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法学判断题答案 创业法学网络课答案

互联网不是一个“法外之地”。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紧跟建设法治中国新进程和新需要的法治人才培养被提上日程。

从改变课堂入手培养法学人才新素养

互联网、人工智能与新时代法律人才培养有着内在联系。一方面,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影响,对当前的法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专业化和多样化以及解决人才培养困境的紧迫性,加快了新时期法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步伐。大力推进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在法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管理等全过程的应用已成为大势所趋。另一方面,网络和人工智能使法律调整和调整的对象“现代化”和“信息化”。与此同时,法律研究的重点已经转移到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上。

新时代法律人才的培养,应为社会经济创新和互联网、人工智能法制化提供智力保障。基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法治理念,既是新时代法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高校在法律人才培养中需要应用的教育手段。

“如果一个工人想做好工作,他必须先磨好他的工具”。培养和塑造法律人才的课堂和媒体应该更加信息化、智能化,这也是培养法律人才新素质的要求。因此,要把当前的社会基础与新时代法律人才知识结构的特殊性结合起来,厘清新时代法律人才应具备的法律素养,以更科学、更广阔的视野重构互联网、人工智能与新时代法律人才培养的辩证关系。对此,新时代的法律人才有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深刻印记。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推动了课堂信息化在法律人才培养中的颠覆性创新,推动了新时代法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有助于多节点、复合式构建新时代法律人才培养的多维智能教育教学体系。

课堂是践行教育使命、完成教学的重要途径,课堂的信息化、智能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和本质。毫无疑问,教学课堂的智能化、信息化是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革命性作用,是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方式变革的具体体现。基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智慧课堂和网络课堂应该成为未来教育创新模式的新常态。在实践中,要按照《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部署,积极推进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教育模式。同时,加快智慧教室建设,打造智慧教室,推动信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保障互联网人工智能新时代对高素质法律人才的需求。

跨学科跨专业实现法学深度学习

新时代,法律人才的知识结构要与时俱进,具备一定的前沿交叉学科和新技术的知识储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无疑是新科技的代表,它们不仅阐释了科技生产力的本质,也为新时代法学前沿研究和法律人才应关注的领域指明了方向。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不仅是一项新技术的应用,也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法律是调整社会行为的规范体系,因此必然会有一个以规范这种行为为内容的新的法律规范体系出现。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通过教育教学媒体影响法律人才的培养,形成横向复合

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强调“加快培养‘人工智能法’横向复合型人才,鼓励拓宽‘人工智能法’跨学科融合”。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校法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发展跨学科、跨学科新兴交叉学科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应用为导向,新时代法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跨学科、交叉学科课程,是高校主动适应建设法治国家需要的积极举措,意义重大。一是紧跟时代脉搏,回应时代需求。探索提出适合“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深度应用的知识模块设计和课程体系构建,为我国法学教育信息化、智能化,特别是新时代法律人才知识结构和法律素养的形成提供理论和制度支撑,为新时代法律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二是注重司法实践,直击理论战线重点。通过课程创新建设和反复教学验证,总结规范和调整我国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深度应用行为的智慧和经验,找到我国法学研究的理论痛点,最终推动立法和司法解释。三是推进高校培养新时代法律人才的使命。“科技法”代表着法学研究的前沿,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理论研究的现状决定了本课题涉及的人才和培养人才的课程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跨学科、多学科的新课程建设是对新时代法律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

ize:15px;">法学教育体系需要多维度智能化


教育部、中央政法委近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涉及教育改革的重点举措之一就是“发展‘互联网+法学教育’”,多渠道优化法学专业人才的教育体系。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不仅是新技术的发展规划,更是一项国家政策。从教育学理论来看,法学人才培养中的教育教学,通过教学的适时互动让学生参与法律知识的获取、分析和总结,教师则由此获取学生知识掌握的反馈信息和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在数据获取、总结以及分析方面有独特优势。那么,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教育”,可以将教学与实践、理解与应用、获取与分析更有效地结合,确保法学人才培养过程更深入全面、更微观和具象,也让学习者更全面高效地获取所需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度学习。这对于提高法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解决人才培养中的个体差异等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的现代化教育体系,要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智慧教育环境。一方面,实现教学目标精准定位和教学内容实时更新,通过智能教学、人机交互式教学等模式,真正完成教学线上线下和课堂内外全覆盖。另一方面,推动法学专业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跨越部门间的时空鸿沟,构建多平台对接的智能化教学辅助系统,真正实现国民教育全方位和终身教育全过程。换言之,法学教育体系的多维度、智能化,就是深度融合互联网、人工智能,让教育教学更公平、更全面、更高效,采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之长,构建法学人才培养的全方位智慧学习环境。


只有遵循规律,才能改造和优化教育教学模式,找准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的结合点,深化高等法学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应对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法治需求。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法律系)


《中国教育报》2019年05月09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