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香港影视公司50排名,国内顶级的娱乐公司排名

作者丨屈露露

编辑丨孤鸽

港星再就业

陈木胜停不下来,连做梦都是剧本里的人物。他太爱演戏了,有一次专门跟经纪人说:“别让我闲着,最好一个接一个拍。”

的确,如他所愿,他坚持拍摄了十几年。不过不同的是,我们以前主要是在香港拍TVB剧,现在要北上内地演网络大电影。车间里有句话,叫“港星再就业”。

前段时间他在横店拍摄网络电影《霸王》,饰演刘邦,明道饰演反面角色。进群前,为了更快熟悉人物,他查百度看人物关系,看别人的影视剧。进组后发现难点在于动作戏。

陈木胜感叹《博客天下》,“就算是网络电影,现在要求也很高。(每个人)都想要一些复杂的动作。”TVB简单的“低头再扫腿”动作是行不通的。

“我对自己要求很高”,对身体替身的抗拒让陈木胜想要挑战自己。

在电影《霸王》中,陈木胜扮演刘邦

在过去的两年里,他几乎要求自己成为一名劳模。从2017年的第一部《斗战胜佛》到2021年的第一部《霸王》,五年间在陈木胜拍摄了30多部网络电影。

最频繁的一次发生在2018年和2019年,他一口气拍了13部网络电影。这些电影的名字简单直白,吸引人的眼球,比如《青山降妖录2》 《济公之英雄归位》 《齐天大圣之万妖之城》 《济公之神龙再现》 《斗战胜佛》。

在这些网络电影中,他是一个皇帝,一个仙女,一个怪物。孙悟空和济公分别单独演了三次。

陈木胜评论说,那是丰收的一年。“我拍了围绕风神的故事,演了姜子牙,演了雷震子.《风神》里几乎所有角色都给我演了一遍,真有意思。”

点击率和票房是网络电影成功的标准。自从2017年第一部《齐天大圣之万妖之城》打破票房天花板,成为当年的行业盛事,陈木胜的招牌就彻底启动了。

很多人用钱和项目找到他,让他发挥作用。在这些剧中,童话占了一半;另一半是像迪徐人杰和包青天这样的传奇人物。在过去的两年里,他几乎扮演了他小时候见过的所有英雄。

在这么多的网络电影拍摄经历中,《齐天大圣之万妖之城》让他最难忘。影片以阿拉善为背景,下飞机后花了几个小时才到达拍摄现场。经过长途旅行,他看到了一片广阔的沙漠。

连绵不绝的山峰被一层层褐色熔岩覆盖,气势恢宏。“哦,真的很值得。”他感叹说,因为是在自然保护区,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这个奇观。

0103010剧照

据优酷20报道,这部剧在陈木胜拍摄了十天,上线后收入非常不错

19年1月发布的网络电影排行榜显示,该片以1143万元的分账金额排名第三。


2021年1月14日,中国网络大电影最高票房分账演员总榜显示,陈浩民凭借多部影片稳坐榜单男演员第一位,坐稳了“网络电影一哥”的交椅。


《天龙八部》中书生意气的段小王爷、《封神榜》里坦然无畏的哪吒三太子、《西游记》里的疯癫猴儿……十几年前在TVB的日子已成往事,如今的陈浩民头也不回地杀入鄙视链最底端的网络电影,“游戏人间”。


从香港影视黄金时期的宠儿,到网络电影票房保障,发生在他身上的际遇,奇幻又幸运。


或许对陈浩民来说,一直被时代的洪流推搡,面对无可奈何的天命时,他选择以“搏斗”姿态去承受。这故事冰冷又残酷。


TVB的高光时刻


网络电影里有一个不成文的定律,前六分钟定生死。如果以时间作尺,把陈浩民的演艺生涯看成一部网络电影,他的“前六分钟”可谓相当精彩,代表作均在这个时期产生。


TVB给了这位年轻人无限风光,用他的话来说那是“很辉煌”的日子。


1996年,TVB筹备拍摄《天龙八部》,著名制作人李添胜担任监制。此人非常会挑演员,《射雕英雄传》的张智霖、朱茵,《神雕侠侣》的古天乐李若彤,都由他一手挑选。


入行不久的陈浩民被看中去试镜,一开始他并不愿意,觉得自己初出茅庐,又是这么大的剧,一定是要陪跑的。尽管如此,试镜前他还是买了本书,花了四天时间看了三百多页。


运气眷顾了他,试的那段戏刚好温习过,他演得很顺。


结束后,他拉着自己的宣传人员,跟李添胜要求想看试镜片段。李添胜面无表情地播给他看,还问他觉得演得如何,陈浩民说挺好的。李添胜继续问,“还有问题吗?”陈浩民回答没有了。


回去后就被工作人员痛骂,说他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就去麻烦别人,一个黄毛小子在大监制面前翻看什么试镜片段,还说段誉无论如何都选不上他演。


陈浩民真以为没戏了,但过了不久,电视台的录用电话就打到了家里。多年后接受港媒采访时,陈浩民再回忆此事,说李添胜是他的贵人。


当年,试镜结束后大多数演员都没敢看试镜片段,只有陈浩民要求看了,李添胜感慨,“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叫来试镜,竟然不翻看试镜片段,不看片段怎知自己演得如何?”他相信陈浩民是一个认真的人,段誉就这么定下来了。


97版《天龙八部》 陈浩民饰演段誉


1997年,《天龙八部》在香港TVB翡翠台播出,陈浩民和黄日华樊少皇、李若彤一众明星重塑了这部金庸武侠巨著,掀起播放狂潮,创亚洲收视率第一。


第二年被引进内地,几乎同一时间在18个省级卫视播出,创下中国电视剧历史。


剧中,陈浩民饰演的段小王爷,机灵聪慧,俊俏通灵,是后来者难以逾越的经典。这部剧被誉为上世纪90年代香港武侠剧的巅峰之作。也是在这部剧里,陈浩民喜剧式的演戏风格初步确立。


更多的机会随之而来,1998年,陈浩民接替张卫健,出演《西游记2》中孙悟空一角,他备感压力,愈发深入地钻研角色,要塑造出和张卫健不同的孙悟空,“我就要演出我的特色”。播出后果然反响很好,剧中“真假美猴王”那场戏更是被奉为经典。


《封神演义》中陈浩民饰演哪吒


2000年,TVB再次翻拍《封神演义》,内容分为爱子情深、忠义乾坤两个篇章,主角设定成哪吒、杨戬和雷震子,陈浩民饰演哪吒三太子,叛逆乖张。同时加入了大量动作、喜剧的元素,是典型的港式喜剧武侠片风格,正是陈浩民所擅长的,名气进一步高涨。


然而,繁华不过是表象,时代的齿轮一刻不停,香港影视黄金时期即将过去,陈浩民赶上的是最后一班车。《封神演义》之后,TVB走向衰落,而内地影视市场逐步发展,大批港星选择北上。


陈浩民是这批人中的一个。


北上拍剧


2002年播出的《一网情深》,是陈浩民在内地拍摄的第一部戏,与当红小生陆毅合作。也是这次拍摄让他发现“内地实在太多高手了,卧虎藏龙”。


他觉得,要想在演技方面有所提升,就必须要北上。“就像一个武痴,当然是跟多一点的高手过招,自己的武功才能提升。”这是很正能量的表达。


究竟为什么将演艺事业重心转移至内地,陈浩民也曾给出过另外一个版本的解释:在TVB,从起初担任男主,到后期演配角,年轻气盛的他多少有点不服气,“此处不留人,自有留爷处”。


如今,向《博客天下》再次回忆起北上缘由,少年意气已经不再,陈浩民以一种励志者的态度回看,“你也看到我周遭很多演员,他们都想打开内地市场,也不见得是那么容易。”


他用“顺利”来形容自己的北上生活。得益于《天龙八部》和《封神演义》积累的巨大名气,陈浩民在内地受到行业追捧,机会更多,“我拍了十几年的戏,没有去试过一次镜。”


很多人拿着剧本让他对戏、看戏,等他做决定,“下一个戏你演什么?”,“你有没有兴趣?”,主动权都在他手里。


从2001到2016这十五年里,陈浩民没有停歇过,每年都至少有一部作品拍摄。最多时候是2016年,他有八部作品在拍或在播的状态。


不挑剔、卖命演,对于找过来的角色,陈浩民不会拒绝,理由是“我觉得我所拒绝的不是一个角色,是一个演出的机会”。


每一次演戏,他都使出浑身解数完成角色,希望可以获得下一次演出机会。“我做人比较随缘,不会特别为某个角色(争取),因为我也明白,岂能尽如人意。”他对《博客天下》说。


但这些作品的口碑并不尽如人意,观众对他夸张搞怪的风格逐渐失去耐心,“段誉”的滤镜消失了。


2014年他主演的《新济公活佛》播出,这是“济公活佛”系列中口碑最低的一部,有豆瓣网友愤怒表示:“恭喜陈浩民成为新一代古装烂片王,逢片必烂,他已经回不去了……”


与此同时,90后和千禧一代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他们不再痴迷港剧武侠里的快意恩仇,更受网络文学影响,那是完全不同于金庸的一个个小世界。


《仙剑奇侠传》《古剑奇谭》等一大批仙侠剧被搬至荧屏,新人类喜欢强情感、高翻转的故事,在互联网上为“爽感”付费,传统武侠剧逐渐走向没落。


一席白衣、眉眼含情的贵公子段誉,与他的扮演者陈浩民,他们的黄金时代都结束了。


“网大”新机会


陈浩民不会服输,他总能寻得机会。


2015年的某天,陈浩民打开爱奇艺,准备看一部电影《道士下山》打发时间,但一直挨到片子播完了,还没等到主角王宝强出来。原来,他看得是网络大电影《道士出山》。


“不是有王宝强吗,怎么没有?”他很纳闷。尽管如此,这是一次不太坏的观影体验,他沉浸在了故事中,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时长120分钟,拍摄时间8天,成本28万,票房回报达到2400万——完全不同于院线电影的生产模式,《道士出山》是网络电影爆款的范本。


很快,这个行业成了资本眼中的新大陆,无数掘金者蜂拥而至。


陈浩民想要试探这个新领域,而机会也来得很快。2016年,他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都惊讶的决定,接受网络电影《斗战胜佛》邀约,出演孙悟空。


《斗战胜佛》剧照


他给出的解释是“这算是一个回忆杀”,因为有不少影迷曾问他什么时候会再演孙悟空,而《斗战胜佛》恰好是个契机。


这位曾经创立过网络电影票房记录的导演,更愿意用“单纯”来形容这件事,“在那段时期,香港演员比内地演员更单纯一点,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新鲜事物,是可以去尝试的。”


其实,蔺水净自己一开始对接拍《斗战胜佛》非常犹豫,“演员和导演都比较爱惜羽毛。”但陈浩民不是,“他是抱着一种非常试探性的、试一试网络电影到底是什么的(态度)。”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发生在电梯间里,蔺水净去接陈浩民,两个人一开始就聊剧本。陈浩民在化妆间定妆时,他就用这两个半小时介绍了《斗战胜佛》的人物关系,还拿出分镜图给他看。


陈浩民惊讶:“没想到网络电影还能这么认真地去做。”


《斗战胜佛》


开机后,陈浩民并不适应网络电影的拍摄节奏。2016年,这个新的网生物种尚处在畸形发展时期,相对影片质量,投资者们更看重点击量,对时间和成本一再压缩。


一部电影大概有80到100场戏,院线电影每天的工作量大概是三场戏,但网络电影并不适用,必须保持高节奏,以质量交换时间,快速回笼资金。


《斗战胜佛》在12天拍摄了70场戏,平均一天就要拍摄7场。“如果一天拍3场戏到4场戏,你上厕所可以走着去,但拍到这样一个度的时候,‘对不起,陈老师你得快点’,他得跑着去上厕所。”蔺水净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


拍完后,市场的回报相当丰厚。2017年3月15日,《斗战胜佛》上线,16小时点击量超过千万,上线7天点击量破5000万,多次刷新网络电影记录。


投资成本600万,最终分账票房达到2655万。


这部影片让陈浩民尝到了甜头,他将自己的事业重心转移到这个新行业。网络电影受众大多为成熟的男性用户,陈浩民的港星光环并未消散,在很多人眼里,他必须要是“那个陈浩民”。


很多找他来拍的本子都是二郎神、孙悟空、济公这些经典人物。“很多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英雄人物,我差不多都演过。”他说。


到2019年,短短3年时间,陈浩民已经拍摄了16部网络电影,几乎平均一年5部的产量。但问题是,拍摄时间上的压缩,与影片质量层次不齐,造成了个人口碑的消损。


做人宽一点


2020年,有人在陈浩民的抖音账号下发问,“你现在咋回事?老演烂片。很缺钱?”


半个多小时后,陈浩民回应了这条评论:“很多人说我是烂片之王,我同意,虽然这个名字有点不好听,可是我心里明白,因为我很多朋友有工作开,有饭吃,我就满足了。”


他认为这些都是命,是老天爷安排好的,无所谓输赢。“你又何必跟天斗,跟天怎么斗啊?没得斗了。”电话里,陈浩民声音懒懒的。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我做的事情永远都比人家快一步。当大家还把重心放在香港市场,我已经去内地发展,当大家想来内地发展的时候,我已经去拍网络电影了。”他对《博客天下》说。


究其原因,他的座右铭是“做人宽一点”,这句话是他从一个老前辈那里听来的。


当时有人骗这个老前辈钱,他并没追究,陈浩民不解,“为什么不把钱要回来?”老前辈说人家也有难处,然后话锋一转,“我很庆幸我是被欠钱的一个,而不是欠人钱的那一个。”


他觉得老前辈很智慧,“两个角色给你,你想当欠人家钱的那个,还是等着人家还钱的那个?”


陈浩民不想当欠人钱的角色,拍网络电影也是为了如此。


他很难笼统地向别人解释,自己究竟是一个爱护羽毛的人,还是喜欢妥协的角色,“谁不想保护自己,但要懂得去权衡利弊,有些时候要做适当的调整,我不能一本经书看到老。”


对很多事,他已经不计较了,看得很开,“贵一顿饭、便宜一顿饭,反正都能让我温饱。”他最开心的事,是有一年获得了网络电影最佳男主角的奖项。


“年纪越来越长,身份也有变化,以前是单身一个人,后来慢慢有家庭,有太太、有孩子,我要兼顾的事情越来越多,不会特别钻牛角尖,因为没时间。”他说,“所以我也没想过要回应那些事情,时间可以证明一切,谁对谁错反正以后再说啦。”


已经五十二岁的陈浩民,来内地发展多年,但却仿佛不曾离开过TVB:语言是TVB的腔调,演戏方式和角色是TVB时期的延续,他本人喜欢的大明星是周星驰和周润发......


登上那辆名为“网络电影”的特快巴士,他要做始终和时代同行的那个人,尽管在外界看来,那辆巴士的终点是1997年的“陈浩民站”。


他本人像是一个安全先生,听经纪人的话,不停拍戏,拍网络电影。


陈浩民一家人


就这样安于现状吗?


当聊起未来,他计划拍摄一部凶杀片,故事的灵感来源于一起社会新闻。这次,他终于不用戴上散发着臭胶水味的头套,甚至没有惯常的无厘头、夸张雷人的动作。


褪下古装,他想演一个陈浩民自我主宰的故事


至于电影什么时候成型,还要等上一段时间:他得了解完电影制作工业之后。


“我总不能一辈子都拍戏,如果没人找我拍戏怎么办?难道我就离开这个行当?”


“我不会让自己离开。”他很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