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成为集成电路产业“后起之秀”
集成电路是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已经高度渗透和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其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昨天上午,在2019世界制造大会暨集成电路产业高峰论坛上,赛迪咨询有限公司与合肥市半导体行业协会联合发布了《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发展白皮书》(简称《白皮书》),展示了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的整体发展以及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的情况。
集成电路产业复合增长率全国第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设备制造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单一市场。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销售额增长至16031.8亿元,增长率为12.5%,并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报告指出,在智能卡芯片、通信芯片、移动智能终端芯片设计等一些细分领域,中国企业的产品技术和质量可以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媲美。
(合肥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作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镇,合肥集成电路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持续攀升。截至2018年12月,我市集成电路企业186家,其中设计企业132家,晶圆制造企业3家,封装测试企业18家,设备材料制造企业33家。
我市集成电路企业日益壮大,工业产值也在增长,复合增长率居全国第一,初步形成了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设备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如今,合肥已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快、成就最显著的城市之一,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后起之秀”。
从设计到封测实现全产业链均衡发展
我市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实现了均衡发展。芯片设计行业企业数量增长迅速,在国内仅次于上海、杭州、苏州、南京、深圳,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合肥泾河一体化项目)
晶圆制造业是集成电路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市近年来重点发展的领域。2018年,随着泾河、复兴卫的投产,合肥晶圆制造产业实现快速发展,销量较2017年实现几何级增长,进入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发展快车道。
通孚封装测试项目初具规模,新辉成微电子稳步量产,思迈电子科技投产.我市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行业也实现稳步发展,2018年销售额较2017年增长50.38%。随着一批新项目的建成投产,将为合肥包装检测行业注入新的动力。《白皮书》显示,我市设备材料保持稳定增长,涌现出一批技术含量国内领先的企业,如易芯硅片等。2018年,合肥设备材料制造企业实际为
现销售收入同比2017年增长了215.8%,继续保持着大幅度的增长速度。聚焦应用打造特色产业体系
《白皮书》还对合肥的集成电路产业给出了发展建议,建议合肥利用多方面资源加强合作,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来发展,在本轮产业转移中抢占先机。同时在集成电路配套产业方向也争取吸引全球新的技术落地、水平突破,加速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集成电路已成合肥产业新名片。余力 摄)
半导体产业是电子工业的基础,应用于各类终端应用,随着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先进终端应用的落地,必将带动集成电路产业的高速发展。有专家分析,合肥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但主要偏重于制造和封测,设计业缺乏龙头和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下一步应在制造和封测的基础上,以外来设计龙头为引导,培养本土龙头设计企业,打造合肥特色集成电路产业体系。
此外,《白皮书》还给出了合肥完善产业基础,加快培育集成电路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强化服务意识,提供集成电路领域专业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确保合肥集成电路企业快速发展;推进产学研融合,加速推进集成电路领域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具体建议。
end
来源:合肥日报
审核 | 马娜娜 责编 | 侯丽娟 编辑 | 吴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