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四位一体大棚种养图 生态养殖种植一体化图片

22米宽的塑料大棚,机械化深翻精整,施粉,果蔬秸秆原位还田.4月29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在徐州举办的“蔬菜高产高效技术集成模式与示范”现场展上,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协同创新任务之一,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徐淮地区设施蔬菜生产的产量和效益。该项目集成了11项新技术。与日光温室相比,这种模式下设施的土地利用率提高30%,化学农药减少30%以上,化肥减少35%以上,节省劳动力35%以上,效率提高25%以上。

宽22米的大跨度蔬菜大棚。新京报记者周怀宗摄

设施:超大塑料大棚效率更高

在徐州贾汪区的实验基地,记者看到一排比常规日光温室还要大的塑料大棚矗立在田间。据介绍,这是一种新型高效、大跨度的日光温室无砖墙塑料大棚。整个温室都覆盖着塑料。温室的宽度为22米,长度在80米到100米之间,天花板的最高部分为6米。在温室的入口处,有一层大约一米半的隔热层。据现场研究人员介绍,就这样。

负责开发这一模式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余贤昌表示,大跨度塑料大棚的保温性能可以达到砖墙式太阳能大棚的水平,最低温度甚至比太阳能大棚略高。同时,其土地利用率可达70%-80%,比日光温室高30%左右,每亩建设成本也较低。更重要的是,大型大棚可以为小型农业机械提供自由的工作空间,从而实现太阳能大棚难以实现的机械化耕作。

设施菜地土壤机械化深翻整理技术示范。新京报记者周怀宗摄

温室还配备了土壤地泵加热设备。这种地泵通过在蔬菜栽培槽下铺设地下主管和支管,将温室顶部的热空气输送到地面,在冬春季气温较低时,对蔬菜根区土壤进行加热,使作物长得更高。俞先昌介绍,“除了地泵供暖,我们还利用果蔬秸秆,填埋发酵后会产生热量,同时释放二氧化碳,帮助蔬菜提高光合效率”。

管理:深翻精整水肥一体

超级蔬菜大棚怎么管理?以及如何进行机械化作业?在实验基地,记者看到了各种可以在大棚内作业的农业机械,包括旋耕机和铁锹翻耕机、埋茬还田翻耕机等。据介绍,有很多设备和技术是专门为这个大跨度塑料温室设计的。

ize:15px;">“机械化主要集中在深翻精整、埋茬还田等方面,”于贤昌介绍,“我们设计了回转式犁铲,翻耕深度可以达到40厘米,同时,在深翻的时候,就对表层进行碎土、起垄做畦,不会出现把表层的熟土翻下去、深层的生土翻上来的问题”。




大棚中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于贤昌介绍,他们使用的技术,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已经进行了5年左右的实验,效果良好,以徐州实验基地中番茄大棚的数据看,“可以节水30%左右,减施化肥30%左右,增产8%以上,增效15%以上。”




防治:多种技术防治病虫害




蔬菜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是重中之重,据介绍,在此次实验的新模式中,采用了多种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比如,和传统喷药方式不同的弥粉法,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谢学文介绍,“大棚种植中,由于环境密闭,棚里湿度往往较高,高湿病害频发,但喷雾施药的方法,很难有效解决高湿病害的问题。弥粉法喷施的是干燥的粉末,对蔬菜灰霉病、霜霉病、黄瓜靶斑病、番茄晚疫病等都有明显的效果,它不仅可以消灭蔬菜上的病菌,也可以消灭空气中的病菌。同时,它的劳动强度很小,一个22米宽、100米长的大棚,只要3-5分钟即可喷完”。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谢学文介绍弥粉法。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在防治虫害方面,大棚中采用了土壤消毒和生防菌剂结合防控根结线虫、穴盘灌根预防刺吸类小型害虫等方法。




“土壤消毒和生防菌剂结合防控,是一种复合型的绿色防控技术,”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茆振川介绍,“设施蔬菜生产中,往往多年连作,这使得土传病害高发,如果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又可能会影响安全生产,所以绿色防控技术非常重要”。




在实验中,科研人员首先会进行土壤翻耕,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然后撒上棉隆,随即深翻、覆膜,密封消毒10-20天。揭膜后还要透气7天才开始定植。在土壤消毒中,还会使用“微生物菌剂”进行消毒。在蔬菜生长期间,如果发现病虫害,则会使用“天敌防控”“定点施药”等方法。




设想:蔬菜也能秸秆还田吗?




在今天,秸秆还田技术已经在许多大宗作物生产中使用,蔬菜种植也可以秸秆还田吗?




“果菜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矿质养分,具有很好的资源化利用潜力,”于贤昌介绍,“只是过去因为缺乏科学的利用措施,致使秸秆被随意抛弃,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于贤昌,正在介绍设施果菜秸秆还田技术。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在实验中,科研人员利用大棚种植中特有的高温闷棚特点,灭杀残株中的有害病原菌,实现了果菜秸秆的安全利用。




“具体的操作为,在每年的6-7月,用农机粉碎果菜秸秆,同时撒施有机肥,旋耕20-25厘米,然后在田间灌水、覆膜,高温闷棚15-20天,可以灭杀大部分有害病原菌,揭膜通风后,再施用有益菌,就可以定植了”。




在蔬菜大棚中,秸秆还田并不会提高劳动量,反而降低了劳动强度,于贤昌介绍,“秸秆原位还田,每亩地可以节省2个人工,同时,显著提升土壤的透气性,因为它变的松软了。还能增加土壤中氮、磷、钾等多种元素的含量。我们在实验中还发现,还田并不会明显增加植株病害,相反,还可以促进下茬生长,增产9%以上”。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