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定远县在预算绩效管理上下功夫,做到“坚定、完整、严格、务实、真实、清晰”,针对问题出实际招,强化预算绩效监督管理的筋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11月9 -10日,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培训会在定远县召开。会上介绍了定远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的先进经验,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建立了绩效评价业务模式,作为全省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的学习模式。
第一步从“监狱”开始,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往年绩效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定远县坚持“坚定”起步,强化制度保障,加强指标体系建设,加强培训交流,夯实工作基础。印发《中共定远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定远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定发〔2020〕11号)等12个制度文件,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与晋安区、庐江县、广德市、枞阳县、易县等区(市、县)沟通,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积极推进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建设,将绩效管理嵌入预算管理一体化体系。编制绩效管理业务PPT指导材料,送县绩效管理工作组,鼓励业务人员加强自学。同时,对全县123个预算部门和二级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了3次业务培训,并召开座谈会,探讨绩效管理的工作方法。同时,县委、县政府将绩效管理工作纳入2020年全县工作管理目标和工作效能“双考核”,以评促做,进一步强化绩效管理工作。
第二个措施是“全方位”,编制整体绩效目标。鉴于前一年,在项目资金预算安排中,有少预算的绩效目标。有很多现象,比如对资金使用的管理多了,对业绩产出的质疑少了。在定远县预算编制中,坚持“全面”发展,全面编制绩效目标,覆盖所有预算单位,加强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管理。全县新增资金500万元以上重大新政策新项目18个,涉及资金17.89亿元,开展综合预评估。全县80个一级预算单位和123个二级预算单位全面编制了绩效目标。在覆盖“四个预算”的同时,向政府债务资金、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合作拓展。所有绩效目标应在“两集中”中进行全面审核和重新批准,作为预算资金安排的依据。
第三个措施是严格控制,严格控制流程。针对往年财政资金拨付后,对资金使用情况跟踪监督较少,重问题排查、轻过程预防的现象,定远县坚持以“严”字为统领,“双监控”控制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预算执行和绩效目标实现。坚持常态化监管和集中监测。对于资金使用中存在的滞后、资金不足等问题,财政局业务股办会同预算部门及时深入检查、现场核查,并提出解决方案。在全年两次集中运行监测中,要严格控制阶段性资金使用,预测年度目标实现情况。梳理问题,严格防范和消除风险,确保年度绩效指标实现。同时。集中审计和问题通知。县财政局按照业务集中、存量房负责的原则,重点审核绩效经营报告和经营报告两次,并与日常掌握相结合
第四个措施是在“真正”的地方定居下来,评估基金的表现。针对前一年的单位绩效自我评价,部门评价看任务,财务评价不深入,“请我评价”中有很多委屈。定远县在绩效评价中坚持“实”,即第一次评价是资金使用得当,第二次评价是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第三次评价是满意度效果,迫使预算单位转变观念,树立“我要评价”的意识。结合2019年和2020年年度预算资金,实际自评项目支出资金365项,总体支出资金80项。部门评估主动作为,务实作为,重点筛选119个部门评估项目,评估资金12.31亿元。聚焦财务评价,求实效。组织县财政局、审计局、扶贫局、社会第三方机构联合组织业务开展重点金融项目20个,涉及资金4.2亿元。坚决杜绝“打招呼”评价,杜绝敷衍了事报道。
第五个诀窍是在“真正”的地方切刀,真正管理结果。针对往年绩效管理成果写在纸上、用在嘴上、谈“狼来了”而实际运用较少的现象,定远县在绩效管理成果应用上坚持与预算资金管理挂钩,将绩效管理成果作为激励约束预算资金管理的重要抓手。根据问题真实通报,绩效目标评审结果分行业上报,运行监控评审结果分两次汇总上报。针对资金来源不明、项目实施困难、项目预测结果不佳等项目,我们坚决砍刀。结合绩效管理结果,9月向县人大报告追加预算12.65亿元,12月全年预算目标减少14.26亿元。
第六个措施是在“明”的地方公开,公开透明,有监督。针对往年绩效管理不透明、公开,缺乏社会和人民代表监督的情况,定远县坚持把绩效管理工作放在明处,做到全过程透明公开,积极接受监督。集中统一开放。在县政务公开网增加“绩效管理”栏目。除上级部门要求在规定网站上披露绩效管理信息外,各单位集中在“绩效管理”栏目统一披露绩效管理信息。坚持全过程、全覆盖、全透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主动向NPC汇报。积极向同级人大报告全县绩效管理工作。重点项目绩效管理链接县人大预算预警监督系统,两次向县人大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报告3个重点项目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情况,涉及项目资金2.19亿元。袁的话,获得了县人大的满意
”回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写入《定远县2020年预决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安排的报告》,向全县人民代表公开,接受人民代表询问和监督,共同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成效的提升。(马军、杜峰、黄梓晔 刘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