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今夜酒店特价案例分析ppt 今夜酒店特价的商业模式

疫情过后,几乎所有酒店品牌都急于在门的另一边写上“自救”二字,而且动作快,早早抓住预售和直播的窗口,之前没赶上的也在加快布局。一时之间,说酒店是“报复性自救”也不为过。

“自救”主旋律下的酒店

一季度,锦江酒店、BTG酒店、岭南控股等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行业亏损严重。从2003年非典前后的数据来看,酒店业是重大突发卫生事件后恢复最明显的行业,但也是修复周期最长的行业。根据相关分析,行业整体将恢复“活力”,大概要等到今年年底。

在这个漫长的恢复期,酒店再也不能像过去几年那样问候和送客了。相反,急剧减少的客流加速了本已竞争激烈的酒店进入“白热化”。

自助成为全年的主旋律,酒店也确实展示了各种自助方式。

如果说2019年是直播元年的话,人们对于直播的概念只停留在“维雅、李佳琪、卖货”这几个简单的概念上。在2020年黑天鹅的影响下,直播和预售将给酒店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在这场促销狂欢中,酒店品牌获得了曝光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预约了未来客流。

也有很多酒店品牌专注于短视频,试图借用短视频庞大的用户基础,缩短与用户的距离。

另外,一直被酒店觊觎的外卖业务,意外找到了出口。5月中旬,万豪携手饿了么在酒店餐厅推出外卖服务,声称做足了市场调研,精心设计了各种菜品,让客人以更实惠的价格、更便捷的服务,品尝到实惠的星级美食。此外,希尔顿和香格里拉也推出了线上外卖平台。

除了营销手段,组织结构的整合也可能是很多酒店集团的自救方式之一。

5月12日,万豪国际表示,Dave Grissen将不再领导美国业务,并将整合集团的全球酒店住宿业务。利亚姆布朗将担任北美区域集团总裁;克雷格史密斯(Craig S. Smith)将担任国际区域集团的总裁兼董事总经理,负责万豪在北美以外的其他地区的业务,亚太地区归其管辖。

同一周,朱华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戚迹通过内部邮件宣布,将进一步调整集团组织架构,即设立朱华集团和朱华中国两个管理架构。同时,惠今被任命为中国区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刘欣欣为首席数字官,郑洁为首席战略官,叶飞为投资副总裁。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国人寿国际化探索的前兆。

5月18日,

="2461695" qid="6595542862891357447" mention-index="0">温德姆酒店集团在决定对集团进行架构重组后,宣布任命黄俊安先生担任亚太区新总裁一职,并于6月1日正式到岗。同时,大中华区和东南亚环太平洋地区将合并成为亚太区,以最大限度发挥竞争优势。


对于这些已经发展到头部的酒店集团来说,这既是降本,也是酒店自身战略发展的需要。


在宏观架构与营销之外,一些酒店还采取了一些“不一般”的自救措施,譬如喜来登酒店与专业的幻灯片设计公司24slides合作,推出了对用户PPT的优化服务。根据喜来登的服务通告,该项服务收费为7美元/页,是已经针对酒店用户打6折的优惠价格。


“报复性自救”效果几何


在疫情初期,我们一直在讨论“报复性反弹”,事实证明,这一次的与SARS确实不一样,酒店行业并没有等到反弹,倒是自己开始了“报复性”自救。


正如前文所说,无论是常规的做直播预售还是调整架构,还是不常规的送外卖、做PPT,摆烧烤摊,“自救”已经如同一阵风席卷了整个酒店行业,当别人都在尝试自救的时候,就很少有品牌能心安理得地独善其身。


这一点并不奇怪,越是危险,越是蕴含无限机遇,正如很多业内专家所说,经此一役,酒店业再也回不去了,新的业态与经营方式正在悄然诞生,酒店业不仅要面对不同消费者的胃口,甚至会面对不同的世界秩序。酒店积极投身自救,救的不仅是当下,更是未来。


然而,问题是,这些“报复性自救”的措施,究竟有无效果?这一点,需因品牌而异。


对于一些知名酒店品牌来说,有更多的尝试机会。


譬如在此次发布PPT服务前,喜来登早已做出了多项尝试,除了外卖服务,武汉汉口泛海喜来登在酒店门口以“大排档”形式售卖与市场价接近的平价烧烤与海鲜等。


对此,华美顾问集团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赵焕焱表示,从各项自救方式到推出幻灯片优化服务,代表喜来登在以客户为中心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这有利于客户对品牌的好感,尽管可能不会很快看到短期效果,但它是一种新的尝试。


此外,知名酒店品牌自带流量与资源,在与OTA的各项活动谈判上也不落下风,自然能获得更多的曝光于客流。


对比起来,那些本就不知名的酒店,在自救行动中本就落在下风,譬如一些单体酒店、民宿业主,他们同样打折、甚至卖土特产,但即使是各种自救,也很难获得满意的效果。


在“报复性自救”的浪潮下,很多酒店的自救路子,开始越走越偏。


酒店怎么就走偏了


“自救”是所有酒店的本能,这一点无可指摘,唯一的问题在于,有的酒店有走偏的资本,可以“花式自救”,有的却没有,反而变成了“为自救而自救”。


① 跟风自救


不可否认的是,整个酒店业在2020年都会过的很艰难,自救也是必然,但自救也需要“因地制宜”。


譬如知名酒店集团,本就与OTA关系密切,自然可以合作直播预售;譬如全服务酒店,本就有餐饮服务,做外卖无非是将堂食业务扩展到外送业务;譬如前文提到的喜来登的PPT业务,酒店本身的客群是商务旅客为主,那么这一项业务的推出倒也并不突兀……


然而,如果是没有相关业务背景的酒店,盲目地打折、推业务,反而适得其反,不如一些民宿,借用当地特产,利用私域流量小赚一笔。


② 缺乏前期布局


很多酒店的自救之路之所以顺利,是因为很多业务,他们早已在暗中已有布局。譬如不少知名酒店品牌,在去年甚至前年的双11,就已经尝试了预售、直播,所以这对于他们来说,既有用户基础,又有经验。


而对于那些疫情中才开始接触这些业务的酒店来说,还要额外投入资金人力,反而得不偿失。


对于知名的酒店品牌来说,跟着原有布局走,特殊时期也不怕尝试,但对于普通酒店来说,疫情下的生存与远见,显得尤为重要。6月23日的《2019—2020中国旅游住宿业MBI颁奖盛典暨高峰论坛》中,或许能一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