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间,从事房地产、制造业、进出口贸易等行业的企业家们踩准了时代脉搏,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红利,创造了巨大财富。他们是传统经济的赢家。
随着新经济的到来,诞生了许多拥抱技术创新的新企业家,包括大数据、云计算、消费升级、生物医药等。他们正处于时代的汹涌浪潮中,创造着新的就业机会和巨大的财富,面临着更多不确定的风险。
对于创业者来说,如何生存可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他们需要在顺境和逆境中不断思考和寻求改变,唯一不变的是尊重社会规则,遵守和遵守制度。
“未来十年,中国的创业白金时代将更加美好,依靠中国人创业。”CreditEase创始人兼CEO唐宁与真格基金创始人许小平以及两位多年致力于风险投资的老朋友畅谈,共同期待创新创业和风险投资的新10年。
2020年宜信十四周年庆典暨云峰会上,宜信公司创始人兼CEO唐宁与正格基金创始人许小平畅谈。
未来所有的产业都值得被重做一次
十年前,创业可能是冒险家的游戏。随着创业在中国的逐渐成熟,创业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新常态。“这种新常态意味着中国年轻人的创造力得到了彻底解放。”许小平说。
唐宁认为,未来所有行业都要重做,与个人经历相关的细分行业创业门槛仍然很低。虽然创业竞争激烈,但机会从来不多。“未来的创业形式会非常丰富多彩,百花齐放。”
但是,对于创业者来说,梦想是满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创业不容易成功。
据时代数据创业公司数据库统计,2019年新创业公司1427家,失败创业公司占比23%。截至2019年12月1日,全年共关闭创业公司327家,其中2019年6月关闭265家,占比81%。
在这些封闭的创业公司中,有很多曾经非常受欢迎,被推到媒体热点,被市场熟知的公司。成立20多年的浩沙健身,2019年6月倒闭;在2015年成立的同一个月,估值一度达到15亿元的Yanjia.com也解散了员工;区块链社交网络公司小野一年前才从开A转到关,获得了8.51亿元的战略投资,一次估值32.5亿元。
根据上述统计,有惊人的181家创业公司直到公司倒闭的最后一刻才获得投资,占所有倒闭公司的55%以上。69家创业公司仅进入天使轮阶段,占比不足四分之一。此后,23家创业公司进入A轮融资;收购了13家初创公司;12家创业公司进入B轮融资;达到B轮或以上的公司非常少。
创业难吗?难,但不难。
许小平认为,对于企业家来说,创业变得容易和不容易。容易在于环境,不容易在于竞争。中国创业二三十年,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企业家有了更好的成长土壤。
有人认为,成功既是一种“玄学”,也是一种统计。创业成功的变数很多,有可控的,也有不可控的。因此,企业家和投资者都在努力控制那些相对可控的变量。
在许小平看来,创业前的首要任务是从多个维度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创业。第一个标准是学习能力。学历不是衡量企业家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只要一个企业家有知识,有见识,有不断成长和迭代的能力,他就能与这个时代同行。
第二,企业家是否有国际视野。许小平认为,中国的国际化已经做得相当深入
国本土创业人群已经是世界顶级的群体。唐宁也表示,国际视野并不等同于“海归”,而是创业者曾经做过什么,能做什么,想怎么做,以及公司团队能力架构。“视野足够大,不走出国门,也可以做出世界级的事业来。“资本从来不傻,会判断创业者的创业动机
疫情“黑天鹅”盘旋在2020年的上空,让许多想要创业的年轻人踟躇,也让许多创业者梦碎。西贝莜面村创始人贾国龙曾公开表示,按西贝过往经营数据,原本春节前后一个月营收可达7、8亿,现如今即使贷款发工资,也可能撑不过三个月。另据相关预测,仅春节期间全国直接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2020全年旅游总收入损失约1.6-1.8万亿元。
数字的背后,是中小企业的倒逼和创业公司的骤然“落幕”,这是一场几乎无差别的“大扫荡”。
即便如此,在徐小平看来,创业者最大的挑战从来都不是黑天鹅,而是来自于个人、团队的创业能力之外最底层的东西——人格和价值观。
过去资本观察创业者会更多地关注于单一维度,例如创业者在其所在领域的专业程度、是否具有极强大的执行力、甚至是否可以做到24小时*7的工作强度等等。如今,这一切俨然不同,“创业者和企业真正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商业价值,还要看是否具备真正的社会价值。”唐宁称。
徐小平直言,一家伟大的企业,会适当打破某种阻挡生产力发展和效率的规则,与此同时遵守符合社会前进方向的规则。未来创业者的主要矛盾在于自身利益与社会规则之间的权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破与立,是一个优秀企业家,一个能成大事的创业者最难的、也是最光荣的挑战。”
唐宁认为,从创业者到成为真正的企业家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则和标准,但社会有较为一致的认知:除了企业规模、企业发展前景外,创始人是否具备企业家精神是不可忽视的条件之一。
据唐宁称,宜信每五年会重塑自己一次,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因为过去对的事换到未来继续践行未必是对的,许多企业也在这么做,这是“术”。而企业家对于真善美和初心的坚守是永远不可被打破的,这是“道”。
唐宁坦言,资本从来不傻,会判断创业者的创业动机是单纯发自内心的热爱某一行,还是希望快速上市获利。“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是不止于渴望金钱的,反而是既具有社会和艺术的感知,同时具备强理性分析能力的‘跨界’人才。”
这一共性不仅会持续下去,还会被企业投资人列入重点参考指标之一。“是否有同理心,有对于世界的关爱,有对于人类和生命有发自内心的重视,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这些精神,帮助中国企业走过逆境。”唐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