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培养综合交通运输人才为特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山东省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特色名校项目建设单位。山东省和交通运输部共建一所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6年,前身是交通部济南汽车机械学校。2000年,学校由交通部移交山东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管理体制;2002年,教育部批准济南交通学院与中国重型汽车工人学院合并组建山东交通大学;2005年,山东水运学校合并;2011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培养硕士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2013年被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典型体验型大学;2016年,山东内燃机研究院整体系统合并;2017年获项目建设单位(甲级)山东省硕士学位。2019年被批准为山东省文明校园;2020年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高校。经过64年的发展,学校逐渐发展成为一所以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的高层次交通运输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特色的学院。现已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26万余人,培养了交通行业各类管理干部和工程技术人才。
学校位于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济南。它在济南和威海办学。它有四个校区:济南长清校区、五营山校区、东校区和威海校区。在临沂市、威海市设有独立法人研究院,“中俄交通教育学院”,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设有山东交通大学海外分校,在泰国孔敬省设有“山东交通-孔敬学院”。学校占地面积3200多亩,建筑面积93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3.5亿元。纸质图书211万余册,电子期刊8.6万余种。目前在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2.4万余人,研究生370余人,注册国际学生3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460余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30余人,博士450余人,硕士990余人,研究生导师30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省部级优秀教师13人,省部级教研组20人,入选省部级重点人才工程10余人。在中国高等教育协会《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2012-2019)》中,我校排名全国第171位,山东省第11位,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4位。
学校以交通类专业为主,涵盖“工程、管理、科学、经济、文学、艺术、法律”等七大学科,打造交通建设、综合交通、车辆设计制造三大优势专业群;设有19个学院(系),开设交通运输与机械类本科专业60个,硕士专业2个;拥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4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群)5个,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1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两年来,他获得了1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我
学校拥有市级以上研究平台36个。包括1个交通运输行业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工信部实验室(山东)、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个省级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行业(交通运输行业)事故预防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和7个省级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十三五”以来,他主持纵向项目660余项,累计获得纵向和横向科研经费4.7亿余元。 出版专著180余部,在SCI、EI、CSSCI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30余篇;获批专利1200余项,2019年荣获“山东省企事业单位大型授权发明专利”称号。五年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其中《黄河中下游淤泥工程特性及路基长期服务性能保障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与俄罗斯、美国、英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的6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师生交流和学术研究合作,注重国际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招收了来自50个国家的近千名国际学生。学校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与俄罗斯东河国立技术大学联合创办山东省首家非独立法人中俄合作办学机构——敦和学院,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交通大学联合创办交通运输海外分校3354中俄交通教育学院。
交通教育,硕果累累;路是蓝色的,你可以聚集你的心和精神。建校64年来,历代人民奋发图强,自强不息,以创业精神、创新意识、科学态度、务实工作,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历史中
起点上,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科研水平,为建设具有鲜明交通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不断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