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评论员严。
“抄作业时不要抄名字”,这个在小学生中流传的笑话居然公开出现在工程项目中。3月27日,总投资近1.1亿元的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一期)因涉嫌抄袭广东省湛江市环评报告,被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暂停公示。
“抄袭”听起来可能有点抽象,但最好还是看看抄袭在哪里。经媒体对比深圳湾航道工程和湛江港工程环评报告,深圳湾航道工程报告多处提及“湛江”,包括“不会对湛江湾现有红树林造成明显不利影响”、“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是贯彻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体现”、“此时改扩建30万吨级航道符合湛江综合交通规划布局”等。
翻看报告的原始文件,发现很多地方都提到了“湛江”。
一个价值过亿的项目,一个“更好展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项目,抄袭环评报告,这并不荒谬。你知道,正因为某些项目可能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才需要审慎的评估论证,形成一份成体系的报告书,论证其可能带来的影响,而如今连环评报告书都可以抄袭了。.
根据《环评法》和《建设项目环保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抄袭事件表明,深圳湾航道工程没有仔细评估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抄袭反映了南海海洋研究所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航道事务中心的形式主义,前者为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后者为项目建设单位。
就前者而言,承担环评的科研院所并非没有资质,而是非常有资质。目前,南海海洋研究所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海洋研究机构之一,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获得国家、中科院、部委、省市260项成果奖。当如果说这样一所在公众看来可以与“权威”二字挂钩的研究所都不能带给社会信任,不能去承担环评责任,而要去抄袭湛江的环评报告,那公众还可以相信谁?公众无法依赖专业的时候,前人建立的信任大厦就会在形式主义中瞬间坍塌。
作为建设单位,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航道事务中心对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环评报告进行了第三次公示。无论是工作失误还是默契,一份正式的报告都可以通过环评,让项目业主和环评方都草草对待环评报告。目前,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已终止本项目正在进行的环评公示,并立即责成环评单位南海海洋研究所重新组织环评。但是,南海海洋研究所虽然有着辉煌的历史,但对于有抄袭行为的单位是否应该继续承担环评工作,还是要打上一个问号。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公告,终止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
环评报告是个笑话吗?也许在一些写这份环评报告的人眼里,的确如此。然而,在公众层面,环境保护不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这里的青山绿水代表的远不止是远处特定的山川,而是一种绿色发展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形成绿色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毫无疑问,需要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如果有人需要出来为这份蹩脚的环评报告说点什么,谁来起草?谁去审核?主管部门在环评单位开展环评期间有没有过问?一份抄袭的环评报告何以到达公示阶段?,没人发现抄袭,这份报告会通过吗?这份抄袭的报告揭示了深刻的问题,必须有人对此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