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11月3日电(魏巍)双十一马上就要到了,各大电商公司都已经发布了各种营销活动,包括全民开店瞄准、盖楼PK、红包帮翻倍等互动游戏。而且朋友圈里有很多人求助。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帮忙,各种“互助小组”悄然出现,有的人还为薅羊毛增加了十几个小组。然而,有网友直言,你是在薅羊毛,还是在平台上种草被收割?
“互助群”火起来
“微信里的薅羊毛群不多。”于今拿起手机,把他发现的新活动发给了几个小组。“谁会命令对方?”打了几个字,马上有人回应:“给你点。”。
于今并不回避成为“羊毛党”的一员,羊毛党是一个专门挑选各种公司的营销活动,如电子商务、信用卡、网贷等领域,以低成本换取高回报的团体。他们也称这种行为为“薅羊毛”。
为了参加“双十一”活动,于今加入了十几个“薅羊毛小组”。“很多活动都要得到帮助和表扬。身边的亲戚朋友都被我骚扰过。很多人不理解,所以他们在找‘志同道合’的人。”
能花多少钱?于今声称,他去年在双十一上从平台上赢得了200多元的现金红包,但他花的钱比200元多得多。
蓝鸿震也误加入了“薅羊毛”的队伍。他是行业三大地产公司之一的中层经理,月薪3万。蓝鸿震坦言,“薅羊毛主要是为了好玩”。
去年,“双十二”翼付发布了一个分3000万红包的活动,需要邀请24个人帮忙。LAM Raymond在一个论坛上偶然看到了这个活动,但是真的很难找到24个人帮忙。LAM Raymond在留言区留下了自己的微信,希望有网友能看到,帮帮他。
不久后,他被拖到一个叫“点点”的小组,在那里他可以互相帮助。很快,LAM Raymond就有了足够的24个人,最后他被分到97元。此后,LAM Raymond一直常驻该群,该群将互相帮助订购红包,分享各种羊毛信息。蓝鸿震说,他平时很忙,只有上班下班的路上才有时间看一看。
“谁会相见?”,“已经下命令了。”中新经纬记者在互助群里看到,群里有各种活动链接滚动,聊天很少。
“点点”的老板说,很多商家的活动都需要点赞、互相帮助或者讨价还价,但是身边的亲朋好友数量有限,很多人也不喜欢这样的游戏,所以他通过各种论坛招募“志同道合”的人组成一个群,避免骚扰身边的人。
他每天从自己的各种薅羊毛群和论坛收集各种毛线信息,然后发到群里,比如游戏互助,或者一阶免单,信用卡打折等等。“羊毛党从过去就一直在孤军奋战。已经发展成团战,通过各种团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只要找到一个羊毛信息,所有的羊毛群体都会被分配和传播。”
据汉德金融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高级研究员王洋介绍,虽然很多用户不喜欢这种营销活动,但可以帮助商家增强用户粘性,起到拓展市场的作用,业务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也可以全方位增加。“毕竟是亲戚朋友发来的链接,有时候我还得点一下。一旦被平台吸引,通过一些运营手段把客户留在平台上,增加粘性,让你走。”
网络经济学会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武汉江南北方公司创始人高攀认为,各种吸引人、帮助人的互动营销活动是社交电商的重要营销策略。大推广期间,互动玩法将增强电商平台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从而实现其更重要的病毒裂变传播——,这也是平台最看重的。通过大量的裂变传播,它将增加大量的人气和有效流量
“封群通知,腾讯将封近几天各种有帮助的链接群,今晚开始封群,忍气吞声,退一步。”10月27日晚,多个“表扬互助小组”发布封闭小组通知。有一段时间,有的群改名为“休闲健康群”,有的群选择解散,过去24小时滚动信息的帮助群也消失了。
某互助小组发布封闭群通知来源:微信
size:15px;">近日,微信安全中心发布的《微信外部链接违规内容打击公示》(以下简称“公示”)称,“包含诱导分享类内容的外部链接助长了恶意营销的风气,破坏了原本绿色、健康的微信生态环境,对微信用户造成骚扰,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不少网友拍手“叫好”,有网友评论,“干得漂亮,每天都快被各种分享烦死了,不是砍价就是红包,要么就是分享抽奖,分享优惠券,不仅内容没营养,更是让人烦不胜烦”。
如今,很多电商和各类营销活动都依靠“寄生”在微信中传播分发,微信封杀外链,对羊毛党也无疑是当头一棒,已有部分活动链接已经无法打开。

外链已无法打开 来源:微信
升级后的《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中写到,通过利益诱惑,诱导用户分享以及传播外链内容的,包括但不限于:以金钱奖励、实物奖品、虚拟奖品(包括但不限于红包、优惠券、代金券、积分、话费、流量、信息);声称分享可增加抽奖机会、中奖概率、成功可能;通过签到打卡、邀请好友协助(包括但不限于助力、砍价、加速)、设置收集任务(包括但不限于集赞、集卡、集福、集碎片)等形式利诱、诱导用户分享以及传播外链内容的。
不过,在11月2日,中新经纬记者再次点开互助群,这些群里已渐渐恢复了人气,有群友表示,微信这次封杀毕竟没有“一刀切”,也有电商选择将外链改为复制口令码,继续可以在微信中分享,“羊毛党”的薅羊毛之路只是比平时多了一步“复制粘贴”。
合理“薅羊毛”的边界在哪里?
“一薅羊毛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有的“羊毛党”并不知道自己的一些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近年来,“薅羊毛”把自己薅进监狱的不在少数。
今年上半年,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份法律判决书显示,被告人孙某经营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大飞工作室”,自2017年10月份开始在莱阳市一处出租屋内架设局域网、布设电脑,并先后招聘另外三名被告人作为员工,分别以自己及亲友的身份信息办理银行卡,或者通过网络购买公民信息,以及利用身份证生成器生成虚假信息,在招商银行“掌上生活”手机应用注册后骗取积分,再用积分兑换礼品,对外销售获利。
截至案发,被告总共兑换视频网站会员月卡1万多张,价值12万多元;无线鼠标300多个,价值15000多元。另外还有商场代金券、体检券、咖啡券、鸡翅薯条券、手机流量券等等。最后,主犯孙某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和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六万元。
有平台也在为自己的过错埋单,此前有商家因取消订单引发消费者维权。2014年,亚马逊将一款售价为949元的“智能家居扫地机器人”标为94元,结果在不到12分钟产生了3.4万张订单。之后亚马逊对该款产品进行下架,并以“标错价”为理由擅自删除了相关订单,退回买家已支付的货款。
之后,290名消费者向亚马逊提起诉讼,2017年3月,北京市第三中级法院经过审理,终审判决亚马逊经营方北京世纪卓越应当承担由此带来的不利法律后果,向290名消费者分别赔偿每台机器的订单金额与市场价之间的差价855元,律师费3000元。法院的判决理由是:若网购平台不承担赔偿责任,将不利于对虚假促销、恶意单方砍单行为的规制。
上述两个案例引发公众对于“薅羊毛”界限的思考。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占领向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主要看“薅羊毛”的具体方式。如果商家搞促销活动,所谓的“羊毛党”完全符合规则,只是商家制定的规则有漏洞,“羊毛党”本身并不违法,那么合同有效。
“如果商家因为技术故障、价格设置错误等产生了漏洞,羊毛党发现了漏洞,之后把这个漏洞扩大化,传播给许多人,那么商家可以要求按照重大误解来解除合同。”赵占领解释说。
但是,还有采用非法手段,比如盗取他人账号和身份信息进行“薅羊毛”,那么可能会涉及到犯罪。
高攀则表示,羊毛党的存在,对于电商平台在设计和发布这类互动营销活动时候,提出了更多挑战。
高攀建议,技术层面,检测是否模拟器,检测设备是否处于可以被篡改机器特征(尝试破解设备指纹)的环境中,检测网络特征是否位于同一网络环境下;业务层面,以设备指纹为基础,检测是否有存在类似于设备注册/登录多账号类的高频特征,对账号进行打标,在后续的关键节点中再对账号进行处理;活动层面,分析历史作弊数据,优化活动奖励,对于作弊的流量,采用堵不如疏的策略,与其强硬的一刀切,不如提升攻击成本,减少获利。(中新经纬APP)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金宇、林峰为化名)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