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要轻易创业。,特别是深圳这个有钱的城市大规模创新创业的时代,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深圳有200多万商业主体,创业密度全国最高,也就是平均9个人就有一个在当老板。但是你看不到这样的消息,所以相信很容易。环境很重要,但不要轻易创业。有些人适合创业,有些人更愿意老老实实待在职场。
不能看到身边的朋友创业了,自己也去创业。的创业不是盲目的,而是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的。和身边的朋友一起创业,是对你的一个警醒和鞭策,也促使你有创业思维。
在各个创业赛道已经很拥挤。生活好的这一领域的龙头企业有没有深刻的认识,有哪些优势,哪些信息差?我朋友今年开始推一个产品,做国内市场很有效。半年多了,数据还可以。原因是这个垂直行业的头部厂商主要从事外贸,国内市场几年前就放弃了,信息差。
创业不是公司开起来招几个人,自己就能开启躺平模式了.换句话说,创业不仅仅是金钱的投入,更是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你准备好了吗?当你工作的时候,你的老板不乐意让你晚上工作几个小时。创业后,你的时间不仅仅是工作几个小时,还要24小时为项目服务。工作的时候,你只需要做整个链条中的一个节点,简单明了,不复杂。创业通常需要综合考虑,会遇到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你有精力处理这些问题吗?
创业目标不要定那么高。建议,创业第一年的目标是生活,或者说是入不敷出。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企业尤其引人注目。因为90%的新创企业活不过三年,剩下的10%会在未来三年被90%淘汰。很多人说创业的成功率是50%。错了,正确答案是1%。所以新创企业的初始目标一定要落地,而不是说一年就能超越某个经营了10年的头部对手。
在有进有退。创业是一种进取的行为,这种行为一直是艰苦而执着的。当进入这个领域,发现无利可图时,就要及时撤退。我觉得一个正常的创业项目,两三个月的试错就足以决定是否继续。我看到有些启动项目延迟到一年才公布结算,太长了。好聚好散是褒义词,是正能量词,是风险控制词,大家要提前达成共识。
创业最好是单干,一人决策.不要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工作。如果你赢了,你会失去你的朋友。如果你输了,你也会输。
的也会失去朋友。在商言商,创业无情,不要去伤害真正的好朋友。很多人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人多可以共同商讨决策,屁,你招几个人不可以再一起商讨决策吗。刚开始创业,全身心的投入到项目当中,如果多几个倒债权人,还需要分离出一些时间和精力来应付企业结构所延伸的种种问题,甚至会发生力没有往一处使。一旦有一点收入,大家又会争权夺利,失败时要撤退也不好操作。如果一个人说了算,今天决定就立马可以不干活了,而投资人的意见没有那么快统一的。
创业其实是在试错。那么既然说是在试错,就不适合一下子投入更多的资金。这就好像两军对垒时,先派一个侦察小分队查看虚实一样的道理,有机可乘的时候再回来报告带大部队杀过去,如果中了埋伏,损失的只是一个小分队,主力不会受影响。
所以我建议刚开始创业,账户里面有20万,那么拿出1/10即2万块钱来折腾就好了,而不是账户里面有20万,先拿出10万甚至更多来折腾。如果只有5万块钱,那你就找一个成本在5000块钱的创业项目玩玩就好了,一直到账户里有20万,再说2万块钱的项目。如果控制不了,你就想一想上面分享的创业成功率只有10%。换句话来讲,这个钱多半是要打水漂的。
创业项目要选那些出资金周转快的,最好是当天结算的或者一单一结的那种,专业词叫离钱近,大众说法叫不赊账。也就是说不能学传统行业的压款。刚开始创业,你还不知道这条路能不能行得通,不管结果如何,每个创业者都不希望公司有烂账。
不要做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事情,比如借钱或贷款创业。网上的那些抵押房产创业的故事是前期已经有一个试错的过程,试错结束了,笃定一个美好的未来,所以才全部压上。这种成功率是99%,而不是1%。所以建议朋友们还是要遵守我上面分享的1/10资金的原则。
没有创业之前手里面有一点钱,优越感比较高,一旦陷入借钱或贷款的死循环,十分不利后期的东山再起,也就是说一旦失败了很难再翻身了。很多人一直在职场上混,没有受到什么大的挫折,失败一次,想不开的人很多,所以保证自己时时在岸上比较好,也就是风险在自己的可控制范围之内。1/10的钱就算打水漂,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开支。
今天是我坚持写作的第22/100天(第二轮),点个赞或在看,我看到了特喜欢!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