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年一样,端午节前夕的水街开始“变脸”:平日的老凉茶店、餐馆、杂货店,现在变成了粽子店。广西新闻网记者廖图片您的浏览器暂时不支持html5视频标签
广西新闻网南宁6月6日讯(记者廖)端午前夕,南宁街头越来越喜庆,到处流淌着粽子的香味。说到南宁最有名的买粽子的地方,只有南宁的老水街。和往年一样,端午节前夕的水街开始“变脸”:平日的老凉茶店、餐馆、杂货店,现在变成了粽子店。环顾四周,各个店铺的门口都摆满了刚出炉的粽子、菱形的豆沙汤圆、长条的凉拌汤圆、枕形的绿豆肉馅汤圆等。它们充满了香味和各种味道,吸引了大量的顾客去寻找老街的味道。
虽然还没有过端午节,但人们已经来水街买粽子了。徜徉在水街上,一股鲜香的粽子叶混合着糯米的香味。记者注意到,由于订购粽子的人很多,一些粽子店的工作人员甚至一边做粽子一边卖粽子。在一家店铺门口的大阳伞下,78岁的李兰英正在“打闹”、喂饭、打捆……她动作紧凑、速度快,不到半分钟就能捆出一个外形美观的菱形汤圆,让人垂涎欲滴。李兰英告诉记者,她一天能包1000多个粽子。包好的粽子必须开大火煮6个小时以上才能放出来。
“我刚接到一个12000的订单,太多订单无法覆盖。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不得不请78岁的阿姨帮忙。”雷阿姨是一家老式粽子店的老板,是老水街人。每年端午节,她都会亲自包粽子给自己吃,送给亲朋好友品尝。雷阿姨介绍,老水街的品牌粽子制作工艺众多,烹饪时间长,纯属手工。为了保留传统的味道,更多的老街坊和偏爱水街味道的人可以品尝到水街地道、地道的美食。2001年,她开始和几个朋友合作做粽子出售,持续了18年。
小时候,看着奶奶做粽子成了很多人童年最美好的记忆。如今,大街上很难找到粽子叶,做粽子成了工厂机械化生产的动作。清理粽叶、准备馅料、制作粽子……端午节期间,南宁水街的每一家粽子店门前,都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正是在这里,每一家粽子店都承载着南宁人的粽子情节,也承载着对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深厚感情。
78岁的老人李兰英正在“打、卸、捆”……她的技术紧凑、快捷,不到半分钟就能捆出一个正宗漂亮的菱形豆沙汤圆。广西新闻网记者廖摄
李兰英告诉记者,她包粽子已经30多年了。虽然身体不如以前,但她一天能包1000多个粽子。广西新闻网记者廖摄
李兰英老人向记者展示了包好的手工粽子。广西新闻网记者廖摄
老水街的品牌粽子制作工序多,烹饪时间长,纯属手工。广西新闻网记者廖摄
因为点粽子的人很多,有些粽子店的工人甚至一边包粽子一边卖粽子。广西新闻网记者廖摄
一个粽子店老板炫耀她的手工饺子。广西新闻网记者廖摄
包好的粽子必须开大火煮6个小时以上才能放出来。广西新闻网记者廖摄
刚煮好的手工粽子热气腾腾,粽子清香扑鼻。广西新闻网记者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