾亲眼目睹过让她感动的一幕,2016年天气最冷的时候,一群年轻的流浪者在陈颖身边围了一个圈儿为他挡风取暖。


爱义务打扫卫生也是陈颖身上特别鲜明的标签,他把这个称为自己的工作。


早上起来和午休过后,他都会拿起扫把和簸箕做清洁工作,而且不是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类型,他清洁的范围不仅仅包括自己居住的地方,整个天桥上上下下他都会去扫,甚至延伸到附近的马路上,扫的还特别干净,并且是风雨无阻,几乎每天都要扫。由于他的主动帮忙,原本负责那个地段卫生的环卫工工作反而轻松了不少。


陈颖喜欢义务整个天桥的卫生,他把此当成工作。


回 家


5月底,用树枝写字的陈颖被东莞市一个专注于救助流浪人员的公益爱心组织“让爱回家”发现。“让爱回家”的发起人张世伟从陈颖的口中探寻到了他的老家,通过公安部门的协助拨通了村支书的电话,让和家人失联多年的陈颖又听到了乡音。


由于多年失联,陈颖的家人甚至都觉得他可能已经不再人世了,这两年也没怎么再外出找他。陈远鹏得知哥哥在东莞流浪后起初不相信,后来通过看张世伟拍摄的视频,听口音才敢确认。


“第一眼看到视频中哥哥的样子,我真的是心如刀绞,难以形容的心痛,我确实觉得有愧,不讲任何客观原因,我们不应该放弃寻找他的。”如今在武汉经营个体生意的他对哥哥现在的遭遇非常的愧疚。


5月30日,陈远鹏专程从武汉来到东莞,见到失散多年,容貌有了很大变化的哥哥,他抱头大哭,随机就把自己穿的短袖脱下来穿在哥哥身上。


陈颖换上弟弟买的新衣服,结束流浪生活,准备回家。


面对多年的未见的弟弟,陈颖表现的反倒非常平静,“哥哥没有过多的亲情流露,和我说的最多的还是他当初工作上的事情。”陈远鹏当天就带着陈颖剃了头,洗了澡,准备回家,不料陈颖中途变卦,又不回去了,非要等7月12日再回去。“常年的不顺和流浪可能让哥哥的精神出现了问题吧,有点古怪。”陈远鹏只能焦急的先回去。


陈颖流落街头的遭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5月31日, 华中师大信管学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陈颖确系学院88届校友,并表示将联合多方力量进行帮扶。陈颖之前工作过的黄冈师范学院对此事也非常重视,表示要协助家人将陈颖接回去给予帮助,为他做精神鉴定,并和当地的公安、人力资源部门沟通,协助其解决户口、低保和社保等社会保障问题。


7月12日,黄冈师范学院委派彭旺林跟随陈远鹏再次来到东莞,这一次,见到自己曾经的好友,陈颖脸上露出了笑容,经过一番沟通,答应要回去。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陈颖的家人和朋友从湖北赶来接他。


当天晚上,陈颖离开了自己天桥下的住所,住进了酒店,彭旺林还带着他一起去饭店吃饭。不过,可能由于多年和社会脱节的不适应,一桌子的菜,他一口都没有吃,不停的在揉眼睛。


彭旺林说想回去后再和他打排球,陈远鹏更是希望哥哥能回去给儿子辅导英语。但不管好友和弟弟如何劝导他,陈颖的话都很少。


“但愿他能尽快回归社会吧,至少能享受一下亲情。”彭旺林希望自己的好友能幸福的度过下半生。7月13日,坐着弟弟包的专车,陈颖踏上了回家的路。在车上,他七旬的老母亲不停的打电话催问情况,母亲正在家等着他的归来。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葛宇飞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