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在谈论创新。那么,如何创新。
作为,——种植业在农业细分领域有哪些创新?种业除了引进种子、更新管理方法、解决施肥之外,如何才能在技术上赶上时代?
在谈及种植业创新之前,首先要了解种植业为什么要创新。其实有三个原因:
1、竞争的需要
农业圈很大,但也很小。如果我们周围的人都在创新或引进新技术,他们的生产效率或成本会更低,产品质量会更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价格会更低。这是竞争。不做,同行就做。如果你不小心,你会被市场抛弃。
2、市场决定
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消费升级的影响,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不仅仅是吃好,更是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由于种植业不改变种植方式,后果可想而知。
3、政策需要
农业受政策影响最大,种植业也不例外。中央一号文件几乎每年都提到“食品安全”。
食物的来源是农产品!只有农产品安全健康,食品才能安全健康。
因此,国家各项政策正在制定品种、产业结构、绿色生产方式等行动计划。
下面,农骏结合实际案例,梳理近年来种植业的创新案例,分析种植业的大趋势,让种植经营者找到成功的秘诀。
1、生产创新:农业大数据
靠天气吃饭的农业时代,真的不适合现在。农业大数据已经证明了它在农业许多细分领域的重要性。
我们发现农业大数据可以帮助种植者解决病虫害、质量问题、市场供需等。
目前,85%的种植者利用大数据平台反馈的信息获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因此,即使是不懂互联网知识的农民,也可以利用农业大数据提高种植水平。
例如,大数据茶园新模式以农业大数据为基础,以茶叶数字化模式为指导。
目前,这种模式的显著综合效益已经显现,平均每亩增收数万元:一是避免了2017年持续高温天气和2018年初“冷泉”带来的经济损失。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新模式降低了亩均经济损失。几千美元;二是大幅度降低种植成本,节约水电50%、化肥30%、人工成本90%、农药50%;第三,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管理创新:农业大棚
农业大棚解决了传统农业的两个问题:1)质量问题。农业大棚帮助种植者解决产品质量问题,对农产品有利
质和口感的提升。2)错时销售问题。农业大棚的蔬菜或者水果可以错开传统农业的上市时间,避免市场竞争,为种植赢得市场的主动性。比如,80后创业者阿姆采用农业大棚种植草莓。阿姆在大棚里反季节种植草莓,在市场短缺的时候供应产品,以填补市场空白,提高收益。其价格也超越传统草莓,一斤草莓十几元,另外在产量上也得到大幅度提升,一个大棚一天200多斤,每个大棚一年都能多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
3、市场创新: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soilless culture)又称营养液栽培、水耕栽培,是一种不用天然土壤,而采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必需元素的营养液提供营养,使植物正常完成整个生命周期的栽培技术。它极大地扩展了农业生产空间,使得作物可不依赖土壤进行生产,发展前景非常广泛。
我们发现,无土栽培脱离了土壤的限制,极大地扩展了农业生产的空间,使得作物可在不毛之地上进行生产,发展前景非常广泛。目前,几乎所有的植物工厂均采用无土栽培模式。
比如:2017年6月20日,京东集团和日本三菱化学控股集团在植物工厂领域展开了业务合作。京东将涉足蔬菜生产,三菱化学将向其提供植物工厂和栽培技术。未来,京东将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建设自营植物工厂,扩大生鲜业务。该工厂将每年生产生菜和油菜等300吨蔬菜,京东将通过自主栽培和利用本公司物流网,强调产品的新鲜、安全和安心。
3、品种创新:海水稻
如何让7%的土地养活占全球20%的人口。袁隆平做到了。
2017年牛9月28日,由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项目将在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试验基地和金口镇海水稻稻作改良国家示范基地进行实地测产。
袁隆平表示,将在3-5年内选育出在盐分浓度3-8‰海水灌溉种植条件下,产量达300公斤/亩以上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
据了解,全球有9.5亿公顷盐碱地,其中1亿公顷(15亿亩)在中国,2.8亿亩可以开发利用。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希望通过耐盐碱杂交水稻(俗称“海水稻”)的研发和推广让盐碱地像普通耕地那样造福人类。
4、技术创新:直播技术
水稻直播栽培(简称直播稻)是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作业,在本田里直接播上谷种,栽培水稻的技术。与移栽稻相比,具有减轻劳动强度,缓和季节矛盾,省工、省力、省本、省秧田,高产高效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栽培方式。
直播稻省去了育秧和移栽等费工费力的生产环节,使稻作过程得以简化,尤其在增产上超越传统水稻种植技术。
比如,据某农业公司采用直播技术种植水稻节省成本。该机播幅2.5米,行距25厘米,株距14厘米,一播10行,同步开沟起垄定量播种。“一台直播机每天可播70亩以上。通过我们的对比实验,与机插秧相比,水稻直播每亩可节省成本91.5元,增产50公斤,节本增效251.5元。”
5、模式创新:种植业+旅游
种得好,还要卖得好。种植业的创新不仅仅在种植端,还要在模式上创新。比如,种植业+旅游的模式创新。
种植业+旅游解决种植户的2个问题:1)种植标准化的问题。通过发展旅游迫使种植业标准化、现代化发展。2)销售问题。种植户解决旅游、采摘、体验等活动拓宽种植园的产品销售路劲。
比如:重庆市革命老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河镇大林村“丰满园果蔬种植基地”,负责人张应琼一边疏果一边说,当初的种植设想就是采用大棚调温、露地种植以及不同品种,延长樱桃采摘期,再配以草莓、大棚西瓜等。同时开展采摘、观光鞥旅游休闲活动,助力种植基地产品销售。
6、土地资源创新:轮作
所谓“轮作”就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中国早在西汉时就实行休闲轮作。
轮作带来的效果也是直接性的,其效果有2点:1)节本,节省生产成本,减少化肥、农药等物质投入。2)增收,增加产量,增加产值。
国家对轮作也有重大布局。比如,2016年月6月份,农业部等十部委联合出台《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方案》提出,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等地推广轮作500万亩(其中,内蒙古自治区100万亩、辽宁省50万亩、吉林省100万亩、黑龙江省250万亩)。
同时,轮作技术路径:推广"一主四辅"种植模式。"一主":实行玉米与大豆轮作,发挥大豆根瘤固氮养地作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优质食用大豆供给。"四辅":实行玉米与马铃薯等薯类轮作,实行籽粒玉米与青贮玉米、苜蓿、草木樨、黑麦草、饲用油菜等饲草作物轮作,以养带种、以种促养,满足草食畜牧业发展需要;实行玉米与谷子、高粱、燕麦、红小豆等耐旱耐瘠薄的杂粮杂豆轮作,减少灌溉用水,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实行玉米与花生、向日葵、油用牡丹等油料作物轮作,增加食用植物油供给 。
7、模式创新:种植托管模式
其实,种植托管模式有几个分类:一是半托管模式,就是种植中部分业务托管给服务公司;二是全程托管。种植户把种植需求全部托管给农服公司种植户,整个收成归种植户,种植户需要支付费用给服务公司;三是土地托管是指部分不愿耕种或无能力耕种者把土地托给供销社等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并由其代为耕种管理的做法。
比如: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依托源和堂药业公司藏红花种植基地,对2016年脱贫出列贫困村的特困户,从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中切块安排贫困户藏红花种植托管资金,按每户1万元的标准直接支付到该公司账户,用于种植经营藏红花。根据约定,该公司确保贫困户前三年保底收益分别为2500元、3000元、3500元,2019年合同期满后,该公司无条件全额返还所投入扶贫资金。同时,贫困户可优先到公司务工或参与种植、管理。
8、经营创新:立体种植
立体种植就是指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的一种种植(养殖)方式,简单的例子就是“稻-萍-鱼”种养结合。
当然,立体种植也可以理解成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等多方面种植(养殖)条件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种养模式。
典型的例子应该就是中国传统的“四位一体”的庭院农业模型(例如:将鸡、猪、沼、菜等生物组分整合成一个生态微循环系统)。
比如,80后创业者王东(化名)采用立体种植方式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收。王东开展葡萄架下复合经营,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王东的经营门道是葡萄架下发展畜禽养殖业,每年每亩可增加纯收入2000元左右,其中:养鸡年纯收入达560元/亩,养鹅年纯收入达810元/亩,养羊年纯收入达600元/亩;在葡萄林下种植蔬菜,可增加纯收入1900元左右;在葡萄林下繁殖葡萄小苗和绿化小苗可增加纯收入3000-4000元;发展中药材半夏,每亩可产半夏500斤以上,可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同时,还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种植业的创新不管在品种、技术、经营、管理等上面创新,还是在商业模式创新,经营者都要遵循结合实际,再大胆尝试。毕竟,路不是等出来,而是走出来。
你对种植业创新还有哪些想说的,欢迎留言交流。
点击了解更多,相互加群与农业大佬同行或订阅公众号:农业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