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记者通讯员赵。
在这一季的杭州临安梁青峰,风吹得你脸生疼,草木比山下色彩更丰富。
清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青塘保护站是“猎鹿人”的家园。
今天(12月17日),这里会有一个小小的离别。
华南梅花鹿首次野外放归试验即将开始,首批6只华南梅花鹿将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国营昌化林场茅山林区放归。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正在临安清凉峰,为大家带来图文直播。
(生活在保护区的梅花鹿)
中午12点10分:野放前经过了一个月的过渡适应期
对于这种野生梅花鹿,保护区人员非常重视。
“我们专门请了杭州动物园一位非常有经验的麻醉师为梅花鹿做手术,并在运输车上安装了软布。梅花鹿醒来,会焦虑,但不会痛。”张书彦说。
彰化茅山林区野生放生的选择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这里有低矮的灌木、丰富的梅花鹿食物和人迹罕至的地方,适合这些受惊的精灵生存。
担心戴着无线电项圈的梅花鹿一时适应不了,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去野外。
在山上围一个五亩的围栏,养一个多月,也让梅花鹿有更多的时间去适应不同于千顷池塘的环境。
“早上,专家们进去观察粪便和身体状况,发现它们对环境适应良好,适合野外放生。”时机成熟的时候,我选择了今天去野外。
中午11点20分:怕生的梅花鹿还在围栏里
围栏打开的时候,大家都在等梅花鹿跑出来,但是过了20多分钟,只看到梅花鹿在围栏里翻山越岭的跑,却没有出来。
张书彦说:“梅花鹿害怕生命。可能是一次看的人太多了。”
每个人都相继离开栅栏,打开栅栏门。
“让梅花鹿慢慢出来。”张书彦说,他很熟悉梅花鹿,但在一般观察时,他还是会保持安全距离。
前青塘半生态养殖区曾经生活着野生梅花鹿,面积180亩,基本处于比较野生的状态。梅花鹿吃低矮的灌木、绣球花和草。
“后来梅花鹿数量增加,山里的粮食不够,我们就增加人工投放玉米。所以这群梅花鹿很少接触人,暂时不出来也符合梅花鹿的习性。”
上午10点47分:精灵们,出发吧
篱笆门打开了,梅花鹿出来了。
该出门了,栅栏里的梅花鹿门似乎第一时间不愿意出来。
iaoimg.com/large/pgc-image/RksYPlnFBv3sfH" />上午10点30分:最大的公鹿重200斤
“两头成年公鹿、一头成年母鹿,三头亚成体。最大的一头公鹿大约200斤,麻醉是运输时最安全的一种做法。”章叔岩说,目前保护区野外250头梅花鹿,半生态繁殖区60来头梅花鹿,鹿的品种比较丰富了,所以有条件开展野外放生。“挑选梅花鹿的时候,选的一定是身强力壮,有公有母,有大有小。保证取样丰富。”
上午10点20分:现在梅花鹿们还在围栏里
10点20分,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昌化林场公益林管理站毛山林区,6头梅花鹿在11月11日经麻醉后送来林区,“隔了五亩的围栏观察了一个多月,今天会把围栏的门口打开,让梅花鹿回归山林。”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顷塘保护站站长章叔岩说。


上午9点45:首批野放的6头梅花鹿是怎么被选中的
华南梅花鹿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级,目前仅分布于浙江西北部、安徽南部和江西东北部的零星区域内。由于栖息环境片段化、适宜栖息地范围缩小、加之人为干扰等原因,华南梅花鹿种群数量不断下降,分布范围也不断缩小。
此次华南梅花鹿野外放归对于该种群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这次的野放试验是浙江省林业局下达的华南梅花鹿抢救性保护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能扩大梅花鹿的种群,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为华南梅花鹿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提供科学数据和经验。
野放的6头野生华南梅花鹿为3公3母,均进行身份标志,同时还对其中的3头佩戴了具有拍摄功能的野生动物追踪项圈。
为了这次野外放归,保护区其实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委托中国计量大学成立项目组,对于梅花鹿的野外放归,进行了全面的评估、论证。
目前,生活在半生态繁殖基地的梅花鹿有六十多头。
这6头是如何被挑中的呢?

(生活在保护区里的梅花鹿们)
“从遗传多样性、生存适应能力以及获得交配机会等角度考虑,主要以年轻成年个体为主,体质要求行为正常、健康。”项目组负责人说,梅花鹿的性别比会控制在1比2,“一方面有围栏(半生态繁殖基地)里雄性个体偏多的因素,另一方面这样利于雄性通过较强竞争获得交配权,从而提高等级高雄性在群体遗传多样性方面的主导作用。”
上午9点40分:请这帮精灵“出山”工作人员操了不少心
首先,野外放归的地点是经过挑选的。
根据项目实施内容结合实际情况,项目组经过调查分析选择了适合华南梅花鹿野外放归的实施地点昌化林场毛山林区和千顷塘区域作为首次放归试验的区域,从60来头半生态圈养的华南梅花鹿中挑选16-26头进行放归野外(其中毛山林区6头、千顷塘10-20头)。今天的6头是第一批。
每头野外放归的华南梅花鹿保定后,将开展形态测量、体表寄生虫调查、样品采集、个体标记等工作,同时根据华南梅花鹿性别、年龄、个体大小、种群等因素,对部分个体佩戴野生动物追踪项圈,实时跟踪监测,以便进一步开展野外种群家域、栖息地选择以及迁徙路径等科学研究。
为做好本次华南梅花鹿野外放归工作,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本次野外放归试验已做好充分的准备。
准备工作差不多持续了一年。
2018年12月开始,工作人员就拟野生放归地进行了社区调查,在获得当地居民对华南梅花鹿野外放归工作积极支持态度的基础上,2019年10月11日,编制的《浙江省华南梅花鹿野外放归方案可行性论证报告》顺利通过专家论证。
2019年10月15-25日,工作人员先后在华南梅花鹿放归地毛山林区周边社区开展走访宣传、张贴禁猎通告,告知华南梅花鹿野放事项,营造保护野生动植物氛围。
11月8日,选取种群结构较为合理的6头华南梅花鹿实施定点观察。
11月11日,项目组团队对观察适宜野放的6头华南梅花鹿实施保定,并开展形态测量、体表寄生虫检查、样品采集、个体标记、转移毛山野放围栏等工作,其中的3头佩戴了野生动物追踪项圈,并进行定期观察和管理。
11月13日,保护区向浙江省林业局提出《关于要求对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进行华南梅花鹿野外放归试验的请示》。
11月29日,浙江省林业局进行了批复,同意开展华南梅花鹿野外放归试验,并要求做好放归后的监测评估工作。
11月25-30日,在野放周边林区进一步开展宣传走访,组织护林员开展巡山清理柴吊、铁夹,同时对野放区域的巡护人员进行华南梅花鹿跟踪监测和投食等专业技术培训,进一步做好野放前准备工作。
此外,项目组还对千顷塘野外回归的华南梅花鹿实施了单独隔离,待毛山林区野放后再分步实施放归。
新闻+
清凉峰和梅花鹿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野生华南梅花鹿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区内分布着我国最东南端、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华南梅花鹿种群。
保护区属典型亚热带季风区海洋性气候,因其气候条件温暖湿润、植被种类丰富适宜华南梅花鹿的生存,因此它是华南梅花鹿野生种群数量较多的分布区之一。
保护区内华南梅花鹿种群主要分布于素有“北大荒”之称的千顷塘保护区域,该区域总面积56.9km2,主要由西部的山湾岭、雨头湾、大湾里、千顷塘、干坑、大源塘,中部的小坪溪、大坪溪,东部的西坞、黄洋塘、道场坪等组成。
自1985年成立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已来,保护区对华南梅花鹿的保护和科研尤为重视。随着梅花鹿保护的加强,华南梅花鹿的种群数量、生存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为了保护这一物种,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保护区同诸多科研院校合作开展了大量的有关华南梅花鹿的科学研究和保护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果。特别是自2002年当时野外救助的“倩倩”开始,至2003年建立华南梅花鹿扩繁围栏,2015-2016年开展浙江清凉峰华南梅花鹿种群发展规划,华南梅花鹿种群保护和扩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2017年,在浙江省林业局的组织下,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展实施了“浙江省濒危物种华南梅花鹿抢救性保护项目”,相继开展了华南梅花鹿野生种群监测、栖息地选择与适宜性分析、繁育试验场内华南梅花鹿谱系分析与保护遗传学研究、寄生虫学调查以及拟放归地选择及栖息地调查评估等研究工作,为华南梅花鹿野外放归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