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青少年摄影大赛,创业在故乡摄影大赛

连日来,安徽蚌埠市固镇县创业青年黄忙得不可开交,在乡镇之间来回奔波,询问特色农产品的产量,思考如何实现农业产业的规模提升。“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是我今年的目标。”他说。

2016年,黄放弃上海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家乡固镇县斗沟村从事农业产业。同年,他成立了安徽吕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当黄第一次回到家乡时,并不自信。他不得不放弃以前的工作经验,开始新的创业之路。他在资金、人力和技术方面都有困难。“村里的扶贫干部不停地鼓励我,和县委等单位伸出援手搭建沟通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到了电子商务的知识。”黄对说道。

“我们这里有良好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人们不担心种坏地、养坏鸡,只担心卖不出去。”据黄介绍,2017年,公司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粮站”电商销售平台,建立了当地特色农产品集散地,通过电商将每家每户的小规模生产与全国市场连接起来。

当地常见的农产品,如炭火烤咸鸭蛋、迷你黄瓤无籽西瓜等,一“搬”到网上就成了“香饽饽”。农民过去寻找买家,但现在更多的买家来寻找农产品。

为此,黄开辟了“电商公司农户”的路径,全方位延伸农业产业链,形成了订单农业、加工、销售、大数据服务生产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带动贫困户扩大种植养殖规模。

“农粮站”经过三年多的运营,得到了贫困户和当地群众的认可,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开始跟着“农粮站”一起买卖。2018年,豆沟村贫困户鲁继成饲养的400多只鸡,不出家门就卖完了。去年,他还扩大了养殖规模;残疾人刘安生靠做绿豆糕为生。加入“农粮站”系统后,绿豆糕线上销售额一举突破2万斤,同时也带动了4户贫困户就业。

值得一提的是,“农粮站”对农产品生产实行透明追溯管理,依托本系统扶贫帮扶经验,被联合国评选为“全球110个最佳减贫案例”之一。

黄表示,下一步将打造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县级电商产业扶贫模式。

缺乏创业知识是青年创业者面临的突出困难。近年来,团固镇县委根据青年创业的实际需求,邀请黄开展电商创业培训,并结合项目推荐、技术支持、人才服务、财务管理、销售拓展等主题,送技术下乡,让更多的创业青年找到自己的路。

对于来自蚌埠五河县的黄伟来说,返乡创业的过程同样充满坎坷。他在合肥一些星级酒店工作,2014年响应五河县委、政府“凤还巢计划”号召,回到家乡。

农民黄伟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立足故土,走上了稻田综合养殖之路。2014年投资100多万元,流转土地600多亩,新建稻田综合养殖示范田及配套设施。团武河县委了解情况后,积极为黄伟提供创业贴息贷款支持,推动其参加青年创业大赛,为项目发展提供更多专业支持。

在此基础上,黄伟不断思考转型发展,在五河县创办了幸福生态养殖家庭农场,并不断探索

近年来,共青团蚌埠市委打造“四大平台”,夯实青年创业“切入点”。通过青年创造大赛、创业沙龙、“新创造者”训练营、“火凤凰”加速营,形成选拔创业者的三级“金字塔”;青年创业指导基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皖北青年创业贷款贴息形成三个“能量站”,保障创业者;创业青年理论、创业明星评选、青年创业奖申报,构成了指引创业者的三个“风向标”;大型招聘季、青年就业培训、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形成了三大“保障中心”,助力就业者。

来自固镇县的陈正尚,也是见证共青团成长的创业青年之一。2009年,他放弃了上海一所大学的工作,回到家乡做牧羊人。刚回老家时,团固镇负责同志主动帮他申请贴息贷款。

“团组织都是我的家庭成员。当时各级团组织帮助协调资金、场地、渠道,给了我很大的支持。”陈正尚介绍,他的公司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为当地养殖湖羊开发饲料配方。现在,他已经成为当地著名的“养羊专家”。目前年屠宰规模已超过40万头,带动了17个贫困村建湖

羊养殖专业合作社。


“团市委聚集、调动资源,帮助青年了解创就业知识、培养创就业意识、树立创就业精神、提高创就业能力,打造帮扶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的‘全流程闭环’,吸引更多返乡青年投身家乡发展,注入青春动能。”团蚌埠市委负责同志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通讯员 雷蕾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