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浪潮下,如何推动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生产力?近日,成都高新区发布《成都高新区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共26篇文章。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政策意在进一步激发区域企业、高校的创新活力,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造有利环境,推动成都高新区建设国际创新创业中心,助力成都打造中国西部科技中心。
鼓励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
设立3亿元协同创新基金进行补贴
政策提出设立总规模不低于3亿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基金,对高校人员在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在成都高新区设立的科技型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如果高校通过市场化手段向区内非相关创新创业企业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将给予高校、岗位科技成果完成者和创新创业企业补贴。高校科技成果许可使用的,对创新创业企业承租人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补贴,对高校认可的科技成果发明人出租人给予最高50万元的补贴。帮助高校向创新创业企业转移技术成果的技术转移机构,每年将获得最高100万元的补贴。
针对去年10月在成都高新区实施的“景荣高新人才计划”中的“顶尖团队计划”和“创意智能项目计划”,此次发布的政策进一步明确,将为符合条件的国内外顶尖团队带来科技成果到成都高新区进行转移转化提供最低1000万元、最高8000万元的支持。
推动国际科技成果转化
最高2亿元支持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
作为中国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创新前沿的先进布局。
根据政策,成都高新区内企业与境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合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最高可获得100万元奖励;成都高新区企业通过并购方式引进境外技术企业,最高可获得500万元奖励;国际技术转移机构为区内企业引进海外先进技术并成功转化提供便利的,对提供国际技术转移服务的相应机构给予每项目最高20万元的资金奖励。
同时,政策对国内外高校和企业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市场化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给予最高2亿元补助。同时,根据协同创新平台专职科研人数和每年转化科研项目数,分为三级,每年最高给予2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的运营费用补贴。
政策支持孵化器、创意空间、双创基地等载体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每成功转化一项科技成果并产业化,经认定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将给予载体奖励5万元,最高奖励200万元。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聚集区
政策明确,在景荣国际广场7号楼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集聚区,对入驻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平台给予最高奖励40万元。落户国家技术中心西南中心的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