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梦想小镇township官网,林芝创业梦想小镇

导语: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审核确定获得地方政府和军队系统推荐的303名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6月25日起在中央主要媒体和重点网站进行集中公示宣传在2019年。

经过认真审核,全国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确定共303名,为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其中包括助人为乐类60名,见义勇为类60名,诚实守信类56名,敬业奉献类65名,孝老爱亲类62名。

助人为乐

031 张佳鑫

——信息工程张佳鑫,科技助老夕阳晨

张家欣,男,汉族,1990年10月生,中共党员,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师。.人8年来,张佳鑫不断发展壮大“夕阳再晨”科技助老项目,带动全国100多名高校志愿者,深入全国500多个社区,将帮助老人们学习掌握电脑、网络、智能手机等应用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融入被誉为“科技助老好青年”。信息化生活环境

2011年5月,在张佳鑫和远在陕西的姥姥视频时,老人汗流浃背,因为他无法通过镜头看到他的孙子。这给了他一个想法:走进社区,教老人们学电脑,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不久,他召集13名学生举行第一次研讨会,最终达成共识:教会老人使用简单网络工具,消除了被科技孤立的孤独感。张佳鑫给这个项目起了一个朝气蓬勃的名字:《早晨太阳又落山了》。

从那以后,他每周带着团队去社区,以“手把手、一帮一”的方式,帮助老人学习电脑和手机的使用。有的老人兴奋地说:“我以前总想着晚上三点去医院排队挂号。现在我学会了网上预约。我想去哪家医院和想预约哪个大夫,自己随时可以确定。?”帮助老年人的活动在张佳鑫团队开始寻找第二个、第三个社区。的一个社区取得了成功

随着“夕阳再晨”服务方式和内容得到广泛认可,的加入,志愿者越来越多。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19个省份,包括北京大学、

ention-index="0">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语言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在内的100多所高校的志愿者,参与到科技助老行列中来,活动覆盖500多个社区。


随着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深入、参加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张佳鑫感到,做大做实“夕阳再晨”项目,关键是要有一套在实践中打磨出来的实用教材和标准课程。他带领团队组织编写100多讲课程讲义,出版了3本共37.8万字的“夕阳再晨”系列丛书,成为全国各地高校志愿者科技助老的教材。


近年来,“夕阳再晨”团队不断拓展服务内容,他们帮助社区居民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服务队,为许多社区老人搭建起QQ群和微信群,大家一起做垃圾分类、打扫社区卫生、清除小广告、唱歌跳舞,让陌生人变成老熟人,老熟人变成自家人。张佳鑫为“时代楷模”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成员,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032 张单英

——余江江背张单英,反哺乡梓富乡亲。

张单英,女,汉族,1974年1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杨溪乡江背村村委会妇联主席。张单英在外创业成功后,坚定反哺乡梓之心,毅然回乡发展农业,带领乡亲致富,助力家乡建设,帮扶49名留守儿童,成为远近闻名的“爱心妈妈”。


经过十年打拼,白手起家的张单英在异乡获得成功,但让人们吃上放心米、放心菜、放心药材的愿望让她毅然选择回乡创业。2013年3月,她注册成立了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精心培育绿色大米,创新栽培羊肚菌,种植藏红花。农业一线的耕耘奋斗,助她实现了土里淘金的梦想,成为江西农业领域的领军人物。


她致富不忘乡亲,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形成良好的带动效果,带动非社员农户456户,有效解决了身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给村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面对前来求教种植技术的乡亲们,她总是毫不保留地将技术传授给他们,提供种苗,并让技术员指导他们栽种。同时,她还通过吸纳贫困户入股、务工就业等形式,带动当地贫困户致富增收。


张单英多次为家乡捐款修路,2013年捐资11万余元修建村道。她组织成立“巾帼舞蹈队”,自掏腰包买来音响等设备器材,又请来舞蹈老师授课,丰富农村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张单英还经常到乡敬老院帮助老人针灸治病,送上感冒药、筋骨痛药等


2015年,张单英出资168万元建设能容纳近80名儿童的“富昌快乐儿童家园”,多媒体教室、图书室、生活用具应有尽有,把这里打造成孩子们的“新巢”。


现有49名留守儿童在快乐儿童家园免费吃住。张单英还经常陪孩子们看书做游戏,教他们洗衣叠被。有些孩子胆怯、自卑,张单英就和他们聊天谈心,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开导他们。她用无微不至的关心,给予留守儿童美好的童年。张单英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033 张晓艳

——医疗专家张晓艳,最美医生赴志愿。

张晓艳,女,汉族,1966年8月生,民革成员,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张晓艳发起成立“全国社区医疗服务志愿团”,汇聚北京900多名医疗专家志愿者,奔赴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开展医疗援助,行程数十万公里,为万余名患者义诊治疗,使一些偏远地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见到来自北京的医生。张晓艳被群众誉为“最美医生志愿者”。


为了改善偏远地区缺乏优质医疗资源的情况,让老百姓看好病,张晓艳从2013年起,就开始琢磨如何把北京的知名医生组织起来到基层去,到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去开展服务。2015年3月,她发起成立“全国社区医疗服务志愿团”。当年4月,就组织10多名医生去山西省武乡县,开展第一次出京义诊活动。


有的医生为了不耽误义诊,当天下班后连夜买票赶过去。志愿团的医生特别受欢迎,大家加班加点义诊服务500多名患者。2017年7月,张晓艳带领志愿团专家走进西藏林芝开展了最为艰苦的一次义诊活动。他们转了两次飞机,又乘坐四五个小时的大巴才到达林芝的波密县,去县里的村庄又坐了一两个小时的汽车。


途中海拔最高处达4700多米,工作环境海拔近3000米。专家们与藏民同吃同住,有的医生有高原反应,有的被蚊虫叮咬满身起红疹,但他们担心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怕耽误第二天义诊。仅这次活动,志愿团就为2000多名藏族同胞进行了诊治。


为推动义诊长期进行,志愿团目前已经在一些县医院开展常态化支援,每月一次,风雨无阻。几年来,志愿团行程数十万公里,为超过万名患者做了义诊咨询和健康指导,为市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5000多名医护人员开展疑难杂症会诊、诊疗指导等培训帮扶活动,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了基层。


考虑到还有很多地方没法及时到达,张晓艳便思考线上线下相结合,用远程会诊和远程培训的方式,与基层医生互动交流。如今,她正在筹备网络远程培训基层医生的工作。她说:“这一番忙碌很美好,视野开阔了,天地也变得更宽了。”张晓艳为“时代楷模”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成员,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首都道德模范等称号。


034 张超凡

——长春绿园张超凡,顽强拼搏梦非凡。

张超凡,女,汉族,1992年3月生,中共党员,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艺凡艺术教育培训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张超凡出生时就被命运夺去了左臂,却不妨碍她的顽强拼搏,活出生命“完美”的模样。她是百余家媒体专访的90后创客校长,也是支教山区的年轻讲师;她参与发起社会组织和社区治理体系的改革创新,也亲自用全英文向世界讲述中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典型故事。


大学毕业那年,年仅23岁的张超凡毅然放弃在北京保研的机会,返乡寻求教育创业。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创办的长春市绿园区艺凡艺术教育培训学校,为知名学府输入生源达1000余名。为了让更多的青年感知榜样的力量,2019年,张超凡与长春市绿园区委、区政府联合打造“梦想小镇”基地公益项目。该基地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至今已经招募1.2万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重点创立了新时代筑梦展厅、公益梦想课堂、青少年双创基地,开放至今公益参观量达5.24万人次。


大学支教的经历使张超凡心怀山区困难儿童,多年来她累计为贫困地区捐资128万元,帮扶300余名家庭特困、肢体残疾、自闭症儿童免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在8年时间里,她走进部队、高校及贫困山区,进行了700余场公益励志演讲,线下受益人数达28万人次,线上互动人数为5000万余人次。


张超凡积极组织发动党员和社会爱心人士投身公益事业,与自闭症学校联合举办“汇梦未来”公益助学活动,义务为70余名自闭症学员授课。她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脱贫攻坚行动,将其书稿的稿费全部投入万平无障碍建设当中,用186个昼夜打造了16个无障碍洗手间、电梯、坡道等,全面建成无障碍全国典型实践基地和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


联合工会、团委、妇联等相关部门,成立青年双创空间和创业者资源共享平台,为家庭贫困的残疾人、返乡创业的青年人免费提供创业场地,助力他们实现创业梦想。2019年,张超凡随国务院新闻办、吉林省人民政府出访欧洲,用全英文向世界展示中国扶贫工作成就,介绍全球减贫的中国方案。张超凡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035 陈立群

——退而不休陈立群,自费资助贫困生。

陈立群,男,汉族,1957年11月生,中共党员,杭州学军中学原校长。陈立群退而不休,拒绝百万年薪,来到国家级贫困县中学任校长。他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设立陈立群奖教金,大力培养教师队伍;自费资助贫困学生,用心哺育祖国未来。一片丹心走出教育扶贫路,用爱与责任呵护了贫困学子的求学梦。


陈立群从教38年,担任校长30多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效的管理理念。2016年退休后,他婉拒多家民办中学的高薪聘请,毅然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担任校长,开出的唯一“条件”是分文不取。上任后,他制定了《台江县民族中学教师课堂常规》等16项管理制度,整顿校风教风,创新教学方法,短短两个月内学校面貌就焕然一新。


2018年,全校901名学生参加高考,450人考取本科,高考增量从全州垫底冲到全州第一。陈立群十分关心贫困学生,在浙江时就曾资助宏志班学生,来到台江又资助了多名贫困学生。他还多次去医院接送、看望、陪伴生病的学生。陈立群说:“所有的帮扶总是暂时的,所有的支教总是要结束的,关键在于增强贫困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


他与爱人商量决定,把他所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杭州市杰出人才奖的20多万元钱拿出来,设立台江县民族中学陈立群奖教金,奖励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优秀教师,目前已发放3批次,共有27名教师受益。


2018年,贵州省教育厅以陈立群之名成立全省名校长领航工作室。陈立群积极探索校长培养机制,义务作报告开讲座60多场,培训校长、教师超过万人,为贫困地区培养了一支留得下、靠得住、教得好的师资队伍。


陈立群把台江的孩子当作自家的孩子来对待,用心哺育台江的未来。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苗族孩子树立高远志向,立志学有所成后回来建设家乡。陈立群播撒下的爱的种子,如今已如蒲公英一样在各地传播生根,点亮苗乡希望。陈立群被授予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荣获贵州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入选“最美浙江人”。


免责声明:来源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文明网

全国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公布联系方式(电子邮箱:qgddmfpx2019@163.com,电话:010—83083179),听取社会各界的评议和监督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