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滨州国际会展中心北门,沿着站台一直走,渤海新星姚兴城逐渐出现在你面前。其间,感觉自己突然进入了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桃花源”。许多年轻人聚集在几个主要的办公区域,不时分享他们的业务和想法,而没有感受到传统办公室中常见的沉默和压力。
这一切的创始人是山东渤海新兴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传川.这位怀揣梦想的“80后”互联网企业家,乘着滨州人才招引的东风,在市委、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支持下,在滨州地标性建筑3354滨州国际会展中心,积累了建设互联网产业的梦想。基于此,他致力于帮助更多滨州互联网创业孵化项目,带领更多人“探索星辰大海,未来必将大放异彩”。
乘着滨州人才招引的东风,告别杭州回乡创办渤海新星星耀城,打造滨州自己的互联网众创空间
大学毕业后,张传川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开始了创业之路,创办了一家互联网公司,——智恒集团。起初,因为想在互联网产业链上寻求技术和人才支持,只能“战略性地抛弃互联网人才相对匮乏的家乡”,在杭州设立分公司。
杭州分公司成立后,运营效果很好,但时间很长,张传川却觉得累。一是因为他想滨州和杭州两头跑,路长时间长。虽然交通便利,但难免会有波折;第二,远离家乡来到一个新城市,自然有一种难以融入的陌生感。虽然他结交了很多本地朋友,但“异乡生人”的情结一直伴随着他。
“因为文化属性的不同,我作为一个外国人真的很难融入当地的生活,这让我经常感到孤独,觉得没有安全感。”于是,张传川萌生了在家乡创业,在家乡建设互联网的想法。
此时,滨州在全省首创人才节,以一城最高礼遇致敬人才,邀请各方人才汇聚滨州。之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聚焦“双型”城市建设,深入开展“三进”工程,全市人才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正是在这样一个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的浓厚氛围中,张川回乡滨州创业、在家乡建设互联网的想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互联网同行的认可。有了真正的创业孵化平台,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滨州对我的支持,不仅为我提供了创意落地的平台,还为我提供了城市地标——滨州国际会展中心作为办公地点,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对家乡的热爱。”根据张川的传说,自从我在滨州创业以来,每当有需求时,市委、市政府和开发区都会尽力帮助。就这样,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渤海新星姚兴城于今年5月正式开业,并成立了由大城市人才和滨州相关人才组成的团队。
突破传统孵化模式,打造服务创新创业新平台,让年轻创业群体“进得来、玩得开、留得下、牛起来”
渤海新兴姚兴是由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山东渤海新兴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互联网创新中心,规划设计互联互通
网联合办公空间星工坊2.8万平方米,商业综合体星光里4.7万平方米,由以国潮风格定位的商业综合体星光里、互联网联合办公空间星工坊和提供全维企业服务的智星团组成。渤海新星·星耀城致力于构建互联网生态,打造闪耀渤海湾的互联网名片,吸纳滨州及附近城市优质互联网企业的入驻,形成互联网竞争合力,提升滨州乃至整个鲁北地区互联网产业的经济占比。它将为开发区加速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构建数字经济双核格局开启新征程。
回滨州创业的一年里,张传传如沐春风。他说,今年5月份开元时,渤海新星·星耀城已经完成了第一期的物理空间搭建,也就是互联网联合办公的星工坊。星工坊启用3个月的时间里,已有72家互联网企业、720名优秀人才落户,近七成人才不满30岁,年内还将聚集3000名青年创业就业者。未来,这里将吸引更多互联网项目聚集,更快孵化裂变全新互联网企业。
为了吸引、留住以年轻人为主的创新创业群体,张传传对渤海新星·星耀城的整体运营模式也进行了创新设计。他把传统孵化模式和互联网思维进行结合,强调“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将互联网企业运行模式有机融合进了传统的办公室和商业体中。在渤海新星·星耀城里,不仅有共享会议室、共享茶水间、共享打印室,配备了水电暖、物业、宽带、桌椅等一系列办公设施,还有读书吧和商务洽谈区,这些都是在传统办公室基础上进行的创新。
同时,渤海新星·星耀城还搭建了互联网教孵培电商商学院——梧桐学院,对接抖音和快手的官方培训团队来为滨州的互联网创业者教授最前沿的知识,助力年轻创业群体成长。这里还经常开展以年轻人为主的社团活动、文创活动,并将继续打造网红店集群商业步行街区——星光里,在传统的商业体上增加直播场景,满足年轻创业群体的悦读、消费、社交、娱乐需求,实现足不出星耀城,即可共享“商业闭环”,让年轻人“进得来、玩得开、留得下、牛起来”。
“在这里,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就可以租几个工位,拎包入驻,开启创业之路;在这里,你会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大家一起头脑风暴、碰撞思维;在这里,我不但能实现自己的创业梦,也能为更多年轻人搭建创梦空间。”张传传说,未来的日子里,期待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星耀城,共同将渤海新星·星耀城打造成闪耀渤海湾的互联网名片。
探索互联网创业思维的本土化改造和落地,致力打造可以复制全国的互联网创新创业蓝本
“靠创业自立、凭创新出彩”,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干起来却难。在创业创新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和阻力。面对质疑,张传传没有丝毫的退却,因为他有自己的信心来源。
“一个就是互联网创业顺应国家发展战略大趋势,再加上滨州市委市政府以及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给予的支持,都让我有充足的信心,因为我知道的创业方向是对的。”张传传说,第二是市场给予自己的信心,当前互联网发展已经开始往三四线城市下沉,产业链会越来越完整,并且在不断突破地域的限制,而滨州有机会成为下一个互联网创新创业高地。
面对滨州缺乏互联网人才的实际,张传传也满怀信心地表示,“任何一个地方的互联网人才都不是凭空一下子长出来的,他们的成长需要有教育、孵化、平台等众多要素叠加。”在他看来,当下的年轻人才不再只追求靠工作赚钱,而是要通过工作追逐梦想和创新,“开心工作、享受生活”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创新创业的源动力,滨州有对人才的热切渴望、有对人才的高礼遇尊重、有助力人才持续成长的沃土,这些都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人才集聚。
“我回滨州创办渤海新星·星耀城,就是想为滨州的互联网人才成长打造一处孵化平台,将大城市的人才培养思维和模式与滨州本土互联网人才的成长相叠加。”张传传说,没有人才,我们就培养人才;没有平台,我们就打造平台,渤海新星·星耀城搭建的星工坊就是为此而创建。相信在滨州现在如此浓厚的创新创业和招才引智氛围中,只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一定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并形成集聚效应,“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我认为的创新,并没有那么的高大上,既然选择回乡创业,就要将创意和滨州本土的文化相结合,完成互联网创业思维的本土化改造和落地。”张传传说,滨州是“智者智城”,最大的一个IP就是“孙武文化”,而“孙子兵法”其实可以看作是一种商业思维。因此,渤海新星·星耀城结合“孙武文化”,创新开发了一系列具有滨州本土特色的文创产品,将“孙武文化”的影响力叠加到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既能助推创新,又能彰显城市形象。
创新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在张传传的规划中,“星耀城”只是渤海新星的第一个产品,而不是唯一的产品,他致力将其打造成为一个能让滨州互联网企业抱团发展的众创空间。
“等‘星耀城’的创业创新模式成熟后,我们将总结经验形成手册,把这个蓝本复制到滨州各县市区以及兄弟地市,让‘渤海新星·星耀城’在全国遍地开花,打造出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滨州互联网创新创业品牌。”谈起渤海新星·星耀城未来的发展,张传传语气坚定,眼中有光……
(记者 李鹏飞 李前军 通讯员 李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