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饭店创业者访谈报告 创业访谈记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字|商业数据学院,作者|廖宇,编辑|王一粟

共享办公的“二房东”式商业模式已经被证明很难跑通,而无论是酒馆、餐馆、咖啡奶茶店、茶室,本质上还是在自己的餐饮赛道上经营,所谓的第三空间、共享经济,就只能当故事听听。

3月30日,海伦斯正式向HKEx递交招股书,申请在HKEx主板上市。

2009年,老兵徐在北京五道口竖起了第一块招牌。现在海伦斯是中国最大的线下酒吧连锁店,全国有372家门店,至今已经12年了。

在过去的12年里,海伦斯的目标客户从国际学生扩展到所有注重性价比的年轻人;其连锁模式已由“自营加盟”转变为“全自营模式”;更重要的变化是,海伦斯找到了具有商业价值的标杆企业——星巴克。

2017年,于和和朋友走进上海茂名北路二楼的一家酒吧消费。在于和看来,这家酒馆虽然位置不错,但位置极差,没有门面,周围也没有什么热门生意。但是,即使到了晚上11点,仍然有很多年轻的顾客排队等候,非常受欢迎。

海伦的小酒馆就这样进入了于和的视野。作为黑蚁资本的管理合伙人,于和的整个团队擅长在新消费领域淘金。黑蚂蚁已经闪现在袁琪森林、POP MART、喜茶等新兴品牌背后。于和本人了解年轻人和新消费。像海伦斯这样依靠年轻人消费的品牌,显然在黑蚂蚁的辐射范围内。很快,就拜访了许,并表示打算筹集资金。

许钟兵并没有购买于和的融资意向。他说,“你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投资人,也是第一个交朋友的人,但我们上市前不需要融资”。

然而,作为黑蚂蚁的管理合伙人,于和并没有放弃对海伦斯的投资。他还根据海伦斯的特点提出了“夜间星巴克”的概念,方便海伦斯宣传其产品。

在于和看来,星巴克成功的很多因素都是可以复制的,比如第三空间的极致发挥,全国4292家线下门店带来的规模效应,超过1020万的中国市场成员,品牌IP的多元化销售。这些元素不仅是星巴克成功的垫脚石,也构筑了海伦斯通向行业独角兽的道路。

于和的想法有现实意义吗?海伦斯真的能成长为“夜间星巴克”吗?《商业数据派》试图从海伦斯的招股书和星巴克历年的财务报告中,探寻单店模式和规模之后两个品牌的异同,以及其商业逻辑背后凸显的“空间视角”的商业价值。

酒馆比奶茶赚钱?

2020年底,与“可乐桶”相关的话题在Tik Tok等短视频平台上突然爆发,背后是连锁酒馆Helens。

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酒吧约3.5万家,其中95%以上为独立酒吧(指少于三个场所的酒吧)。从数量上看,海伦斯旗下的酒馆数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截至上一个实操日,mainland China共有371家直营酒馆分布在全国一、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其中二线城市占56.98%。

">四川成都是全国清吧数量最多的城市,大众点评数据显示其数量为2252家,海伦司在成都的线下店共有12家,记者前去探访的是位于市中心春熙路的一家连锁店。


据记者观察,海伦司装修设计以东南亚风格为主,店里播放BGM音量合适,服务人员以20-30岁的年轻人为主,与目标消费群体接近,沟通顺畅,服务亲切。点单采用小程序模式,产品以自有产品为主,包括扎啤、精酿、果啤、奶啤等产品以及薯条、冷吃卤味等小食,外部产品科罗娜、百威等也有提供,且价格低于外面市场,只是购买酒水有数量门槛,半打(6瓶)起步。


从上述探店经历来看,海伦司已经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了标准化扩张进行,这主要体现在选址要求、装修风格、店内BGM、产品组合等方面。


像何愚开始接触海伦司时,也会疑惑“为什么选址在一个地段不错,但是店面十分偏僻的地方?”徐炳忠曾说,海伦司选择“好地段的差位置”开店是故意为之。


据海伦司招股书显示,海伦司直营酒馆的建筑面积介乎300-500平方米,租期往往在5年以上,白天门店利用率低,多是下午5点以后开门。在这样的情况下,海伦司如果要和星巴克一样入驻CBD或商圈,并不划算。


因此,徐炳忠提出从“好地段的差位置”起步,以低租金、强渠道打造“工厂店”式的产品定价,以吸引消费者并撬动客流量增长。


据海伦司招股书显示,目前店内售卖的产品共有三类,分别是海伦司自有产品、第三方品牌酒饮以及其他。其中所有瓶装啤酒产品的售价均在10元以内,对外竞争力明显。且海伦司9种自有酒饮是店内销售的主力,其收益占在2020年总销售酒饮收益的比例高达69.8%。


也就是说,海伦司依靠知名第三方品牌的爆款低价产品吸引客流,靠自营产品盈利。


而且,随着海伦司规模的逐步扩张,其部分固有成本被摊薄,不仅自有产品的毛利率逐年上涨至2020年的78.4%,连同第三方酒饮的上游议价能力也显著增强,毛利率从2018年的39.2%提升至2020年的51.5%。


一边是低租金、高毛利,一边是逐步扩张的店铺数量,从咖啡、奶茶到酒吧,人人都想做星巴克


瑞幸曾经想走这条路,可惜单店模型不能成立,扩张的速度更没有赶上崩坏的速度,现在海伦司明明主打性价比,贴合瑞幸送券策略迎合消费者,却号称“夜间星巴克



星巴克故事,做“瑞幸式”营销

要看海伦司能不能做成“夜间星巴克”,首先要对比“咖啡行业”和“酒馆行业”的赛道规模,毕竟只有池子足够大,才能养的起独角兽。


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220亿元开始,每年以最低19%的增长率一路飙升,到2019年已经超过700亿元规模,到2025年将达到万亿规模。而星巴克2021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显示,其中国市场营收达到9.11亿美元,同比增长22.28%,门店数也跨越了4800的里程碑,达到4863家。


回过头来看酒馆行业,虽然国内“酒桌文化”世界闻名,但这多指高度白酒推杯换盏的情况,轻酒饮文化尚在发展中,远不如欧美、日本常态。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中国酒馆行业前五大酒馆经营者(按2020年的收入计)的合计市场份额占约2.2%,海伦司行业排名第一,所占市场份额也不过1.1%。整体来看虽然行业规模达到百亿规模,但分散化特质明显、竞争力大,距离形成头部效应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在行业格局未定的情况下,海伦司并没有从产品入手打造护城河,而是用低价产品吸引消费者,以“第三空间理论”积累口碑,这对比星巴克高逼格的氛围打造以及优质的服务体系来说,无疑是门槛较低的一种选择。


“我身边真正懂得品酒、爱酒的人不怎么去小酒馆,就算是爱喝低度酒的也不会去海伦司”,品酒爱好者志伟对记者说:“现在年轻人喝的根本不是酒,是氛围,你给他一间屋子配上三五好友,他什么都能喝得下去。”


志伟的话切合了投资人的观点。何愚曾对媒体言及,海伦司核心客户群也不是有良好品味和饮酒高需求的消费者,而是对价格敏感的年轻人;竞争力也不在于酒品,而在于为用户提供了自由放松、毫无门槛的普世性社交空间。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海伦司依靠宣发迎合年轻人社交文化,在抖音上开辟了“告白小队系列”和“聚会游戏指南”两个板块,以时下最流行的“情感小短剧”方式来凸显海伦司的社交属性。去年12月,“海伦司可乐桶”挑战刷屏抖音,累计播放量超过了10亿次,海伦司借此获得大量曝光。


截至目前,海伦司官方微信、抖音、微博账号累计的粉丝超过了570万。但这背后的代价是其逐年递增的宣发费用,一直从2018年的520万涨到了2020年的1540万,翻了近3倍。


不过,吸收会员的目的不在于数量多少,而在于为会员提供服务以挖掘其消费能力。海伦司的1540万不仅距离星巴克近2000万会员还有一定距离,对比奶茶大户奈雪的茶(2920万会员)、喜茶(3500万会员)更是小巫见大巫。


而且,从海伦司官方公众号子菜单“会员中心”来看,探访小编以1次到店记录、58.8元的消费记录击溃46%的会员,若数据真实,可以推测,海伦司1540万会员的实际消费力价值几何。


海伦司没有拳头产品让消费者产生复购欲,主打低价产品吸引年轻用户,这让人想起了当年靠送“优惠券”引得销量大涨的瑞幸。



第三空间的价值该怎么看?

众所周知,“独立于家与办公场所之外,给消费者提供可以聚会、休闲、办公的环境”的第三空间理论是星巴克成功的秘钥。这不仅是星巴克1332.47美元市值的起点,也是当下咖啡馆、便利店、餐饮店等主流线下业态想要讲的商业故事。


理论上来说,在第三空间中,消费者注重的是产品、顾客和社区之间的情感链接,认同这种文化的人都会心甘情愿承担商业溢价,产生粘性,并为商户带来直接盈利。但在当前众多“第三空间”的商业模型中,有许多行业发展的商业瓶颈。


人人都想做星巴克,但星巴克却只有一个。


·休闲空间·酒馆行业


“日暮西山,电梯载着一厢又一厢的人离开办公楼,你约上两三好友,去酒吧小酌两杯,在悠扬的音乐声和朋友的笑闹声中消除一天的疲惫……”这或许就是人们理想中的休闲慢生活,和酒馆的目标对象。


基于这种情况,国内酒馆大多只做晚上生意,场景限制强。且在慢生活理念和有限的经营时间中,翻台率较低,因此不得不提高客单价来确保盈利,从而将价格敏感性消费者拦在门外。海伦司走出了不一样的道路,但也避免不了拦路虎抢食。


小红书上,海伦司“小吃偏少”是一个常见标签,某种程度上降低用户体验。川渝地区知名连锁酒馆“贰麻酒馆”则主打“餐+酒”模式,以川菜、江湖菜为主,以酒水为辅,双渠道增销,人气极佳。


另外,酒馆行业还被火锅行业、中餐馆行业兴起的“小酒馆”模式抢走了不少市场份额。


“香天下”在这股浪潮下增加了酒类产品 ;豆捞坊在装修上引入酒馆主题;呷哺呷哺和湊湊等品牌则开始尝试以酒文化为特色,将产品、场景融合得更加紧密。2020年3月,老乡鸡华南首店在深圳开业,白天做快餐,晚上变酒吧,营业时间从早上10点持续到凌晨2点,西贝酸奶屋的啤酒夜市、鼎泰丰北京太古里店的专业侍酒师驻店也都是一种跨界的试探。


新消费领域的变化,也少不了咖啡和新茶饮头部品牌的入场。2020年4月,国内首家星巴克酒吧在上海外滩开业,而奈雪酒屋BlaBlaBar也近乎在同一时间在全国迅速扩张……


·办公空间·共享自习室


“大学毕业之后,你有没有怀念过学校里安静、明亮、提供热水、WIFI信号强、学习氛围浓重的图书馆?”对于已经离开学校的社会人员,共享自习室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象牙塔”的窗。


“静耕自习室”老板徐哥告诉《商业数据派》记者,他做共享自习室的初衷是增加被动收入。“房子是自己的,设备采购是一次性的,用户体验也好,购买年卡也好,都可以直接通过小程序进行线上操作,不用人看着。”


据徐哥介绍,目前共享自习室市场上主要有低人工和高人工两种模式,两者的差异就在于除了必要的保洁人员之外,有没有设置前台接待以及服务人员。徐哥的静耕自习室前期以高人工为主,当设备安置妥当,客流量稳定之后就采用低人工模式,“线上订座——到店打卡——离店扣费”的模式具有普适性。


共享自习室提供多样化的套餐服务,新客体验卡、次卡、时卡、天卡、月卡、年卡、上班族月卡(下午6点之后到店)、晚自习卡、周末年卡……各种各样的类别对标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十分方便,价格从9.9元到1898元不等,平均一天消费38元左右。


对于价格,徐哥表示有些客人会觉得店里的环境、设备很好,但38元/天的费用太贵,因此选择了性价比更高的共享自习室。这类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往往以考研、考公人员为主,而高定价自习室的目标受众更多是上班族或者线上办公人群。


据《商业数据派》观察,静耕这样每日消费在35元以上的高定价自习室,在成都这样的新一线城市,每日入座率不足4成。从创业者的反馈来看,共享自习室的利润较薄,回本周期也比想象的要更长一些。


·休闲空间·共享茶室


除了酒馆行业和共享自习室以外,提供第三空间里“聚会空间”里的还有共享茶室。不过从记者了解情况来看,共享茶室的生存空间与所在地域的饮茶习俗有很大的关系。


“门店是租的,搭进去装修费;门店测试盈利模式是从别人手里买的现成的;不太适合成都的民俗,我甚至觉得共享茶室和成都传统的茶楼、坝坝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别人是有人工,我们只有客服和保洁……”一位在成都市中心开了三家无人茶室的老板对记者说道,在他看来,共享茶室的核心和独立酒馆一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服务和老板自己的资源。


二、三线城市共享茶室是否赚钱还需要打一个问号。不过,据PropTech研习社对一二线城市共享茶室创业者的采访结果显示,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还有一定的共享茶室生存土壤,甚至“三张茶桌就能做到56万的月流水”,不过依旧存在回本周期长、依赖规模化摊低成本等问题,有的创业者需要近2年才能回本。


总之,共享办公的“二房东”式商业模式已经被证明很难跑通,而无论是酒馆、餐馆、咖啡奶茶店、茶室,本质上还是在自己的餐饮赛道上经营,所谓的第三空间、共享经济,就只能当故事听听。


参考资料:


  • 1.海伦司招股书
  • 2.“十元小酒馆”海伦司如何炼成“酒馆第一股”?——全天候科技
  • 3. 海伦司直奔千店、高调IPO,小酒馆为何“狂”起来了?——赢商云智库
  • 4.“餐+酒”热潮来袭,网红小酒馆真的是一门好生意吗?——红餐网
  • 5.人均50喝到嗨,连锁小酒馆也能上市?——20社
  • 6.2020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明年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前瞻产业研究院
  • 7.微醺预警,“火锅+酒”模式悄悄火了?——火锅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