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珍记者金森通讯员王婷婷
4月21日,新闻发布会在济宁经济开发区举行。“十三五”期间,经济开发区累计完成投资总额269.7亿元。2020年在全省160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考核排名中取得突破,获得第22名。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经济开发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和全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将围绕“现代智慧产业新城”的目标定位,深入实施“赶超园区”战略。济宁经济开发区吹响“二次创业”号角。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打造“隐形冠军”和“单打冠军”
4月21日,在集宁经济开发区李绅索具产品展厅,上千种高档索具产品充斥整个展厅,尤其是80级、100级索具产品的生产、销售、出口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李绅索具也凭借每年近200个新产品的强大研发能力,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二的高档索具制造商,成为集宁经济开发区创造的“单打冠军”。
“目前我们60%的产品用于出口,产品定制已经达到50%以上。我们可以从地下、地面到高空,甚至航空航天看到我们神圣的索具。”山东李绅索具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大平介绍,李绅索具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强的发展理念,已获得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近50项、外观专利30余项,其中包括双圆环链节和安全钩。所有产品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他们还参与了“索具80级、100级环节”等3项国家标准的起草和6项国家标准的函审,成为行业“隐形冠军”
李绅索具的发展只是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一个典型例子。“十三五”期间,集宁经济开发区实施重点产业项目50个,投资230亿元,中北锂电池、钟毅石墨烯、恒大金属、海退重工、菲特环保、膜超滤膜等30多亿元项目建成投产;李绅索具、干钢绿色金属、新生林智能制造、汇鑫新能源空调、智慧谷科技创新园等20个10亿元以上项目稳步推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10家增加到21家,省级R&D平台从4家增加到16家,市级R&D平台从15家增加到38家。与山东产研院、济宁产研院共同推进中科产业化基地,落地薄膜太阳能电池、超高速激光熔覆、伺服电机等8个产业项目;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共建济宁绿色工艺制造创新研究院,紧密对接新材料和节能环保领域,实现成果转化。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跑步计划”受到投资者的称赞
在济宁经济开发区盛翔镇,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中科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已于2020年4月正式落户济宁经济开发区。“我们当时可以说是‘待在包里’。经济开发区的营商环境非常好。给我们办公场地和配套设施,帮我们办理一系列手续,让我们最终可以选择落户经济开发区。”中科泰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亮谈及经开区的营商环境,连连称赞,称正是这种热情,最终选择了经开区。
经济发展中的这一努力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经开区对投资项目实行“陪跑”计划,建立“24小时责任清单”,从开工建设到正式投产全程陪伴企业,直至企业达到统一规定、专利获批、高水平申报和纳税标准。瞄准“一高两新”继续
招大引强。聚焦全市先进制造业“231”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坚定不移以“一高两新”为招商重点,确定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招商驻点三大重点区域。围绕“一区五园”,打造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一区五园”载体平台作用,以中北锂电、中亿石墨烯、乾钢金属新材料、欣格瑞水处理等项目为龙头,以“建链、壮链”为突破口,从“招项目”到“招产业”转变。争取到2025年,落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项目50个以上,智能制造产业项目50个以上,打造中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两个专业化产业园区。新建、扩建教育设施
民生保障领域提质增效
4月21日,在经开区高级中学院内,北大新世纪济宁附属中学的牌子已经高高挂起,这是委托北大新世纪集团管理,设计规模60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3000人的经开区高级中学,该学校2019年秋季第一届高中招生300人,2020年招收新生1000人,学生交公办学校费用,享私立学校服务,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经开区在教育、卫生、民政、文体等民生领域持续发力,让百姓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十三五”期间,经开区教育事业快速均衡发展。一是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提高。投资近10亿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卫生方面完成3处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两镇卫生院均增设国医堂;疃里中心卫生院新挑河分院和济宁市中医院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工程,2017年以来累计救助困难群众95341户,发放救助资金3736.58万余元。为全区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资金累计626.727万元,为151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

“十四五”期间,经开区将继续加大教育设施投入。2021年完成高级中学非3P项目建设;启动九年一贯制新河学校小学部建设工程和疃里二中二期综合教学楼、实验楼建设工程;完成区中心幼儿园新建工程,规划设计15个幼儿班,学位450个;年内计划完成4处中学、4处小学的创新实验室建设。继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深入实施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完成6所实际卫生室标准化建设,9所区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1所卫生院达到国家基层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建成中心村卫生室6个。省级卫生村占比达到60%。启动哈工大智慧医院建设,启动两镇卫生院迁建工程和区疾控中心建设。2021年启动马集敬老院扩建工程和养老中心建设。达到每千名老人14张养老床位标准。“十四五”期间,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养老产业,2025年达到每千名老人30张养老床位标准。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济宁经开区抓住历史性机遇,聚焦聚力“现代智慧产业新城”的目标定位,打造成为全市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和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奋进“十四五”,全面开启济宁经开区充满希望的“二次创业”未来。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