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失败卖房,卖房创业还是贷款创业

来源:魔都观点

我有一个朋友叫易。几年前,他辞去工作,卖掉房子和汽车,去美国学习和创业。

最近突然联系我,见面后才知道自己带着项目回国拿融资,准备做点生意。

都说创业不易。其实阿依这几年吃了不少苦头,但越挫越强的他一下子让我产生了很多共鸣。

因为,我也早已把买房当成了自己的创业项目.

几百万的套房投资不亚于创业。而一次次在售楼处和房产中介跑来跑去,就像和供应商谈判。

买房,应该是我们都在参与,最有机会成功,却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商业计划。

所以今天想抽点时间和大家聊聊买房创业的事情。

01

阿依告诉我,从农民工到企业家最大的变化是杠杆思维.

农民工追求的是当下的稳定。在抱怨关键绩效指标的同时,他们享受着从清单中划掉一项任务的乐趣。事实上,他们用战术上的勤奋来弥补战略上的懒惰。

企业家是有野心的人,他们利用别人的时间,懂得隐忍和延迟消费,节约资本扩大再生产。

我觉得这就像买家的矛盾心态。

有些人一辈子只拥有一套自住的房子。他们害怕风险,提前还清贷款,但他们不知道印刷机在飞来飞去,没有风险的资产,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

其他更有野心的人,选择把自己的房子变成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工人”:

1.在自住的基础上,尽一切努力尽快多买一套。他们知道第一栋房子只是一个住所。第二套房开始才是资产,从那以后房子涨了多少都是赚来的。

2.物化房地产,把房子当成金融产品。学会用excel,用内部收益率irr公式,计算房地产的年增量、收入和支出。

我敢打赌,没数过的人一定不知道,买房的年化收益率是5%,一旦他们脑子里有了金融精算知识的感觉,就会不断优化,老手有机会达到12,差不多六年一倍。.

3.将商业思维带入生活。平时不敢奢求花钱,但买房子却花了不少钱。因为他们明白,在钱花在房产上是投资,被动和强制储蓄将在未来带来更大的回报。

4.像产品经理一样打磨物业。学会用更大的视野美化房地产和用同理心思考接盘侠的需求,研究同板块的竞品和客户画像,而不是困在你喜欢的壁纸颜色等细节里。

02

Ayi接着说,他这几年之所以成长这么快,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身边一群优秀的密友的影响。

成功研究之父吉姆罗恩有一个著名的“密友五维理论”,你的财富和智慧,基本就是5个与你亲密交往朋友的平均值。

一直坚信一个优质朋友的价值,胜过一批普通朋友的价值。


我也十分认同。


想想这些年我之所以买房没吃过大亏,全靠身边达人好友的帮衬。


就像创业有圈子一样,我认为每个购房者都应该认识这4种人:


5、一个懂信贷的银行老师。不见得水平要多高,关键肯跟你交底。他会告诉你,自从12月中央定调后,总行下达精神,明年全行要多放贷款,利率下行,2020是近三年里做贷款最好的年头。


6、一个开更5年以上的大V。5年刚好是一轮完整牛熊。自己不要怕麻烦,往前翻翻文章,至少看看大V在2017年牛市顶部时的判断是不是正确。靠谱的专家是出言谨慎的,因为见过太多倒在黎明前的例子了。


7、一个持有4套房以上的朋友。为什么是4套?买第1、2套房只是练手,第3套开始被倒逼学会搞定购房资格,第4套掌握如何放杠杆,做备用金。真的用钱在市场里游走过的狠角,每说一句话背后都是几百万的经验和教训,这种阅历不是研究几份报告就能得到的。


8、一个在一线工作的房地产行业从业者,可以是销售或者老中介,能告诉你最零距离的信息。买房子,永远要分析数据,但永远不要迷信数据。从一线了解到的购房者和房东的心态变化和议价空间波动,比任何统计数字都要有用。


当然,光是认识这些人还不够,如果你想真正融入到他们的圈子中,必须与他们产生利益相关


所以,去找银行老师办存款、贷款和信用卡,去报一个大V的分享课程,投资客买房的时候你打打下手,为从业者介绍一些有需要的朋友。


能长久维系感情,靠的肯定不是感情本身,而是互相需要。


没有需要,就创造需要。



03


吃饭期间,阿易总是要时不时的用手机回复邮件或者电话安排工作,他说自从创业之后总觉得时间越来越不够用。


他告诉我,以前给别人打工的时候习惯于996的工作节奏,但当了老板以后,他越来越认识到时间才是宇宙间唯一通行的货币,心力才是改变现状的生产要素,把这些宝贵的财富贡献给雇主去换钱,才是最傻的事情。


所以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是8小时下班后你都做了什么。


我觉得吧,大家都应该去做些改变:


9、每天保持高强度阅读。关注200个以上与房产相关的公众号,注意多聚焦那些实战人士的干货,而非营销号的资讯。然后建立思考框架:宏观金融、城市概况、信贷融资、交易策略等。读完《杠杆思考术》这本书里的方法,就能做到每天读完50篇文章。


注:本号后台回复“杠杆思考术”可获得图书资源。


10、每周复盘各类市场信息,用excel表格构建一个数据库,把自己重点监测城市的土拍、一手房、二手房等信息都涵盖进来。


特别是把感兴趣小区的高性价比房源放到收藏夹里,每周看一下,哪天它们突然在一周内快速消化掉,牛市就来了。


11、每月和前面提到的那些朋友聚一聚,听听他们关于最新市场动向的看法或者这段时间的感悟。


12、每年看房不少于50套,守住“逢三退一”原则。在市场最好的时候,卖掉手上三套房里最差的那套,拿住现金等待更好机会,不断优化。


当你每天的剩余时间都被这些事情塞满了以后,你会发现无论是本职工作还是看房你都变得比以前要更加高效,因为你会越来越认识到每一秒都在成长,都是在为自己用力的活着。



04


阿易感慨创业中令他感悟最深的是踩错了几个点没关系,踩对一个点,就全赚回来了。


不过对于购房者来说,买房是不能试错的。好在中国足够大,时间历练上的经验不足,可以靠空间视野来弥补:


13、楼市里有板块轮动,最好的经验就是看看先行城市的楼市走过的路。从2015年开始的这一轮房产大周期,轮动是从东到西,从高能级城市到低层级城市。


一线城市已经走完一轮周期,筑底待发,二线城市依然在上一轮的尾部,不少三四线城市还沉浸在最后的狂欢之中。


沈阳、昆明火热的购房者,应该去南京、杭州感受下调整的冷清。北京、上海里看不清方向的,深圳就是最好的先例。


14、用极端的经验来给自己做沙盘推演。在身边去找下这两个人,一个是通过买房赚到大钱的极致成功者,一个是买房没赚到钱甚至是巨亏的人。


听听他们的经历,把你自己代入进去,想一想,你愿意得到多少回报,你又愿意付多少代价。回答完这个问题,你应该就知道自己几年后在楼市里的高度了。



05


阿易告别离开的时候,我是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的背影的。


如果不是自己到了输不起的年纪,我也很想像他那样破釜沉舟切换赛道。


我知道,大部分的朋友和我一样,在工作上是多少有些不甘心的。毕竟只有少数人能通过一些机遇、厚黑甚至裙带,来实现职场大突破。


我们想掀桌子,可又不愿去做违心的事。


好在,还有买房这条路,它是大部分人的第二职业,甚至是第一事业。


在这个市场,每个人都是素人,一切都靠实力说话。


最棒的是,如果你足够出色,回报也是足够的多。你可以充分实现你自己,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买房才是大部分人为数不多的逆袭机会!


人过了而立之年,会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不再证明自己是谁。


当下的我,足够自明,不在乎贬低和抬举,只想在买房路上坚持走下去。


只要埋头过完自己的坎,自然有人会分心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