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陕西理工大学,商洛学院创新创业

从1976年成立的陕西商洛五七师专开始,商洛学院走过了40年的光辉历程。学校自成立以来,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发展为重中之重,坚持“仍教为学,以实际应用为重”的办学理念。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开拓和创新,商洛大学的教学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15年,学院收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教育厅转型发展试点两项评估。学院的发展成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专家的高度评价。让人想起过去,40年的风雨兼程,40年的艰苦奋斗,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几代商洛学院人的无私奉献,几代商洛学院学子的辛勤耕耘,谱写了一首“桃李满天下”的壮丽诗篇。

——的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学院成立之初,位于商洛东端的东龙山上。当时的教学环境非常艰苦,教学条件极差。“晴天有土,雨天双脚有泥”,“毡房有食堂,瓦房有教室”都是当时形象的写照。商洛大学的人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自己的教学之旅。经过40年的发展,商洛大学的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563632平方米,总资产7.3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价值8000多万元,专业实验室96个,语音实验室7个,多媒体教室47个,学术报告厅5个,教学电脑1948台。馆藏纸质图书89.5万册,电子图书47.06万种,馆藏有《四库全书》等珍贵文献。教学软件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了28个反映教学水平的本科教学项目。其中,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个,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2016年,化工与现代材料学院被批准为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院校。教学条件的改善极大地促进了学院内涵式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专业建设。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学校设有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应用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生物医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 即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和体育教研室。 现有本科专业36个,涵盖文、理、工、经、管、农、文等学科,面向27个省市(区)招生,在校生近1.2万人,成为商洛唯一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肩负着为商洛乃至陕西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

教师队伍逐渐壮大。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校教师的成长和提升。长期以来,商洛学院一直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扩充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加速成长,提升师资队伍。医院有516名专职教师。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教师172人;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451人;教师中有二级教授3人,三级教授3人,国家级道德标兵1人,省级道德标兵1人,省级名师5人,兼职硕士生导师21人,专业带头人29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徐宗本,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加平,著名作家贾平凹等知名专家学者长期聘为兼职教授,聘请外籍教师5人。依托社会组织、兄弟高校和地方企事业单位,组建了一支69人的兼职教师队伍。为实现“人才强校”的目标,学院正在实施“十大人才工程计划”,目前拥有张胜勇、赵两位院士,高胜利、赵桂芳两位客座教授。到目前为止,学院逐步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大大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

——在服务地方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商洛学院扎根商洛大地。商洛学院人树立了服务商洛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积极参与商洛学院“扎根地方行动计划”。学院自成立以来,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秦岭现代中药资源和绿色食品开发利用、秦岭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贾平凹研究、秦岭画派为文化遗产,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务基层,凝练打造办学特色,以实际行动为商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学院自成立以来,已为国家输送了3万多名合格人才。它们遍布商洛,有些已经遍布全国。他们在商洛各条战线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商洛乃至陕西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涌现出王建军、刘占良、陈、李华、尚刚、刘、彭亚红等一批优秀校友。

——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学院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并严格执行。学院根据办学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2006年初,认真研究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的区别,参照兄弟高校同专业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制定了2006版人才培养方案;2009年,为适应教师专业向综合应用型转变的需要,我们积极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2009版人才培养计划;2012年,学校收回了土地

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认真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高校同行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与制定工作,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2014年再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补充修订。2016年,学校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需要,再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创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必将大大提升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才创造良好条件,人才培养质量跃上了新台阶。我校学生基础理论扎实,文化底蕴深厚,动手能力娴熟,创新思维活跃。近年来,该院本科生考研通过率连年保持在14.5%左右,连续3年都有3个专业的学生考研通过率超过30%。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方面共获得国家级立项36项、省级立项157项;在学科竞赛方面获得国家学会级奖励390项,省级奖励445项。2016年,该院获批66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近年来,该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创业率达到2%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


著名作家贾平凹说:“真正推动商洛、为商洛培养和储备人才、给商洛出力的是商洛学院,当然也有同学选择远走高飞的,但是我觉得大多数的同学将会消化在这个地区,为商洛做贡献。”著名学者肖云儒说:“商洛学院是在商洛这块文化的沃土上树立的一座‘精神文化的塔标’”,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生勇教授说:“商洛学院是个好大学。”商洛学院是镶嵌于商洛大地上的一张金色名片,是飘扬在丹江河畔上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支持着商洛城市社会品质的提升,支撑着商洛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商洛学院人正在用他们的努力致力于这张名片闪闪发光,这道风景线更亮更长;致力于为商洛地方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致力于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文/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