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户外运动品牌 户外加盟连锁店排行榜

笔者是体育迷,也关注这个领域的消费和投资。

在文章《李宁与安踏 | 两种路径,同一个梦想》中,我们讨论了中国本土体育品牌重新崛起的两条路径。然而,我国转变内需的经济结构、庞大的人口基数、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等现实条件是我们看好体育消费这一特殊领域的原因。

最近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内老牌户外用品连锁企业三福户外,预收购瑞士著名黑科技运动品牌X-BIONIC AG和X-Technology Swiss GmbH的产品品牌、专利及相关无形资产。X-BIONIC品牌紧身衣在行业内一直享有良好的口碑,定价也比较高端。三福户外和X-BIONIC的合作一直都比较密切,这个消息并不意外。

但考虑到三福户外近年来不尽如人意的发展现状,不知道这一举动会不会成为这个老牌本土户外品牌重生的信号。

01 三夫的品牌之路:一种生活方式

三福户外创业的故事很典型,创始人也很感伤。三福创始人Rolling,是70年代后从河南省新野县出来的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他上了军校,辍学回家尝试各种生意,但都失败了。1991年,在家人的劝说下,他回到家乡高中复学,两个月后考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系。虽然他毕业于北大,应该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但Rolling心里一直有一个创业的梦想。几次一起创业的尝试都失败了。1997年5月,他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西部之旅。据说正是这次旅行让他产生了开始户外事业的想法。

滚滚一路走过陕西、甘肃、青海、西藏、四川,途中遇到不少海外驴友。与他简陋的装备不同,他们都携带着精美而完整的户外装备。一路上的观察和交流成了创业的契机。于是,1997年9月,Rolling回到北京后,在母校北大小东门外租了一间30平米的店,第一家三福户外店正式开业。

经过十余年的经营,三福户外已经发展出连锁店、三福会所、户外品牌运营三条业务线,在国内户外用品行业构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2015年12月,三福户外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户外用品零售企业。

户外场地一般是指在户外进行的一系列运动,如健身、旅游、休闲等。并同时可以更接近自然和感受自然,包括登山、攀岩、露营、滑雪、徒步、山地自行车、漂流、潜水、探洞等多种形式。因此,户外领域具备旅游和体育的双重消费属性.

从2000年到2015年,是中国户外零售快速发展的15年。以2015年三福上市为节点,户外用品零售行业前10年保持年均47%以上的增速。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户外消费群体规模的扩大以及消费者对户外生活方式的接受,市场预测中国将成为继欧洲、美国之后第三大户外市场,甚至逐渐成为全球第一大户外市场.

就像之前写李宁和安踏的时候提到的,体育消费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纵观三福户外从30平店起步,到成为国内领先的户外零售上市公司的过程,其发展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周期,同时也与国内户外产业的萌生和发展同步,赶上了一个大时代。

除了行业的红利,三福的发展也与其品牌建设和运营模式息息相关,这可能与创始人创建企业的情怀有关。三福从活动组织开始。1998年10月,三福组织第一次户外活动——在北京周边的司马台长城露营。反响非常热烈,也奠定了三福以体验为核心的户外经营理念。正是这一点让三福的品牌在国内户外领域保持了良好的口碑,吸引了一批粉丝的加入。

g.com/large/pgc-image/a86a88c98a0a4169949942325e789204" />

随后,1999年5月,迎着2000年互联网风潮,三夫官网开通,使用域名sanfo.cn(值得一提的是,sanfo.com的域名当初是在一个中东的摄影器材网站手里,张恒是2003年托美国朋友花了1000美金才将其买回);同年7月,三夫俱乐部正式注册成立,致力于聚拢户外爱好者,并为其提供从活动组织到装备配备的一条龙服务。2001年3月,三夫户外标志性的140平米扩店 - 北京马甸西店开业,由此开启了扩张之路。2004年的时候,马甸西店已经扩张至450平米。同年,三夫推出加盟连锁政策,不仅在北京、上海,包括宁波,长春,包头,廊坊,呼和浩特等地也相继开起连锁店,逐步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扩张。


可以看出,三夫的团队不仅赶上了时代大潮的红利,更抓住了消费品牌建设的要领,那便是:体验式消费 + 俱乐部会员运营。户外运动代表的其实更多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零售业不论是销售商品还是服务,最高级的形式便是给消费者灌输一种理念,使其自然而然的接纳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现在电商们常说的"占领消费者的心智"。


以上的这一切,都要从点滴的体验做起,经年累月逐步积累,最终才能形成品牌口碑。三夫户外的品牌建设,无疑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02 坎坷发展,寻求转型突破




三夫户外从设立、发展到融资、上市,其资本之路可算作顺风顺水。2008年,三夫获得了第一笔3000万元的风险投资,投资方是包括清科创投在内的几家国内知名机构。2010年,三夫又得到来自博信资本2000万元的投资。2011年,三夫完成了股份制改革,正式更名为北京三夫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筹备上市。2015年12月,正值"杠杆牛"破灭的股灾后期,资本市场仍旧人心惶惶,从时间节点来看,三夫的确没有赶上一个上市发行的好时机,好在业务还算稳健,最终顺利发行上市。


上市之初,三夫仍然践行着品牌理念,走在扩张之路上。2016年初的年会上,创始人张恒回顾十余年的创业路,感谢了一众同甘共苦的员工和合作伙伴,提出"砥砺奋进,再创辉煌"。同年6月份,全球户外领域知名的Amer集团管理层专门去了三夫的马甸店参观会谈,商讨战略合作。有意思的是,后来成功收购运作了FILA品牌的安踏,已经联合财团将Amer集团收至麾下,包括Salomon萨洛蒙、Arc'teryx始祖鸟等知名品牌,瞄着户外这个广阔的市场了。


三夫户外上市之后,前复权后的股价最高一度达到将近63元,市值也突破80亿元。但之后的走势并不如人意,2016年末开始,三夫户外的市值一路缩水,股价迈入漫漫熊途。自那时起至今,三夫的股价仍然无法跑赢上证指数或深证成指。


2016年至2017年,也就是三夫户外上市后的头两年,收入增速放缓明显,2017年的收入甚至有所下滑,业绩也陷入亏损。这时候,三夫的独立门店体系也陷入发展瓶颈,一方面,线上方面受到电商对体育服饰包括户外产品的渠道冲击;另一方面,线下流量也越发集中于大型购物中心,三夫以前的独立店面坪效受冲击较大,而租金与人力成本却逐年上涨。


回顾2016年,经济寒冬冲击着零售业,有市场人士坦言当年50%的零售企业负增长。但是,也有例外。市场风险来临的时候,新的机遇也会应运而生。知名体育零售品牌迪卡侬,2016年在中国全年营业额实现92亿人民币,增长22%。此后,迪卡侬的模式不断在国内攻城略地,销售节节攀升。2021年,迪卡侬计划在中国34省、超200城市开店500家,未来长期的愿景是超2000家。


Decathlon迪卡侬,是法国的老牌体育零售企业,成立于1976年,从1986年开始发展自有品牌的设计和生产,旨在为从初学者到专业人员的所有运动爱好者,提供适合的体育装备。品类着重于户外领域,包括:山地运动、水上运动、自行车、轮滑滑板、球拍类、高尔夫等等的自然运动和团队运动各大类。


迪卡侬的理念是将所有的运动产品汇聚一堂,强调体验式购物,有点类似于体育品中的宜家。所以迪卡侬往往坐拥超大面积的商场,通常为4000、8000和12000平方米三种,平均每家商场涵盖80项运动类别、35000个产品类别。


迪卡侬2003年便进入中国,不仅瞄准了这片拥有广大消费者的市场的崛起,更看好中国市场背后的成熟产业链。适应了中国市场之后,迪卡侬推出了ONE BOX战略,核心就是打造全产业链。全产业链,即销售端打造能够触达都市人群的大型独立Mall,通过体验树立品牌形象,同步推出电子商务,包括电商平台与自有官网带动销售;除此以外,迪卡侬还将自己的研发、生产、物流、培训、品牌中心、IT和拓展等服务部门系数落地中国。


面对突飞猛进的海外巨头不断抢占市场份额,作为国内户外零售领域的招牌老字号三夫,亟待转型升级。




03 一次不行,再来一次




三夫户外的管理层显然也感受到了市场变化带来的转型升级压力,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提升销售体系,需要投入建设适应市场发展的线下体验中心,带动产品与服务的收入;另一方面,要通过打造品牌、研发产品,来带动整条产业链,才能将蛋糕做大。


正因如此,公司在2017年12月计划通过定向增发的形式募集约2.6亿元人民币投入新的项目。公司仍然贯彻体验式消费的理念,其中,计划使用1.9亿元投入三夫户外活动赛事、营地+培训、零售与体验综合运营中心建设项目,其余投入总部办公及研发中心,打造自有品牌。


不过,管理层显然低估了一个相对轻资产的零售企业转型做重资产体验中心的难度,尤其这些项目还涉及土地。


根据公司在公告中的陈述,三夫户外本计划在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广州、深圳、长沙7个城市建设户外运动综合运营中心,涵盖"户外赛事组织、户外营地运营+户外技能培训、直营旗舰店+体验中心"等服务内容。在其中4个城市(杭州、广州、深圳、长沙)陆续建设4个1,000㎡的旗舰店,配套建设不低于800㎡的体验中心。


然而,在积极寻找营地建设资源时,公司发现营地建设对土地的地理位置及绿化覆盖要求较高,整体投资金额较大,周期长,尤其土地手续办理难,投资营地在财务上难以承担。因此,转型中最重要的项目迟迟没有落地执行。


不过,这一切在2018年出现了转机。公司在积极寻找营地建设资源时接触到"松鼠部落"的亲子户外乐园项目,经过调研,发现该项目定位精准,人气旺,单个项目投资在2,500万元到3,000万元之间,规划建设周期在6个月左右,属于优质的户外文旅项目,与三夫户外的体系契合度也比较高。以后三夫有望逐步把亲子户外项目拓展到青少年和成人户外领域,从而实现最初综合户外运动营地的构想。


于是,三夫不再坚持自建,转而通过投资"松鼠部落"来构建户外营地式体验中心。目前"松鼠部落"已在成都、武汉、郑州等地陆续开园,反响不错,也坚定了三夫加码投入的信心。


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夫转型落地的进度。不过看得出,公司仍然有新的动作。除了投入体验营地"松鼠部落",在品牌建设上,三夫不仅对自有品牌进行打造和升级,更是与MAMMUT猛犸象等一线品牌加强合作关系,签署战略协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三夫户外公告称,将变更定向增发的投资项目,不但会加码增资"松鼠部落"项目,更是新增向知名运动品牌X-BIONIC购买其"X-BIONIC"、"X-SOCKS"两个核心商标,以及34个相关商标和25项专利、4项专有技术等IP所有权。


自此,老字号户外品牌三夫,在首次转型未果之后,再次开启了转型升级之路。毫无疑问,有迪卡侬的成功之路借鉴,并坚持体验式消费,通过整合品牌带动整体供应链体系,这样的思路是值得首肯的。不过,未来之路重在执行落地,能否扭转经营困境,打造出有中国特色的迪卡侬模式,仍有待观察。




体育及户外活动,代表着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身边的家人、朋友越来越多的投入精力、时间与资金参与其中,获得乐趣。


海外在消费品牌建设方面无疑领先一步,体育领域尽管有实力强进的老牌企业耐克、阿迪达斯等,但近年仍然成长出了Under Armor安德玛、Lululemon露露柠檬等后起之秀,市场仍大,值得借鉴。而迪卡侬这样的老牌跨国零售企业,亦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并迅速发展,其成功之道也值得本土企业深入学习。


之前聊李宁、安踏的品牌之路时,我们梳理了伴随国潮崛起焕发第二春的李宁,以及通过收购海外品牌来移植本土市场大获成功的安踏。可谓两种路径,同一个梦想。


希望三夫,这个满载本土户外运动爱好者情怀的品牌,能够不忘初心,借助资本的力量早日扭转当下的经营困局,走上属于自己的复兴之路。




(阅读提示:本文涉及的所有股票仅用于阐述观点,不作为投资推荐,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以上。