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7月21日讯(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 雷蕾 雷雯慧)是“酷到没有朋友!”武昌工学院几位大一新生设计的不用手就能吃的助餐器,在学校近日公布的武昌工学院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名单中脱颖而出,被师生热议为——“懒人福音”。
据了解,设计组组长朱是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1701班的学生。在月中学校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中,他五人团队设计的自稳式助餐器从34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奖。团队还有胡航、周继平、邓、杨顺杰等4名学员,其中周继平负责机械制造,朱主要负责项目方案的后期制作修改和参与演讲的PPT。
图形无关
“我在网上看过一个视频。因为手臂的晃动,老年人吃饭时通常会掉一半以上的食物。”朱说,为了帮助上肢残疾人士、帕金森病患者和饮食不方便的老年人解决吃饭困难的问题,他提出设计一种可以控制角度自动喂食的机器,团队成员也非常赞同。
记者看到,他们设计的机器长12厘米,高18厘米。它是电动操作的,只有将机器放在弯管上并打开开关才能使用。据介绍,这款自稳式助餐器分为抓手、连接装置和云台三部分。抓手是固定连接用餐工具的装置,连接用具是将整机与人体连接固定的装置,云台是机器的核心装置,负责解决送料过程中的晃动问题。
“市场上虽然有助餐器,但大多采用餐具的设计来达到用餐的辅助效果,无法满足上肢缺失人群或抖动严重患者的用餐需求。”据朱介绍,在设计之前,团队做了大量的研究。确定设计项目后,大家开始一起工作。“先做一个项目技术书,然后通过百度搜索一些市场信息、类似产品以及组装所需的关键材料,使用Solid works(一个机械设计软件)搭建模型,然后采购制造机器所需的材料和零件,一些精密零件。它是在网上购买的,而其他的是通过3D技术打印的,最后由团队组装。”作为大一新生,朱坦言自己在组装机器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比如云台线的连接,组装时容易出错。幸运的是,在——指导老师、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伟的帮助下,最终在王伟的建议下,他们先画出接线图并做好标记后再进行组装,然后顺利完成了整个设计和生产。
“如果换一种可塑性合适、对人无害的材料,就可以消除使用过程中意外伤害用户的隐患。”据悉,在比赛过程中,当评委老师提出“如何避免叉子卡到用户嘴里误伤人”的问题时,朱表示,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准备,无法当场回答这个问题。幸运的是,评委的老师最终为他们提供了专业的指导。
"现在我们正准备为这台机器申请专利."朱说,他和他的团队正在根据老师们在比赛中提出的建议加强和改进机器。在申请专利之前,他们还打算继续精简机器,努力让机器变得更小、更便携。“如果你能找到工厂支持,你会考虑大规模推广这台机器。”
“他们中的少数人通常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首先,他们在专业知识的积累上为设计过程消除了很多障碍。”王伟说,团队中有学生负责组织和技术,默契配合也是他们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该项目已入选省赛。
编辑 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