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刚刚更新了SEC文件,披露了外界最关注的合作伙伴名单。然而,与阿里提交给SEC时披露的信息不同,合伙人数量从28人减少到27人。至于此人为何离职,阿里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合伙人按照章程实现了使命交接,不再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
为什么这27个人这么重要?其实我们可以看到阿里巴巴这个拥有2万多员工的大公司,创始人、空降部队、地方派系等内部影响力构成。这些人应该如何混搭成搭档?以及它们所占的比重,往往呈现出一些精彩的故事。
在这份27人的名单中,创始人、与公司一起成长的管理者(2004年以前的非创始人管理层)和从外部引进的专业管理人才的比例大致为2: 4: 4。
以下是对阿里合作伙伴名单的不完整技术分析:
创始人不等于合伙人
阿里巴巴创始团队“十八罗汉”中,有7位合伙人,占合伙人名单的近四分之一。
1999年2月,马云和17个人在杭州一个叫“湖滨花园”的社区创立了阿里巴巴。创始人之一彭磊回忆,当时公司的启动资金是50万,十八个人一起赚钱。并不是马云一个人拿不起钱,而是他希望公司归大家所有,所以十八个人都交了钱,每个人都有不同比例的股份。
阿里巴巴成立10周年当晚,18位创始人从马云手中辞去创始人职务,白手起家。用马云的话说,阿里巴巴进入了合伙人时代。第二年,为了保持公司的合伙人精神,保证公司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可持续发展,阿里巴巴正式成立了合伙协议。
在过去的14年里,18位罗汉中的大多数都留在了公司。同时,合伙人名单上还有7人:马云、蔡崇信、武勇明、彭蕾、戴珊、金建杭、蒋芳。
蔡崇信是阿里巴巴的传奇。阿里巴巴成立时,他放弃了年薪70万美元的投资公司工作,每月只拿500元人民币就成为了阿里巴巴集团的CFO。目前,蔡和马云也是榜单上的两个永久合作伙伴。
创始人和合伙人不能划等号。“十八罗汉”是企业家精神的象征。另一方面,合伙人的进入和退出都有自己的规则。合伙人名单包括创始人,但不限于此。
目前,一些创始人仍在阿里业务部一线工作,如盛一飞。他也是十八罗汉之一。早在1996年,盛一飞就成为中国黄页的第一位设计师。2005年,他试图将UED的概念引入公司。之后转向支付宝,来回奔波,一直做网站和产品设计,承接一线工作。
三分之一的“本地人”
你可以先把2004年及之前进入阿里,但不是创始人的合伙人,设定为阿里的“本土派”,即从员工成长为管理者的代表。
2004年,阿里的业务,无论是淘宝、支付宝还是B2B,开始初具规模并趋于稳定。在那之前或那一年加入的员工也是典型的与阿里巴巴一起发展的管理者。
这些人占合伙人名单的三分之一,共有九人,分别是、江鹏(三丰)、(易捷)、童、张剑锋(邢癫)、张羽(罗莎)。此外,2005年加入阿里巴巴的李成在博士阶段就开始了在阿里巴巴的实习。
阿里巴巴集团现任首席执行官陆兆禧首次担任酒店服务员。他于2000年加入阿里巴巴,成立了广东销售区。在阿里没有大规模融资支持的情况下,他让广东地区实现了最佳的B2B业绩。此后,陆兆禧先后担任支付宝、淘宝和云操作系统的总裁。
童的故事也被媒体报道过。2000年加入阿里时,她是一线高管,但现在是菜鸟网络的首席运营官。
在这9个合伙人中,最早的集团是在阿里巴巴成立的第二年加入公司的。在阿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是业务、技术和市场发展的主力军。11“空降”
然而,“地方派系”并不是合伙人名单中最大的集团。11位"
空降者”在合伙人中占了超过4成以上。这些都是阿里巴巴从各行各业引进而来的专业型人才,涉及财务、法务等多个专业领域。当时,阿里的基础业务已经在平稳发展,企业文化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味道,“六脉神剑”作为企业价值观确立下来。
空降兵占了如此高的比例,也许并不符合很多观察者最初的想象。在中国互联网行业,阿里巴巴是十分强调“价值观”的公司,价值观甚至进入员工考核体系。也因此,常有人将其企业文化评价为“强势”,也有人说阿里巴巴很少有“空降兵”可以生存下来。
但大量外来专业管理人才最终融入了阿里巴巴,他们中的佼佼者已经成为合伙人。
在他们当中,最早加入的迄今为止已在阿里工作了近9年,名单中包括樊治铭、胡晓明(孙权)、井贤栋、刘振飞、邵晓锋、Timothy A.STEINERT、王坚、武卫、俞思瑛、曾鸣、张勇(逍遥子)。
这些人曾经是外企财务官、技术研究者、银行高管、律师、大学教授和刑警队长,现在却决定着阿里巴巴的文化传统,并有权提名多数董事会成员。
这其中,邵晓锋拥有“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的荣誉,曾经在贵州山区蹲守8个月抓捕杀人犯,他现任阿里巴巴首席风险官。
首席战略官曾鸣曾经是长江商学院的战略学教授,也是中国企业发展方面知名的理论家;小微金服的CFO井贤栋曾经担任广州百事可乐CFO;Timothy A.STEINERT则在中国大陆、香港和纽约拥有17年从事法律事务的经验。
首席运营官张勇有深厚的财务背景,他曾先后在安达信和普华永道工作,也曾担任盛大网络的CFO,但在此前的一次内部会议上,马云却笑称张勇学错专业,打破了“CFO任COO的挑战魔咒”,目前张勇的团队运营着阿里系所有电商业务。
三分之一合伙人为女性
阿里巴巴合伙人名单中还有9位女性合伙人,达到合伙人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个比例在中国公司治理结构中非常罕见。根据官网上公开的名单,百度管理团队只有一名女性,腾讯管理团队则没有女性,这体现了不同公司的风格。
这9位女性合伙人当中,戴珊、蒋芳和彭蕾是创始团队的成员,也就是俗称的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
现在,彭蕾任职阿里巴巴首席人力资源官(CPO)并兼任小微金服集团CEO,戴珊任职阿里巴巴首席客户官(CCO),蒋芳则管理阿里巴巴的“企业廉正部”。据了解,在阿里巴巴内部,她们被习惯性地简称为 “Lucy”、“MM”和“姐姐”。
其余的6位女性则是武卫、彭翼捷、童文红、吴敏芝、俞思瑛和张宇,这其中彭翼捷、童文红和吴敏芝都是在阿里创立第二年就加入了公司。目前,武卫为阿里巴巴r集团的CFO,彭翼捷负责小微金服集团的国际业务,童文红在菜鸟网络担任首席运营官,吴敏芝则是阿里巴巴B2B业务的负责人。
高管里的“程序员”超过20%
“程序员”往上发展的空间在哪里?在阿里巴巴,他们可以朝着合伙人努力。
在合伙人名单中,程立、刘振飞、王坚、姜鹏和吴泳铭、张建锋都是“技术派”出身,占到大名单的超过五分之一。在他们当中,吴泳铭是十八罗汉之一,属于创始团队,其他人则在不同阶段加入公司,他们的故事也印证着阿里巴巴技术发展的历史。
2005年,博士还没毕业的程立就已经开始了在阿里巴巴的实习,他加入的支付宝,正面临巨大交易量给系统带来的压力,而现在,仅2013年“双十一”当天的交易额,就高达362亿,其中通过支付宝进行的交易达到了1.88亿笔。
刘振飞2006年加入阿里巴巴,负责其阿里最为基础的一个平台:技术保障部。在过去几年,每次“双十一刘振飞都会跟COO张勇打赌:巨大的交易量会不会把天猫冲垮。但他从来没有输过。
这其中的部分原因,在于从2008年开始着手的阿里云平台,提高了阿里巴巴的运算能力和效率,在过去几年,它的负责人是刘振飞从微软“挖”来的他曾经的老板:阿里巴巴CTO王坚。
从r大约2008、2009年开始,快速的业务成长、海量交易已经让阿里巴巴意识到改进技术平台的必要性,无论从稳定性、效率还是成本方面。这包括搭建自有的r云计算平台、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各业务当中,将IBM、Oracle、EMC等公司的设备和系统换成阿里巴巴自有的系统等等。
现在,王坚转而负责更为宏观的技术战略问题,另几位合伙人,包括姜鹏(三丰)等等则负责这个庞大公司的基础设施。他们都加入阿里巴巴在十年以上,亲身经历了这个中国最庞大的IT系统的建立和改善。
从1999年成立到现在,阿里巴巴开始从一家“销售公司”转变为“技术公司”。它需要依靠技术革新和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还需要在一些面向未来的技术上做长期投资,这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