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光伏电站工作人员在检查电池组件。园区规划总面积3028.5平方公里,分为新能源发电区(光伏发电园区、风力发电园区)和工业加工制造区,既保护了脆弱的当地生态,又源源不断地从园区输送绿色清洁能源。(资料图片)张添福 摄
本报记者焦
实习记者吴昊
从“十三五”时期的“脱贫攻坚”到“十四五”时期的乡村振兴,继乡村之美之后,光伏产业与乡村的“甜蜜”故事未来将再次上演.
作为2021年光伏开发建设的重要模式之一,随着屋顶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的实施,光伏产业无疑肩负着“实现二氧化碳峰值排放、碳中和和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的使命。
近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建华率团到国家乡村振兴局进行座谈交流,指出能源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动力,广大农村地区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是落实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的重要增长极。
光伏参与乡村振兴,正获得越来越多政策的青睐,成为未来助力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重要途径。“十四五”期间,光伏作为重要抓手,必将为农村现代化提供动力。”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专业副会长曾邵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随着光伏在农村的大规模发展,预计农村地区将率先实现能源消费领域的“双碳”目标。
“邂逅”乡村的“2.0版”
位于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孟河村的六盘山区,屋顶上随处可见蓝色的光伏板,为当地带来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和效益,成为村民津津乐道的话题。今年4月,在国家能源局“千镇千村”号召下,孟河村率先启动分布式光伏整村建设试点,包括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公共建筑屋顶光伏和蓄光充电一体化停车棚,总装机容量1,357 kW。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产生绿色电力223万千瓦时,25年增加400万元。
光伏扶贫取得显著成效后,孟河村再次牵手光伏踏上乡村振兴的征程。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发展,光伏产业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越来越近,得益于“十三五”期间光伏扶贫的路径探索和经验积累,光伏产业带动乡村发展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曾邵军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到今年2月,光伏扶贫任务已经全面完成。累计装机达到2636万千瓦,惠及415万户,年发电收入达到180亿元左右。
“我们为农村新能源产业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模式。”曾邵军告诉记者,拥有近7亿人口的农村为光伏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光伏扶贫为产业大规模推广、进一步推动降本奠定了基础条件。“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在乡村振兴阶段,光伏产业与农村的结合也将进入‘2.0时代’。”曾邵军说。
对此,浙江郑泰安能电力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凯表示,“很多人对光伏
随着光伏产业与农村结合进入“2.0时代”,融合发展模式也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曾邵军认为,未来光伏产业将为农业开辟新的道路,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结合,使农业科技化,增加农民收入。他表示,光伏与农村结合的路径会越来越多。渔光互补、农光互补、林光互补、牧光互补都在兴起。同时将实现光伏发电、农业、观光、生态保护的综合效益。宣扬美
乡村建设。天合光能中国区市场部负责人李韧指出,光伏+农业(包括种植、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多领域)可以兼顾生态改善、稳定收益、乡村旅游等多方面,结合光伏发电、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和观光旅游等,不仅提供清洁能源、就业岗位,还能创造经济价值,改善生态环境,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除了与第一产业的融合,光伏产业与建筑行业的结合,也将为光伏参与乡村振兴提供巨大的空间。据卢凯介绍,正泰提出通过屋顶的光伏电站,将每个乡村打造为“零碳乡村”,并作为新能源基地,向城市输送清洁绿色能源,在实现村民创收的同时,帮助城市解决“双碳”目标。“‘零碳乡村’不需要占用土地资源,利用的是老百姓闲置的屋顶。”他表示,“绿色能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通过光伏与乡村的结合,将创造政府、老百姓、企业三赢的局面。”
随着多样化参与路径的涌现,光伏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也将取得经济社会的多重效益。在李韧看来,对于生态环境,光伏与乡村的结合,将促进开展可持续的生态治理,减少土地水分蒸发量,提升植被覆盖率。同时,光伏作为碳中和进程中的“一员大将”,也将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对于乡村的经济社会,光伏产业将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并实现屋顶等沉睡资源的“再利用”。
政策体系尚需完善
推动光伏产业与乡村振兴的进一步融合,政策发力是关键。李韧告诉记者,光伏产业参与乡村振兴,一直都备受政策关注。早在2018年,国家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2018-2022年)》就将光伏视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启动“千乡万村沐光”行动,鼓励通过试点确定过网费标准,建立商业模式,实现分布式市场化交易,6月又启动了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试点。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山东、江苏、山西等9省已将光伏写入了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中。
不过,目前来看,推动光伏产业在乡村落地的相关政策仍有待完善。曾少军认为,光伏参与乡村振兴,不是简单地把光伏和农村叠加,而是要推动新能源和新农业更好地融合。通过新能源推动农村发展,并且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空间。他指出,未来要完善新的政策体系,加大高新技术的研究,研发光伏农业相关的农机设备,将农业装备和新能源真正结合起来,实现光伏产业和农业的有机结合。
在曾少军看来,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未来应为农村提供能源的综合解决方案。记者从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了解到,由该会统筹的《我国“十四五”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及扩大新能源应用研究课题》建议,“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农村能源规划,促进农网改造与新能源利用,加强各级部门间协调,做大做强新能源,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村新能源工程化、规模化发展。从全方位、多角度统筹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及农村新能源推广应用,为新时代的“三农”发展保驾护航。
光伏产业为乡村振兴赋能,乡村振兴也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随着政策的不断发力,光伏与乡村的“再度邂逅”,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虽然单个乡村规模较小,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千万个乡村汇集在一起就会带来很大的规模空间,并且带来一场‘能源革命’。”卢凯表示,未来,普通家庭既是能源的消费者,也是能源的生产者和供给者,能源消费结构将发生改变。(来源: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