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毕丽,34岁,安徽智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颍泉区政协委员,颍泉区工商联副主席。荣誉:获2019年度阜阳市第四批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17年度北京市优秀人才骨干;荣获2014年全国优秀工程咨询.
人物:邓,34岁,安徽智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颍泉人,颍泉市工商联副主席。
荣誉:获2019年度阜阳市第四批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17年度北京市优秀人才骨干;获2014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累计发表SCI/EI高水平科学论文10余篇,获专利20余项。
博士毕业后,邓带领团队在中关村苦干6年,研发出国内领先的技术。2018年,他以先进的技术扎根阜阳,带领公司团队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建成了超薄纳米晶带材示范生产线,填补了安徽省产业空白,成功入选安徽省第四批重大新兴产业项目。他年轻时为什么选择阜阳?听听他怎么说。
摘要
记者:你好,邓先生。我知道你专注于新材料的研发,无论是学习还是创业。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方向?
邓: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我从小就一直喜欢工程。我还在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学了这么多年,只想学以致用。也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我发现自己喜欢探索新材料的研发。
记者:你毕业几年就开始创业了。当时是什么情况?
邓:据说万事开头难。2012年毕业后,我在北京中关村从事新材料、节能环保的研发工作。当时刚出校门,没钱,生活条件差,但很上进。每天从早忙到晚,除了吃饭工作。晚上12点以前没睡过觉,几乎没时间娱乐。
2015年,我和几个朋友在北大科技园创办了北京黎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专注于纳米非晶材料的研发。当时我们的团队很小,成员都是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没有充足的资金、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网络资源,公司在经营中每天都会遇到困难。然而,每个人都渴望在一个地方工作。虽然他们很累,但他们的心很快乐。
记者:因为您的坚持,经过6年的努力,我们成功研发出了可稳定量产的10微米纳米非晶带材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你能告诉我们一些关于纳米非晶材料的事情吗?
邓:非晶材料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材料。它可以应用于无线充电和新型智能手机
能源汽车充电、智能家电变频控制、太阳能和风力发电、新型变压器等新兴领域。
国外出口到我国的非晶材料大多是20多微米技术,不要小看这10微米的差距,现在智能装备越来越轻薄化,这就要求手机内部的各种器件、材料体积更小,所以厚度是纳米非晶带材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目前,国内有200多家非晶材料的生产企业,产品厚度一般在20-30微米。我们能做到10微米级,属于国内领先技术,填补了安徽省内产业的空白。这是我非常骄傲的。
这片热土,实现了我的创业梦
记者:拥有了领先的技术,为什么会想到在投入生产时,回到安徽,来到阜阳呢?
邓毕力:我们掌握了技术之后就开始想着转化为产品,寻找合适的地点落地量产。当时,国内很多地方伸出了橄榄枝,给出优厚的落地条件。但我们最终决定来到阜阳。
我是安庆人,在北京漂泊久了,家乡情怀越来越浓,想回到安徽。其实,我之前从来没有来过阜阳,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应了那句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当时,阜阳这边相关部门的人帮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难题,使我们能一心一意专注研发和市场。从初步接触到正式签约落地,只用了不到两个月,这样的诚意让我很感动,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其次,我们也看中了阜阳的区位和交通优势。高铁开通后,阜阳更是一个拥有“速度”的城市。招商政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齐备,发展潜力巨大。我觉得,这片热土实现了我的创业梦。
记者:扎根阜阳后,公司发展得如何?未来有什么计划呢?
邓毕力:来到阜阳之后,越来越觉得我们的选择非常正确,研发、生产、运营,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快马加鞭地进行着。2018年8月,项目正式在颍泉区落地,总投资11亿元,分三期实现年产3000吨纳米非晶带材、30000吨非晶带材及其元器件目标。
2019年10月,占地34亩的公司项目一期投产;2020年1月,推动非晶材料发展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3月,阜阳磁性功能材料产业被列入安徽省第四批重大新兴产业专项;4月,企业初步完成二期发展规划,将筹划建设占地300多亩的软磁产业园。
趁年轻找准方向,然后坚持不懈地去努力
记者:公司的发展已经进入正轨,未来有什么计划呢?
邓毕力:从元旦到现在,我已经有4个月没回北京的家了。除了疫情影响,还有一个原因——我们已经把阜阳当作自己第二个家乡。阜阳人有眼光、有热情,效率高,行动力强。在我身后,是“父老乡亲”们充满期待的目光,我们力争在阜阳形成产业集群,回馈他们。
未来,待项目三期完全达产后,我们预计年产值将超过10亿元。目前这项技术的研发在北京,生产在阜阳。以后,我们还将在阜阳建立研发中心,将研发资源向这里转移。
记者:恭喜您获得第四届“阜阳五四青年奖章”,不少阜阳青年把您作为榜样,您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
邓毕力: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趁年轻找准一个方向,然后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其实这并不需要多么远大的志向,青年人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发光发热。当然,我作为一个从事新材料领域的研究者、生产者,我深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想对阜阳青年们说:踏实学好知识和本领,赶超前列,这是一件永远需要我们青年人为之奋斗的事。
青年人还要培养自己创新创业的意识。但创新不是凭空想象的,如果不能打好基础,总想着投机取巧,为了创新而去创新,这样就错了。
阜阳青年前途明亮,未来大有可为,我也是新阜阳青年中的一员,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在各行各业为阜阳的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