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周口6月7日电专访“中国化妆刷之乡”:“画”对于百家企业来说是美的。
中国新闻社记者刘鹏
“谁说同龄人是敌人?”在明亮整洁的化妆刷展厅,60多岁的企业负责人梁庆之告诉中新社记者。
从业30多年的梁庆之,是一家年出口值2000多万美元的化妆刷店主。他选择回到家乡河南周口,决定和家乡的同事用化妆刷继续写他们的不解之缘。
如今,梁庆之的企业位于素有“中国化妆刷之乡”美誉的周口鹿邑县。这里高密度的化妆刷厂家有130多家。虽然从事的是同一个行业,但他们携手发展,从农村“刷”出一把小化妆刷,到欧美、中东等20多个国家。
陆毅的化妆刷之路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有一定技能的人南下沿海地区“淘金”,通过为欧美、韩国的化妆品企业代工化妆刷产品,逐渐掌握制刷的核心技术。
40多年来,一些南下的“淘金者”成为行业巨头。
过去,“孔雀东南飞”,现在“凤还巢”被吸引了。2015年,鹿邑县启动“凤还巢”项目,正式规划的占地800多亩的化妆刷产业园应运而生,吸引了侨民回乡创业。
随着梁庆之的归来,跟随他南下的30多位老乡也纷纷回乡创业。截至目前,鹿邑县化妆刷产业园已聚集了130多家化妆刷生产企业。
称发、墩杯、定型、组装.走进工业园区的车间,生产现场一片繁忙,工人们紧张有序。在打上欧莱雅、香奈儿、雅诗兰黛等国际品牌的标签后,他们的手工化妆刷已经漂洋过海,到达了法、美、俄、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5年底,工人石彩莲回到家乡陆毅工作。在她看来,和深圳4年的打工之路相比,现在有机会在家工作是幸福的。“她下班后不仅可以在家照顾老人和年轻人,而且收入也比以前高了。”。
“没完没了的订单都是我们园区的同行下的。福利好,工人收入自然好。”彩莲说。
和梁庆之一样,谢也是回国创业的化妆刷主之一。考虑到源源不断的订单,谢的企业车间和其他三个工厂已经简单地连接成一个从南到北的大通道,在这里我们共享资源,相互合作。
“当我们几百个同行在一起的时候,不仅没有恶意的竞争和互相拆台,反而是取长补短,互相合作。形势不好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热身的。”当中国新闻社的一名记者实地访问陆毅时,许多企业主发表了这样的讲话。
据统计,截至目前,鹿邑县已有尾毛加工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6.6万人。尾毛贸易总额占我国尾毛加工出口量的80%以上,化妆品年产值已达35亿元。
除了繁忙的海外市场,陆毅的化妆刷在中国也有50多个自主品牌。中共鹿邑县委书记梁表示,鼓励移民返乡创业促进了就业,促进了一方的发展。"一把小化妆刷画出一幅美丽的商业地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