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商业计划书案例13个,商业计划书目标客户怎么写

记者|黄伟

编辑|

“降负债”是R&F物业去年以来的重点工作。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R&F派发的中期股息大幅下降,每股0.1元合计约3.75亿元,同比减少71.8%。

“股利安排取决于短期现金流,暂时主要以安全性为主。希望股东耐心等待。”R&F物业董事长李思廉在8月24日的半年报业绩会上承认,在当前国内政策下,集团回款速度较慢,房贷指数较小。

R&F物业2021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上半年营业额为394.9亿元,同比增长18%;净利润下降18.8%至31.81亿元,当期净利率为8.1%,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

这样的表现并不奇怪,毕竟对于R&F物业来说,只要保持资金链的安全,暂时安顿下来就足够了。

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末,R&F物业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不含限制性现金)约127.6亿元,较上年末的256.7亿元减少129.1亿元;负债总额约3317.8亿元,较去年底减少约184亿元,其中有息贷款约1433.5亿元,较去年底减少约164亿元,短期贷款约519亿元,手头现金难以覆盖。

根据“三条红线”指标,根据RealData的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末,R&F物业净负债率为123%,较上年末下降约7个百分点;现金与短期债务之比约为0.55,去年底降低约0.08;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4.9%,较上年末下降约1.8个百分点。

虽然R&F物业的三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但仍超过规定的门槛,处于“红档”行列。

从外界来看,R&F物业现在的尴尬源于四年前以199亿元人民币收购万达商业地产旗下77家酒店资产。拥有“全球最大豪华酒店业主”称号的R&F物业在2017-2018年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虽然成功进入1000亿元销售规模门槛,但资金压力也在上升。

2019年,雄心勃勃的R&F地产设定了1600亿元的年度销售目标。但在房地产行业增速明显放缓的背景下,R&F物业遭遇滑铁卢,销售额仅达到1320亿元,资金压力进一步凸显。净负债率达到了199%左右的峰值。

意识到危机,R&F物业于2019年年中开始暂停征地,并在2020年3月的业绩发布会上提出了明确的减债目标:2020年净负债率可降至185%以下,约三年后降至150%以下。

然而,随着去年下半年,

“三道红线”出台,富力地产的降负债压力变得更为紧迫。国盛证券研报指出,若想达到“绿档”,以2020年半年度财务数据测算,富力地产需要缩减债务规模高达逾700亿元。


在此背景下,李思廉在2020年中期业绩会上表示,到年底富力地产的净负债率将在177%的基准上再降10个点左右,未来9个月,富力地产可能将在国内外处理250亿到300亿债务。


为降负债,富力地产在去年主要祭出了出售资产、促进销售、股权融资、减少拿地以及减员五大举措,最终在去年底将净负债率下降至130%。今年3月的业绩会上,李思廉再次立下军令状,称会在今年将净负债率降至100%以内。


与此同时,在此次中期业绩会上,富力管理层表示,公司将每年达标一条“红线”指标,“2021年一条,2022年一条,2023年一条。”


降负债的首要动作就是抓销售。然而在连续两年没有达成年度销售目标后,富力地产将今年的销售目标定为1500亿元,比2019年和2020年定的目标分别少了100亿和80亿。


这是一个相当保守的目标,同比增速仅有约8%。按富力地产全年可售资源约2700亿元计算,去化率达到55%即可达成目标。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富力地产实现协议销售金额约为650.8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年度销售目标的43.4%,符合其制定的上下半年4:6的推货节奏。


为了加快销售回款,从中期财报中可以看出,富力地产选择了“以价换量”。今年上半年,富力地产来自物业发展的营业额同比增长17%至359.46亿元,平均售价由每平方米9200元下降4%至8800元。


富力地产方面表示,平均售价下降主要由于公司通过降低价格以刺激销售及去库存。


“以价换量”开始影响毛利率,与2020年同期的33.5%相比,今年上半年,富力的总体毛利率约为22.3%。不过,李思廉表示,公司全年的毛利率将控制在25%-30%之间。


除了销售外,资产出售对于富力地产去杠杆也至关重要。富力对此并不避讳,早在2020年中期业绩会上,李思廉就透露公司已有“减磅计划”,无论是投资物业还是项目股权。可以看到,在去年四季度,富力通过出售若干项目的部分股权,套现40亿元。


截至2020年底,富力地产仍持有股权的在运营投资物业(酒店除外)共计有18个,包括写字楼、购物中心、零售商铺以及物流园等,总建面约265.7万平方米,另有在建或规划中的投资物业总建面约239.4万平方米。


为达成“三道红线”,今年以来富力地产继续出售资产。财报显示,今年上年富力地产的收益中有8亿元来自出售附属公司。


据观点地产网报道,李思廉在投资者会上表示,仅靠卖楼这种最原始的做法可能追不上现在对现金流的要求,因此在项目层面、在投资物业层面,富力都在加强力度去出售,在“高强度洽谈”中。


对于富力来说,目前最大的“包袱”其实还是酒店。富力在运营酒店达91家,但始终没有为其带来盈利,2017年-2020年,分别亏损1.46亿元、4.59亿元、10.1亿元、10亿元。


去年9月初,有消息传出,富力拟在未来10个月内分拆从万达收购来的部分酒店以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形式在新加坡上市;今年3月的业绩会上,李思廉曾对投资者透露,已在积极出售酒店资产,预计在未来6个月以内完成。


尽管甩“包袱”的消息频频传出,但至今没有切实的动作落地。


在资产出售不太顺畅的背景下,富力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支出。富力方面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添置土储较少,有关开支仅占协议销售的4%,以保存可动用流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