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古代好听的雅称 创业疯子

在人类历史上,总有一些天才逆人群而行,背负着“疯子”或“骗子”的骂名。

科学界,如哥白尼和布鲁诺,全世界都知道。还有为二战盟军胜利成功破译德国法西斯电报密码的英国图灵,被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思想或哲学的世界,如苏格拉底和尼采,也是全世界都知道的。

最近有人统计民国时期,说当时思想活跃,所以“疯子”也多产。例如,章太炎、辜鸿铭、吴志辉等著名学者曾被称为“张狂人”、“顾狂人”、“李狂人”、“吴狂人”。

在中外商界,他们也未能幸免,那些被人嘲讽和嘲讽的知名企业也在哭泣。

比如英国钢铁大王威尔金森。工业革命时期,他在质疑声中建造了第一艘铁船,被称为“铁疯子”。他写信给他的朋友说,“它满足了我所有的期望,并说服了那些不相信的人,这些人的数量是每千人999人”。

另一个例子是“80后”扎克伯格。2017年,他回到母校哈佛大学,发表了题为《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创建一个所有人都有使命感的世界》的演讲。结合自己的经历,他感慨地说:“理想主义是好事,但要做好误解的准备。任何为更大的愿景而努力的人都可能被称为疯子,即使你最终成功了。”

在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过渡的过程中,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以“第一个吃螃蟹”的创业态度挺身而出,他们的文字令人惊叹,他们的“东西”令人惊叹,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与固守弱点的顽固“愚蠢”群体的“偶遇”。

比如马云在——被嘲讽。之前很多人说他是“狂言”的“疯子”,是“说大话”的“骗子”,还是“马傻子”。在与全球网络巨头易贝的较量中,他还获得了另一个外号“疯子”;

再比如,李书福也在——被嘲讽。他说他想造一辆中国人梦寐以求买得起的车,后来提议收购沃尔沃。结果,他只是被“奖励”为“汽车狂人”;

又如,周也被讥为三三三五四。他说,在他的互联网生涯中,无论他做什么,大家都不理解,不以为然,甚至一开始还嘲讽.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经验当属汉能集团创始人李。

1994年,李在连续几年收入7000万元或8000万元后进入水电行业;2002年,他搬到云南金沙江边。当时还没有民营企业建过百万千瓦级的水电站,但他却冒了风险,在金沙江中游签下了600万千瓦级的水电站建设项目,计划总装机容量约1400万千瓦,总投资750亿。最终,只有最大的金水电站项目在几场比赛后得救。

然后是漫长的八年旅程。在此期间,李经受住了质疑的洪流、国企等行业人士的偏见和极端行为、政府部门的犹豫不决,甚至是大坝断流时洪水的严峻考验。它经受住了2公里以上高空作业的困难,经受住了生活的经济拮据.

李曾回忆说,“为了应对高峰时期每天1000万元的投资,汉能把前几年建成的效益好的优质电站一个个卖掉。这些项目都凝聚了韩能人的心血。最遗憾的是2003年汉能3354青海妮娜水电站12亿元收购,当时并网发电。在最困难的时候,汉能可以把这些年积累的风险准备金全部投入。”

style="font-size:15px;">2008年8月,各大银行接到银监会通知,暂停对金安桥水电站贷款。砸锅卖铁的危急时刻真的来了!李河君还是那股子决战到底、决胜到底的拼劲、狠劲,动员大家使出千方百计,吞下千辛万苦,不吝千言万语,四处借钱,多方凑款,连亲朋好友的钱、自家积蓄的存款……都纷纷向金安桥汇聚,终于突破了资金瓶颈,躲过了一劫,经受住了第一次“濒临绝境”,坚持到了最后的胜利。


一座全球最大的比葛洲坝还大10%的民营水电站,就这样历时10个年头、8个整年以及投资上百亿而“非常形象”地屹立于金沙江上。


金安桥水电站落成后,李河君没有停下来。他又用了差不多8年时间,移师深耕薄膜太阳能和移动能源领域。从2009年起,李河君又几乎把自己10多年在水力发电项目投资后的收益,全部“砸”到薄膜太阳能技术的研发和装备制造上,累计投入达上百亿美金,率先占领了该领域的技术和市场制高点。


2016年,李河君在演讲中以幽默的口吻回首往事,“当年做金安桥水电站,全中国都笑话我们;后来做薄膜太阳能,全世界都笑话我们”。


此前,他也曾回顾过,“汉能在20多年成长过程当中,一直是在质疑声中成长,从做金安桥到做薄膜,所有人都反对,但是,如果我知道这个事是正确的话,我就会努力去做,不管别人怎么看”。


这就是中国企业家的豁达、坚定,认准的事必须一干到底,决不屈服于任何困难,决不摧眉折腰事“流俗”,决不放弃向最后的胜利冲刺。


明朝思想家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有一句格言,很是气贯长虹。他说:“非盘根错节,何以别攻木之利器;非贯石饮羽,何以明射虎之精诚;非颠沛横逆,何以验操守之坚定”。


对于那些天才企业家而言,疯子或骗子是世俗的骂名,换个角度而言,又何尝不是命运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