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个人500万资金寻找项目,工程找投资人怎么合作

一批银行开启了基金代销的“自我革命”,从推广C份额到降低费率、零费率,再到基金上线。银行敲响了基金代销战的警钟。

7月15日,平安银行推出基金销售改革措施:一方面,网上市场将全面推广前端不收费的C型基金份额,近1600只基金实现0认购费;另一方面,3000多只a股基金的认购率将降至10%。

这并不是基金代销渠道中唯一的“自我革命”银行。

2020年以来,招商银行陆续推出指数基金、债券基金认购费率9折优惠,将摩羯座智能投资、基金简易组合等服务涉及的基金产品认购费率调整至10%。此外,2021年以来,招商银行前端已有近1000只C类基金份额基金不收费。

此外,今年5月,中国建设银行和CICC两大巨头首次合作尝试“财富管家计划”,相关基金放弃管理费和赎回费,选择提取业绩奖励。

值得一提的是,首家民营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对各类基金免收认购费。

该行基金投资试点的推出,让基金代销变色。2020年2月,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工商银行获得首批基金投资试点资格。2020年12月,交通银行还与E基金合作,推出面向零售客户的投资业务。

许多银行已经拉开了基金代销改革的帷幕。业内认为,未来将有更多银行加入基金代销改革,基金代销改革将向纵深发展。

平安银行的改革

7月15日,平安银行打破银行传统,在网上全面推广C类资金份额。用户通过平安银行口袋银行APP购买单只基金,购买安信投资、目标盈利等基金组合,认购费为0,覆盖近1600只基金。

同时,平安银行还规定,包括定投产品在内的大部分非首发、非定制a股将引入1%认购费模式,覆盖3000多只基金,占场外公募基金数量的一半。

据了解,此次调整后,平安银行将以与支付宝、田甜基金等互联网平台相同的费率代销公募基金,在商业银行中保持较低费率。

为什么要调整公募基金代销政策?平安私人银行行长李明表示,“平安银行把重点放在网上的C类股,这与互联网平台是一致的。是聚焦客户,增强基层群众获得感的重要举措。平安银行把客户利润放在第一位,客户会信任我们,愿意在我们的平台上与我们共同成长。”

一般来说,同一只基金有两种不同的基金份额:A类和C类,相比于收取认购/认购费用(一般为1.2% ~ 1.5%)的权益类基金的A类份额,C类在申购阶段不收取费用,只收取持有期间的销售服务费(0.5% ~ 0.8%)。

可以看出,前端C类股的认购费用比A类股低,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

平台渠道多采用C类份额,以较为低廉的费率吸引年轻客户并迅速崛起,而传统银行渠道多数销售的是A类份额。


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投资人只打算短期持有基金,比如三五个月,甚至一两年,买没有前期认申购费的C类份额更划算;反之,如果投资人打算长期持有一个基金,比如三五年,买后期销售服务费比较贵的C类份额就不划算了,此时最好是选择买A类份额成本更低。


从历史数据来看,通过银行渠道买基金的投资人,持有基金时间平均三个月,如果他们买的是A类份额,那么银行能收到大量的认/申购费,这就是银行一般的操作模式,银行渠道大多销售的是A类份额。


当交易成本高昂,投资人又短期内频繁交易,基金业就避不开“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魔咒。


反之,如果投资人买的是C类份额,投资人的交易费就会大幅下降,银行获得的收益就要低得多。


此次平安银行一举推出近1600只C类份额,同时超3000只基金A类份额推出1折申购费。平安银行从基金销售中获得的收费将大幅下降,让利投资人,这相当于自我革命。


多家银行试水基金代销改革


实际上,平安银行并不是基金代销自我革命的唯一银行。


招商银行也做了或准备做同样的事。


招商银行是业内公认的“零售之王”,代销基金的实力全市场无出其右。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一季末,在公募基金销售机构中,招行以6711亿元位列股混公募基金保有规模第一。


作为基金代销的老大,招商银行自2020年起就对部分基金申购费率打一折,不过它首先推出的是指数基金和债券基金申购费率一折,此外包括招行的摩羯智投、基金简易组合等服务涉及的基金产品申购费率也调整为一折。但它暂时没有动对市场影响最大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这块大蛋糕。


到了2021年,与平安银行的操作模式如出一辙,招行也在加快前端不收费的C类份额基金布局,目前已累计上线近千只。


并且,对于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申购费率,招行也准备动刀了。


近日,招商银行财富平台部总经理张东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我们也已研究决定进一步推出差异化公募基金费率体系,将超过千只权益类基金申购费率降至一折。”


“本次将逐步推动差异化费率体系,既有不打折的基金,又有打一折的基金,还有前端不收费的基金,丰富了基金费率多样性,更好满足客户需求。”张东说。


不止是招行,五大行之一的中国建设银行也在尝试基金代销的变革,2021年5月,它与中金公司首次合作尝试推出“财富管家计划”。


从产品来看,“财富管家计划”是中金作为管理人发行产品,建行作为渠道向自家客户销售,对客户实施零费率,豁免投资者的管理费和申赎费,充分让利。待产品实现业绩收入后,再在后端实现报酬提成,银行分享权益市场发展带来的超额收入。


不过,如果业绩不好,管理人就白干了,银行卖出去基金产品也收不到交易费。只有在业绩好时,管理人和银行渠道才有业绩提成。


对于“财富管家计划”来说,产品销售只是起点,售后陪伴才是重点。而“售后陪伴”,是产品从“卖方销售”向“买方投顾”转变的重要一步。


“财富管家计划”的做法是:中金资管部大类资产配置团队将与建行建立月度分享机制,交流市场投资策略及市场观点。同时,定期为持有“财富管家计划”产品的投资人举办市场观点讲座的活动,试图建立管理人、代销机构和客户三方的长期信任关系,加深与客户的黏着度,提升客户购买产品的持有体验。


据悉,这个模式在建行体系是首创,由各项指标排名靠前的深圳分行小范围先行先试,“财富管家计划”初次试水首发系列产品单周卖出15亿元,实现超募。


除了大银行,首家民营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也开启了各类基金(非C类)免申购费。


另外,近年来还有不少银行通过基金销售折扣活动尝试“降费”。比如,2020年,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及交通银行等渠道均推出“理财节”类活动进行费率打折,恒泰德邦及中金财富证券等也纷纷推出0.1折费率活动。


而让基金代销江湖风云变色的,是基金投顾试点的上线。


仅就银行来说,2020年2月,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工商银行是最早获得基金投顾试点资格的银行。此外,2020年12月,交通银行也与易方达基金合作上线面向零售客户的投顾业务。


7月16日,在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表示,2019年10月,证监会开展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首批共有18家机构获得试点资格。试点业务运行平稳,目前合计服务资产已逾500亿元,服务投资者约250万户,试点效果初步显现。


事实上,加上今年第二批拿到基金投顾试点资格的机构,迄今已有超过50家机构获得基金投顾试点资格。


变革背后


为什么作为拿着最多基金代销费的银行业,要开始主动自我革命?


事实上,业内人士认为,这或许是银行或迟或早要面对的一个必然命运,只不过,现在部分银行率先主动走出了第一步。


近年来,大量资金投资基金,迄今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已达23万亿元,基金代销是一块越来越大的蛋糕,所有的渠道都想分到更大的蛋糕。目前最大的一块蛋糕拿在银行手里。


但是,独立第三方销售平台、券商代销的兴起开始逐渐蚕食银行的份额,比如互联网的蚂蚁基金、天天基金网等基金销售平台,它们以基金A类份额1折申购费,C类份额(免申购费)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一代客户,从银行渠道挖走的基金销售份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当这批年轻人成为社会投资主力时,银行渠道的基金销售份额可能会流失更多,以往银行的基金销售模式还能走多远?


从国际顶尖财富管理机构的情况看,基于交易产生的收入占比逐年下降,而基于客户资产规模增加带来的收费占比则逐年上升,卖方服务向买方服务转型而带来的收费模式的转变将成为大势所趋。


基金投顾的发展未来可能打破银行代销的坐收手续费的好日子。


基金投顾是指拥有相关资质牌照的投资顾问机构,接受客户委托,在客户授权的范围内,按照协议约定为客户做出投资基金的具体品种、数量和买卖时机的选择,并代替客户进行基金产品的交易申请。


对于多数基民来讲,目前市场上有10000多只基金,选基金比选股难度还大,并且基民还存在盲目追涨杀跌、持有周期短等投资弱点,基金投顾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基金投顾背靠强大的投研团队,帮助客户选择适合其风险偏好的基金,陪伴客户以正确的方式渡过市场波动,提升基民持有久期,从而有望打破“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魔咒。


基金投顾将使基金代销从“卖方销售”向“买方投顾”转变,从长远来看,如果不及时适应新的基金代销形势,很可能会最终失去客户,这促使先知先觉的银行在基金代销上率先改革,放弃部分短期利益,用更长期的理念转变经营方式,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做大做强基金代销业务。


“商业模式没有一成不变的‘护城河’,如果不主动求变,昨天的‘护城河’可能变成明天的‘沼泽地’”。近日,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在股东大会上的见解发人深省。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