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江苏的财富500强企业发布了多达1万人的就业需求,为贵安新区纺织智能产业园做准备。
一个多月前,贵阳贵安与江苏苏州在产业和产业上深度合作。系列项目正式签约后,将加快推进落地,启动新一轮产业发展。
从选址评估到配套跟进,从产品生产到链条完善,从园区建设到产业形成.在此期间,将会有许多“第一次”飞跃。
贵阳贵安抢新赛道,新一阶段楼市发展的开场哨。也是如此
010年至1010年,3条供电线路的部署在72小时内完成,贵安新区10千伏架空电力线路迁改刚刚刷新历史最快速度。
电力支撑区是省内招商引资的重大项目,是江苏恒力贵安新区智能新材料产业园拟建地。
每天有近1000辆工程车进出工地,场地平整工程现场如火如荼,给周边商贩的生意带来了火。
“这阵仗,可比那些年,拼得还狠了”。
电力线搬迁现场
启动开发的横沥工业园位于贵安生态新城。位于胡超乡兴安大道北段。周边有中坝农场,北接清镇古镇,南至贵安高铁站。
项目拟落户区域环境状况调查报告已于近日顺利编制完成,技术文本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推动园区顺利落地。
yle="font-size:15px;">与此同时,恒力官宣签下万余台高端化纤倍捻机和高速智能喷水织机订单,将会服务贵安项目。
按照计划,恒力将在贵安新区投资220亿元,按照循环经济、集约节约用地的要求,采用国际一流的先进设备和生产技术,重点建设高端仿真丝面料、高端特种功能性聚酯薄膜、纳米微晶石等产业项目,打造智能化新材料区域制造中心。
这是一家在苏浙领先,世界知名的龙头企业。
2020年8月,《财富》杂志公布2020《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恒力集团以805.88亿美元的营收,在石油石化领域位列第107位,排在中国中化与中国化工之前。
而在中国企业,特别是民企石化领域的排行中,其也是位列翘楚。迅猛的发展势头,稳定的营业收入、利润水平,规模直逼一些央企。

始建于1994年恒力集团,目前已经形成以炼油、石化、聚酯新材料和纺织全产业链发展的国际型企业。而其发展定位中,立足主业,坚守实业。
此次恒力率先落地贵阳贵安的产业,也是具有代表性的领域,在国内国际具有领先水平。
02 黔苏合作
11月底,苏州市“500强”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召开,入围2020年的世界“500强”的恒力获得通报表彰。
“建设的每一个项目,发展的每一个产业,都要做成全球行业标杆,保证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不落后...”恒力集团与会代表表示,在国家、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企业家要冲在前面,顶得上、靠得住,做好表率。
他也的确冲在了前面。
早在2019年底,贵州与恒力签订投资合作备忘录,拟于三年内在在贵阳市建设区域总部、在赤水市建设新材料产业园等。“建设区域总部及新材料产业园的同时,也希望在大数据、智能制造产业有所发展”。

今年恒力正式落地贵州不久,黔苏携手的产业发展,贵安新区与苏州工业园区共建产业园区,同样重磅。
未来,黔苏两地将建立健全区域交流合作体制机制,携手推进产业合作、创新合作、共建合作载体。
耳熟能详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已经走过26年的发展历程。位于城东的苏州工业园区,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
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
开发建设以来,苏州工业园区打开改革开放的大门,率先引入新加坡等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较好探索出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互动并进发展路径,并且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坚持以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产业已初具规模。高水平的“引进来”,大力推进择商选资和提升利用外资水平,推动制造业向“制造+研发+营销+服务”转型、制造工厂向企业总部发展。
产业园区打造,工业园区合作,背后都是政策红利,转变而来的产业前景。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会,也在加快向西南城市产业布局。新的发展格局中,传统制造业加快向内陆转移,承接沿海地区的产能,也带来西部地区发展的机会。
伴随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贵阳贵安携手迎来的,也是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03 留住他们
产城发展破局,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力度空前的扎实推进。面对产业落地,工业园区共建,求之不得的时候,内心无比期盼。但是真正到了眼前,又是否会感慨,转变来得太快?
上一次的万人招工,还是在手机代工厂刚入驻时,风风火火的时期。此次产业落地,近年来少见的大规模招工,能否留住那些常年外出的,打工人?
贵州一直是劳动力输出的大省。过去省内缺乏充足的要素密集型产业,支撑大量的用工就业需求。山区的居民离乡背井去沿海打工满足生计,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沿革。

此次产业园区开出的条件中,45周岁以下,男、女操作工各5000人。大部分实行计件制的倒班岗位,平均月薪约在4000-8000元左右。免费食宿、交五险,还有各类比较贴心的福利,企业园区文化氛围有所兼顾。
尽管整体上具有一定吸引力,但是面对再度而来的产业热潮,贵阳贵安的产业、工业步入的快速发展阶段,更需面直要的,也有劳动力就业方向与社会文化的一轮快速转变。
过去,本土产业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去工厂当工人的机会并不多。近年来,在汽车整车制造产业带动下,产业就业方向更趋多样化。
而从长期而言,产业发展依然须要首先解决好,人从哪儿来,到人往哪儿去。
从现在的就业趋势,特别是年轻人就业倾向,面对未来可能增长用工需求,急需提升岗位社会认可度。同时,就目前的产业先发区位而言,也须要依托清镇职教城等资源,加强职业技术水平的专项培养。
在解决就业与职业生涯的发展中,更需要让工人和群众,乐于成为新一轮产业发展主力军,能够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的发展。
伴随传统产业的一轮转换落地,那些曾经离乡的打工人,有望在家门口相对稳定的就业,也有更多的选择,免去路途的奔波,也能够更多的陪伴家人。
这也是贵阳贵安产业发展,要营造出的新产城生活。

目前,尚处于产业实体的建设阶段,基础建设全力投入,各种资源的积极支持。也要着眼完善配套的路网,建立健全畅通的物流渠道,推动企业实现从生产制造到终端销售的全程服务。
这体现出的不仅是,贵阳贵安发展的新速度,也是重要的机会,增进企业家们,做强实业信心与干劲,打造出优质营商环境的样本性工程。
在加快引进来的同时,既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满足订单生产所需。同时也要抓住扶持本土产业的机会,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产业协作的体系中,寻求多元化的合作模式,更多地吸引集聚省内的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向贵阳贵安集聚,再通过园区化的发展平台,搭建更好的产销渠道。
从而实现具有区域特色、贵州品牌、贵阳贵安制造标志的产业与产品,借由对外开放的广阔平台,参与到双循环的全球买与全球卖。

新区直管区示意
目前,贵阳多个城区与贵安新区的区域协作,加快打造“飞地经济”模式。而在新的机遇下,更加要探索的是,在先进理念的融合中,形成符合本土实际,具有本土特色,可持续的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共建模式。
04 产城赛道
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并非就是冰冷的工厂制造与生产,而是产业与城市融合的新城市发展导向。这与早期贵安新区的规划布局如出一辙。
在苏州工业园区中,着眼于“产城融合、以人为本”的定位,保持城市规划建设的高水平和高标准。以绿为脉、以水为魂的园区,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精心设计的雨水搜集和排水系统,令园区成为一座没有内涝的城市,也就是常说的“海绵城市”。
按照城市功能布局定位划分不同类别居住区、相配套的商业服务体系,推进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以金鸡湖为核心展开,环金鸡湖区域布局中央商务区,构成园区的城市级中心。围绕80平方公里“中新合作区”,布局商务、科教创新、旅游度假、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四大功能板块,形成“产城融合、区域一体”的城市发展架构。

与苏州工业园区的布局相仿,伴随新一轮的产业开发,贵阳贵安产业人口的聚集和流动路线图,又在悄然发生转变,
吹响新一阶段楼市发展的开场哨。
目前,贵安楼市自然地理的区隔,分为湖潮的生态新城、党武的大学城、马场的科技新城三大主要城区。

早期城区规划示意
以恒立产业园的区位而言,处于贵安生态新城与清镇老城结合部。向北邻近金茂布局的水晶智慧新城,也是央企投资改造的产业园区。
由此一来,两大产业新城如果得以成型,基本上联通清镇南与贵安北,并且加强贵阳贵安衔接重要板块融合力。
生态新城的产业人口集聚,以及相关发展预期正在加强。同时,伴随久安、石板、麦坪的开发,围绕高铁站点,地铁S1号线1期的建设。吹了多年的的楼市潜力,正在加速的积累。
花溪大学城,周边布局的装备制造产业。更多的市场所需,还是来自于现有的高校资源转化,同时较好的承接贵阳购买力溢出。
马场科技新城,位于贵阳与安顺平坝相交的,规划布局有数据中心,周边的手机代工产业,以及综合保税区域。
下一阶段的开发而言,位于此地的中交文旅项目开发,成为产品属性的新导向。与云漫湖和北斗湾的山水文娱资源有效结合,有望成为近郊山水田园,以环贵阳贵安文旅小镇,带动一轮市场关注的热潮。

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至2035年的新15年的远景之年,做好高新技术产业与实体经济相融合,既要满足要素密集型产业转移的现实所需,也须要加快增强本土产业、新型工业化等核心竞争力,让技术创新赋能开拓未来的机遇。
产业并进,“自强机遇”;城市未来,“智强不息”。
以5年为期,并不为远。贵阳贵安发展的新路径,须要从量变到质变长期稳固的积累。而今迈步从头越,未来再创的实绩,更加来自于砥砺奋进中,
只争朝夕的,脚踏实地。
(一苇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