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经济今年为何实现“超预期”开局?
中新社北京4月17日电(记者王)中国政府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2019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在这次发布会上,“超出预期”成为关键词。
根据当天披露的数据,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4%,工业、消费等多项数据明显回升。中国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司司长毛胜勇评论称,“(这一表现)明显好于市场预期。”
资料图:超市里的人排队结账。中新社发布张斌照片
事实上,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开局顺利。虽然出乎意料,但也合情合理。从最近越来越多的积极因素来看,这一发展趋势已经得到了追踪。
首先,利好政策频频扩散,为经济稳定奠定了基础。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兼董事总经理石成表示,中国一季度经济增长超出此前市场预期,表明积极政策已开始推动基本面企稳回升。
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官方先后出台了“六稳”政策和逆周期调节政策;今年两会期间,更大规模、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政策出台。一系列政策红包的实施,有助于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扩大投资、增加生产。
石成还提到,随着近期国家发改委放宽部分大城市落户限制,新型城镇化有望加快推进。此举不仅将刺激住房、汽车相关商品需求,还将为文化、体育、娱乐、旅游、教育、餐饮、家政、医疗美容等服务消费注入新动力,带动消费继续成为稳增长的“生力军”。
其次,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为进一步增长打开了空间。
一季度,与制造业整体相比,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高6.8个百分点。与第三产业整体相比,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速高11.8个百分点。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也升至2013年以来同期第二高点。分析指出,这表明制造业和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势头不断增强,新的结构性机遇正在培育。
资料图:江苏盐城某企业生产场景。中新社记者李波摄
同时,消费继续牢牢占据需求侧主导力量,最终消费支出对一季度经济增长贡献65.1%。投资结构也持续优化,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和部分短板领域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为未来发展增添后劲。
三是市场预期明显改善,为经济复苏注入信心。
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较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上升0.5个百分点。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比去年四季度提高3.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的许多知名国际机构和投资银行都上调了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
“无论是国内生产还是消费,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大家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普遍乐观,市场信心增强。”毛胜勇表示,在当前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和我国整体推进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下,市场信心很难得到明显提升。
这种良好的势头能否在一季度开始“超预期”后保持下去?
银河证券前首席经济学家左认为,基于中央政府在各个领域出台的新政策以及当前的宏观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