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业绩预告披露规定,创业板注册制信息披露

本报记者常晓宇

成立11年的创业板,经过不断的监管,已经逐渐成熟。11年来,创业板推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小、快、活、便利”再融资制度、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在持续监管领域不断探索深化监管理念和机制改革。

当前,深交所以创业板改革和注册制试点为新起点,努力践行“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九字方针,不断优化持续监管基础制度,着力提升创业板上市公司质量,推动形成一批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

建制度:不断夯实依法治市基础

近年来,创业板以市场化、法治化为导向,不断完善持续监管的基本制度。

在优化规则体系方面,2020年创业板修订发布《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整合发布上市公司《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及12项业务办理指南。优化完成后,形成了以上市规则为核心的上市公司三级自律规则体系、规范运作指引、行业及特殊业务信息披露指引等。辅以办案指南,已经日趋完善。

在完善退市制度方面,在创业板改革和注册制试点过程中,创业板通过简化退市流程、优化退市标准、完善退市风险警示制度等,提高了市场优胜劣汰能力。实现精准快速清仓,打造更加完善、精准的退市标准体系。

在强化公司治理方面,本次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监管制度改革,不断细化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高级董事的忠诚勤勉要求,强化义务责任,基本规范表决权差异,在制度层面严格规范“同股不同权”,切实维护普通股东利益。

在加强信息披露监管方面,创业板已发布13条行业信息披露指引。本次注册制改革中,《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新增了行业信息和风险事项披露要求一节,为投资者提供关于公司的进一步信息。

在压实中介责任方面,创业板进一步强化保荐人持续监管责任,同时加大对保荐人、保荐代表人、财务顾问、保荐人履行上市公司公平信息披露持续监管义务的要求,充分发挥“把关人”作用。

“监管部门通过不断完善制度、细化规则、查缺补缺、取消改革,提高了‘规则’的清晰性、细节性和可行性。”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制度的完善是依法治市的基础,是“零容忍”“不干预”的前提,是创业板快速发展的基石。

不干预:着力激发公司发展活力

69.6亿元、10.72亿元、——。这是以CATL(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迈瑞医疗、龙鱼为代表的76家市值超过200亿元的创业板公司前三季度的平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这两个指标是创业板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证据,也凸显了创业板为高质量成长型企业提供的发展动力。

CATL(当代安普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股权激励制度大幅优化,新增了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工具,结合了“第一类限制性股票”的价格优惠和无需提前出资的“期权”优势,减轻了激励对象的资金压力,减少了上市公司回购、注销等繁琐程序,允许公司

实施具体方案时有更大弹性空间、更灵活的操作方式,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激励效果。“目前公司已于10月份推出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享受‘制度福利’。”


的确,优化股权激励制度是创业板本次改革的重要变化之一。截至10月30日,创业板共532家公司推出962单股权激励计划,涉及股份数量85.07亿股,超六成创业板公司推出了激励计划,更有超两成公司推出多单激励计划,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股权激励已成常态化。


与此同时,取消强制披露业绩快报要求和引入信息披露调整适用原则,也让创业板企业满足实际需求,降低信息披露成本。本次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一方面取消强制披露业绩快报要求,切实为企业“减负降压”;另一方面引入信息披露调整适用原则,明确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适用相关信息披露要求,有特殊情况可申请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调整披露要求。


创业板某互联网行业公司高管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取消强制披露业绩快报,改为鼓励为主等顺应时代发展的举措,降低了公司的信息披露成本。”


田利辉表示,创业板多措并举进一步落实“放管服”要求,充分考虑企业现实诉求,放松和取消不必要的要求,激发企业活力,不断实现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


零容忍:大力净化市场生态


8月24日,在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仪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书面致辞中提出,“全面净化市场生态,建设诚信守法资本市场”。


在整治顽疾,净化市场生态方面,创业板日常监管从未懈怠。


一是从快从速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对财务造假、资金占用等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加大追责问责力度,打造一个良好的资本市场生态,为注册制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与此同时,深交所还发布了《上市公司纪律处分实施标准》,不断完善自律监管的法治保障。


二是构建人力和科技深度融合的监管新模式。深交所自2016年起在上市公司监管领域自主研发企业画像系统,2018年8月实现上线运行。据悉,2019年年报事后审查中,企业画像系统提示了近1.4万异常信息,帮助监管机构快速、高效地对年报进行审查,向市场提示风险。


三是深化抓两头、带中间的分类监管新实践。8月份,深交所发布《上市公司风险分类管理办法》,对不同类别公司实施差异化监管安排,提升监管工作的精准性。与此同时,深交所修订发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办法》,调整信息披露考核方式,督促公司不断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规范运作水平。


四是强化交易与信息披露联动监管。从近期针对天山生物、豫金刚石、长方集团等少数流通市值小、价格低、基本面差,出现股价短期快速上涨,炒作现象突出的创业板股票采取的监管措施可以看出,深交所对异常交易行为同样“零容忍”,从严快速反应,立足于创业板市场特点,引导投资者合规交易创业板股票。


“监管层通过科技监管、大数据监管等,深入持续开展稽查,对于违规违法者毫不手软、精准‘亮剑’。”田利辉认为,“不敢违、不能违和不愿违”的风清气正的市场文化将逐步在创业板形成。


(编辑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