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工作水平高,如何推进高水平创业

新华社北京八月二十日电(记者题:未来五年,“就业优先”如何全面强化?)

新华社记者姜琳

就业是最大的生计。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促进就业“十四五”规划。会议指出,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政策要继续把就业放在优先位置。

未来五年就业优先政策将如何全面加强?如何实现扩大就业和提高质量?记者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几位权威专家。

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宏观政策支持就业优先

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镇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这是“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部署,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将加强财政货币政策支持就业的引导,推动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推动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多渠道促进灵活就业。

2021年3月31日,工作人员在重庆市奉节县安平镇三桃村电商直播间介绍脐橙产品。近年来,安平镇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设立返乡创业园,促进产业发展,帮助当地群众通过就业创业增加收入。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解决就业问题取决于经济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构建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促进就业岗位的扩大和质量。比如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优先发展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在实现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过程中,要注重培育新的就业增长极。

“必须在宏观经济政策中坚持就业优先,切实把就业指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推动财政、金融、投资、产业等政策支持就业,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的能力,让经济增长更加惠及中低收入群体。”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生态文明教研室副主任赖德生说。

强化创业带动就业,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

创业是就业的源泉,中小企业和个体户是就业的最大“容器”。

根据相关安排,“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强化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就业倍增效应。深化“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破除束缚创业的壁垒,强化创业支撑,保护创业,激发劳动者创业热情。

2021年2月24日,宁夏同心县CNNC(宁夏)同心防护科技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女工在加工衣服。近年来,宁夏吴忠市同心县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轻工企业,为当地留守妇女就业创造广阔平台。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中国有1.4亿市场玩家,其中大部分是‘双创’玩家。它们就像经济海洋中的小船。它们体积小,但数量多,可以提供大量的工作,并承载更多的工作。”赖德生认为,市场主体缺乏活力,就业目标难以实现。

他表示,未来五年,一方面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深化商业体制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等方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让每个人都有信心、有毅力,想创业、敢投资。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创业实体的支持力度,提供租金减免、税收优惠、创业补贴等政策支持。

="6709104790447592711" mention-index="0">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说,各政府部门可支持建设一批高质量创业孵化载体和创业园区,提升创业服务能力,打造一体化创业服务体系。通过精心组织各级各类创业促进活动等,持续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就业容量。


新就业形态被称为稳就业的“蓄水池”。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着眼“十四五”,这次会议提出,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健康发展,增加新的就业岗位。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未来一段时间,各项规范、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政策举措将陆续出台。人社部门还将抓紧清理和取消不符合上位法或不合理的收费罚款规定,为灵活就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全面提升就业质量


我国有农民工约2.9亿人,2021年高校毕业生已达909万人。


记者获悉,“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完善机制和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和脱贫人口等就业服务。努力消除就业歧视,加强灵活就业人员和大龄、妇女劳动者等权益保护。


2021年6月21日,上海市闵行区高校应届毕业生、启航青年专场招聘活动在锦江乐园举行。约200家招聘单位参与此次活动,提供3200余个招聘岗位。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一方面针对就业重点群体,强调实现就业数量,利用大数据等手段提高服务能力,提升供求匹配效率,提高他们就业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针对大龄、女性等就业困难群体,强调改善就业质量。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加速、三孩生育政策实施以及延迟退休即将到来的背景下,维护好他们平等就业、休息休假等方面的权益。”赖德胜说。


莫荣建议,未来要在改善需求、优化供给、强化服务,尤其是青年职业精神教育培训上下功夫,以解决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问题。强化平等公共服务和权益保障等举措,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并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发挥更大作用。


提升就业质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劳动者技能是关键。面向市场需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和安全生产素质。


2021年7月28日,在河北沧州黄骅市设立的一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点,老师(右一)在指导学员练习切菜。黄骅市加快全市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让居民在家门口提升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实施“十四五”职业培训国家专项规划、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持续推进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建立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同时构建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促进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