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营造良好人居环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今年以来,泰安市公用事业管理局集中整合力量,全力打造精品工程,稳步推进城市创建,围绕“点亮、达到、净化”的目标,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为推进建设宜居大美泰城市贡献力量。
加大路灯设施升级改造 点亮群众满意灯
市路灯管理处加大了对城市道路路灯设施的检查力度,对路灯配置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听取了群众意见建议,制定了路灯改造方案。实地调查中发现,岱宗街、雷家石街、迎春路、南湖街等。车流量大,行人密集,但平交道口照明亮度较暗,行人与车辆之间时有刮擦。为实现城市照明工程全覆盖,消除道路暗区,制定路口照明改造升级方案。今年10月以来,市区69条主干道共安装路口灯576盏。第一批路口灯将集中在学校周边车流量大的路口。截至目前,岱宗街湖山东路路口、东岳街花园路路口、南湖街温泉路路口、龙潭路天地坊路口等10个路口已安装路口灯120盏。新路口灯安装后,城市路灯照明水平将全面提升,城市照明质量将进一步提升。明亮的路灯可以满足市民夜间出行的需要。同时,采用新的技术和工艺来提高照明设施的清洁度。粉刷泰山街、长城路、迎宾大道、环山路、龙潭路灯柱,总面积1.8万平方米。本次灯柱涂装采用的新技术,可以防止贴纸粘贴,有效防止张贴在灯柱上的“小广告”被拆除,保证设施的整洁美观。同时,路灯管理处加强日常检查维护,确保及时发现和维修故障路灯,为市民照亮安全温馨的回家之路。
快速推进道路桥梁施工 市民出行四通八达
市政工程建设中心和市路桥管理处努力快速推进当地市政道路、人行道和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市政道路局部养护工程包括环山路、东岳街、龙潭路、青年路、南湖街、创业街6条道路。本项目建设空间小,工期紧,人、机、料供应压力大。各项目部科学调配施工机械,积极拓宽供应渠道,分时段进行半封闭施工。为防止夜间扰民,在机械设备上加装消声器罩或消声管,加快作业速度,确保在次日交通高峰前完成维修任务,保障市民通行顺畅。累计修复沥青路面11万平方米、混凝土路面1.4万平方米、人行道1.6万平方米。人行道和无障碍设施维护工程主要包括人行道板更换、基础修复、破损路缘石和树洞更换、出入口路面维护、人行道护栏更换、检查井加固等。今年以来,台城13条道路的人行道和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工作已经展开。本项目建设范围多位于中心城区,小区密集,交通量大,人行道板损坏严重,公众关注度高。为保证施工期间行人和车辆的安全,施工段安装围挡,施工前封闭工作面,确保安全生产。为避免交通拥堵,旧路面、旧垫层应在晚间拆除运输,避开交通高峰,对易产生扬尘的施工部位应覆盖防尘网或定期喷洒,确保绿色施工。同时,加强对路桥设施的检查。对辖区83座桥梁进行登记、登记、编号,采取日常巡查、定期检查的方式,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置桥梁病害;对其管辖的31条道路,每天要检查不少于6小时,确保检查工作到位、问题反映准确、养护处置及时,努力做到无遗漏、无死角。截至目前,累计完成道路检查4600次,日检查桥梁720座,重大活动检查路线全面检查6次;进行了30次现场调查,制止并纠正了18起违规行为。
增强排水管网承载力 净化城市“血管”
排水管网是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城市血管。市排水管网管理处加大雨污分流设施建设和河道清淤,增加了管网的承载能力。推进环山路污水管网工程与污水管网应急改造工程衔接,新增唐明路、温泉路、代道安路、天柱峰路、南湖街、东岳街、河西路等7条管线14.8公里道路,解决无污水管线和部分雨污合流管线问题。疏浚、检测和修复河道淤积淤泥和3900米污水管道,共清理河道淤泥和河道污染2500平方米
水管线内淤泥、砂石1200方,修复渗漏点14处。清理后的管线运行效果很好,管线内水位下降非常明显,同时管线污水渗漏点修复,保证不向河道渗漏污水,提升了河河道水质。组建专业保洁队伍每天对河河道区域进行一次全面清理,遇有水生植物大面积爆发及浮泥泛滥时,集中人员进行清理、外运,保证河面无白色垃圾,无大面积水生植物爆发。与此同时,提升河景观度,清除河亭廊原有张裂的粉刷层,重新粉刷800平方米。另外,安装13套坐凳,新增13个花箱,栽植红叶石楠,并对亭廊栏杆、坐凳、吊挂楣子等表面油漆脱漆部位进行了找补。对河泰山大桥至普照桥段进行了亮化和美化,沿河敷设了电缆管线2200米,安装景观路灯35基,景观长廊安装射灯19支,灯带150米。夜晚灯光开启,彩色灯光照射河面,河及景观长廊被渲染得五光十色,彩色亭廊倒映河水,灯光闪烁熠熠生辉,方便了夜行的市民和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